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作文教学法描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dszc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面对作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可谓“上下求索”。而语文老师面对作文教材不能说“不”,面对学生又怎敢说“行”呢?于是老师们“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作文教学法“拿来主义”盛行,个人见解甚少;“千人一面”者比比皆是,别具匠心者寥寥无几。再加上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那令人诚惶诚恐的高考升学压力,语文老师们又有几人能心平气和地、从容不迫地对作文教学之法进行系统地研究呢?
  面对作文现状,我们无法选择逃避;面对作文尴尬之局面,我们绝不能选择放弃。因为写作不仅是语文的一部分,也不仅仅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进程,也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认真观察生活,细心体验生活;认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刻体悟作品意蕴,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大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倡讲真话,道真情等。在宏观作文法方面,我做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观察与体验并进
  观察是什么?观察是对人与自然的真实记录,是对个性与特征的详细注解,是对真情实感的深切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作文题目(或材料,话题)能触动学生的感情,或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写出一大批好作文,即使平时作文写不通的学生,也会写出比较通顺的作文。反之如果学生对题目(或材料,话题)不感兴趣,即使再启发,再点拨,大部分学生像挤牙膏一样,断断续续,词不达意。就算平时写得不错的学生,也会让人大跌眼镜!这说明,写作教学,不仅仅是指导教法,更重要的应从如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着手出发。这就要培养对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体验,学会思考。
  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近自然,写景力求抓住特征;走进人物心灵,写人要凸显个性。
  学生喜欢写景(或口头描述),但常常抓不住景物特征。这里所说的景物特征和说明文中的景物描写是不同的。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受到的感悟也就不同。“极度失望的人,竟会看见黑色的太阳。”(肖霍洛夫《静静的顿河》)
  应当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标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自然景物是客观的,写什么,不写什么,则完全由作者的感悟来决定。《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写的是不同秋景,但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分别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凄清悲凉,深沉幽远;热烈喜人,乐观昂扬。所以,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然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情景交融。
  学习观察景物,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做集体式作文。比如,一同观察校园一景,一同欣赏湖泊河流,或参观某一景观等,让同学们当场说说景物的特征,看谁说得准确。先作口头上的交流,回来后形成文字。坚持做下来,一定有大的收获。
  学习写人的文章,首先也要学会观察。观察人,观察衣着,相貌,言谈,举止,人的活动,最终为了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弘扬美好人性。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同一种美好人性,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便各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个性。人人有个性,社会人生才变得丰富多彩。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才鲜活,才能让读者久久不忘。
  提醒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熟悉的人,根据观察内容,写点人物片段,直至写一个完整的人。
  同样,学习写叙事的或抒情的文章,也都应从基本的观察做起,只有这样,才会有生活体验,才能让体验在笔尖里流淌。
  二.阅读和审美同行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的喜悦,或是“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的忧伤,或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思考……
  毋庸置疑,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其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魅力,提升审美境界,完善自我人格,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认识。
  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阅读史。离开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我这里提到的阅读,不仅仅是指阅读每篇文本,每个章节,而是对文学作品的真正触及。小到教科书中的一些文章,大到名著阅读,诗歌鉴赏,或者系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等等。针对教科书中的作品,我让学生运用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从文章整体着眼,在足够的时间里认真欣赏,揣摩,玩味,把握文章主旨,更让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阅读实际,我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除书中推荐书目外,即使推荐书目,我也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高一年级,我向学生推荐《毛泽东诗集》《徐志摩诗集》《三国演义》等,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的气魄、徐志摩的至情,感受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云长的义薄云天;高二年级,我推荐《红楼梦》《水浒传》《人间喜剧》等,使学生体会到《红楼梦》中的高妙的文学笔法,《水浒传》中宏大的场面描写、一百单八将的性格塑造,《人间喜剧》中展示的19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高三年级,我向学生推荐鲁迅、莫泊桑、海明威的作品等,让学生充分体