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迅速,现代医学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更关注学生创新的精神和探索能力。高校院校当中的护理专业属于现代医学当中的重要学科,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理论性都比较强,并且实践性明显,传统护理教学开展中,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相脱节,整体教学过程乏味,教学方法简单等多种问题,难以和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之间相适应。对于一体化教学来讲,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之间充分结合在一起,此种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能够使护理教学获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育背景;高校护理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进展
引言
护理专业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内容,在护理教学中,传统演示、练习、考核的方式尽管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实践能力,但在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的培育上,还有诸多不足。在如今医学模式的转变下,培育适应社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领域的难点课题,护理学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我校尝试构建关注理论知识培养、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多元化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整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院校中护理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应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应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了原本将知识作为本位的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力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增强。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积极改变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变,将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培养目标作为导向,强化护理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将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力本位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学活动实现了由教学大纲向培训目标的转变,由普通课堂向一体化实训的转变,能够改变护理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独立的状态。在实际教学中应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运用集中方式开展操作训练,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实践与理论之间脱节严重的问题,充分适应当前高校院校当中护理教学实际需要[7]。对于护理专业来讲,理论知识比较多的,在操作时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护理专业应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由于专业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单纯运用单项讲授方式,学生往往学习时只能死记硬背,经常处于不理解,或者是一半理解一半不理解的情况,进而在知识学习中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能够实现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融合。对于一体化教室来讲,学习环境和真实工作环境之间十分接近,能够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和操作过程之间进行融合,保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亲手操作,在练习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得到明显提高。高校院校学生在学习中,一般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知识比较关注,在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指导意义发挥情况下,便能提升学习中的自觉性。在开展一体化教学时,主要是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在操作练习时学生会遇到较多教材中未能预见的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演示讲解,进而增加师生之间有效互动,保证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质量。
2创新应用型人才目标指导下的护理教学实践
2.1明确护理人才培育目标
针对我院的基本情况,将护理人才培育目标定位为:具备医学、预防保健、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社区护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老年护理、母婴保健、护理科研,且上手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将能力培养定位于“临床决策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奉献精神、学习能力、发展潜能。培养出的人才发展定位为:立足于本省、面对全国、走向国际。
2.2建立应用型师资队伍
要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既要具备良好的学术水平,也要具备过硬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在以往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经常提到“双师型教师”,这一理念面向的是教师的应用、实践能力,根据上述人才培育目标,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严格把好“准入关”,选择具备教师资格证、授课能力好、基本功扎实、积极上进、具有医院岗前培训经验的高素质教师。考虑到部分校外导师需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对此,我校制定了规范化的教学程序,固定实践内容,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促进理论、实践之间的深度结合,在减轻校外导师教学压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校内教师、校外导师作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3革新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内科、外科、五官科、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融合起来,并与临床实践结合,开设引流管护理、血液净化、肿瘤护理等内容,增加实践比例,理论、实践比例控制在1∶0.9,在后期,设置“临床护理研究”内容,以实践案例作为先导,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重组、优化,以实践需求来进行改革,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在所有课程中,高度关注素质内容的渗透,重视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人文利益修养的培育,并开设护理心理学、护理关怀、人与社会等选修课内容。在应用创新型护理人才中,人文素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能够让护理人员对特殊情感的表达产生深刻理解与认识,提升其心理素质,使之能够科学对待工作中的压力,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文素养的渗透上,不仅从理论课程着手,还与校园文化建設结合,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参与社会服务、献爱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关爱他人、敬畏生命的理念,对护士救死扶伤的工作内涵有深刻理解,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与价值理念,在点滴经历中激励自身追求卓越。
结语
智慧教育背景下探讨高校护理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数字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与护理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也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素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必然需求,建议高校护理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智慧课堂、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护理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护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议高校教师合理应用智慧软件,从而减缓教学压力。部分智慧软件包含备课资源,也有专门用以课件优化、课堂演示的教学工具,其功能丰富、合理应用智慧软件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护理专业混合式教学线上部分要遵从教学内容设计的前沿性、趣味性及有效性原则,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问题的交流互动。
参考文献
[1]曹培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2018,39(8):121-128.
关键词:智慧教育背景;高校护理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进展
引言
护理专业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内容,在护理教学中,传统演示、练习、考核的方式尽管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实践能力,但在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的培育上,还有诸多不足。在如今医学模式的转变下,培育适应社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领域的难点课题,护理学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我校尝试构建关注理论知识培养、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多元化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整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院校中护理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应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应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了原本将知识作为本位的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力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增强。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积极改变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变,将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培养目标作为导向,强化护理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将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力本位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学活动实现了由教学大纲向培训目标的转变,由普通课堂向一体化实训的转变,能够改变护理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独立的状态。在实际教学中应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运用集中方式开展操作训练,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实践与理论之间脱节严重的问题,充分适应当前高校院校当中护理教学实际需要[7]。对于护理专业来讲,理论知识比较多的,在操作时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护理专业应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由于专业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单纯运用单项讲授方式,学生往往学习时只能死记硬背,经常处于不理解,或者是一半理解一半不理解的情况,进而在知识学习中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能够实现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融合。对于一体化教室来讲,学习环境和真实工作环境之间十分接近,能够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和操作过程之间进行融合,保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亲手操作,在练习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得到明显提高。高校院校学生在学习中,一般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知识比较关注,在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指导意义发挥情况下,便能提升学习中的自觉性。在开展一体化教学时,主要是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在操作练习时学生会遇到较多教材中未能预见的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演示讲解,进而增加师生之间有效互动,保证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质量。
2创新应用型人才目标指导下的护理教学实践
2.1明确护理人才培育目标
针对我院的基本情况,将护理人才培育目标定位为:具备医学、预防保健、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社区护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老年护理、母婴保健、护理科研,且上手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将能力培养定位于“临床决策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奉献精神、学习能力、发展潜能。培养出的人才发展定位为:立足于本省、面对全国、走向国际。
2.2建立应用型师资队伍
要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既要具备良好的学术水平,也要具备过硬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在以往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经常提到“双师型教师”,这一理念面向的是教师的应用、实践能力,根据上述人才培育目标,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严格把好“准入关”,选择具备教师资格证、授课能力好、基本功扎实、积极上进、具有医院岗前培训经验的高素质教师。考虑到部分校外导师需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对此,我校制定了规范化的教学程序,固定实践内容,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促进理论、实践之间的深度结合,在减轻校外导师教学压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校内教师、校外导师作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3革新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内科、外科、五官科、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融合起来,并与临床实践结合,开设引流管护理、血液净化、肿瘤护理等内容,增加实践比例,理论、实践比例控制在1∶0.9,在后期,设置“临床护理研究”内容,以实践案例作为先导,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重组、优化,以实践需求来进行改革,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在所有课程中,高度关注素质内容的渗透,重视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人文利益修养的培育,并开设护理心理学、护理关怀、人与社会等选修课内容。在应用创新型护理人才中,人文素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能够让护理人员对特殊情感的表达产生深刻理解与认识,提升其心理素质,使之能够科学对待工作中的压力,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文素养的渗透上,不仅从理论课程着手,还与校园文化建設结合,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参与社会服务、献爱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关爱他人、敬畏生命的理念,对护士救死扶伤的工作内涵有深刻理解,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与价值理念,在点滴经历中激励自身追求卓越。
结语
智慧教育背景下探讨高校护理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数字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与护理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也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素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必然需求,建议高校护理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智慧课堂、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护理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护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议高校教师合理应用智慧软件,从而减缓教学压力。部分智慧软件包含备课资源,也有专门用以课件优化、课堂演示的教学工具,其功能丰富、合理应用智慧软件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护理专业混合式教学线上部分要遵从教学内容设计的前沿性、趣味性及有效性原则,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问题的交流互动。
参考文献
[1]曹培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2018,39(8):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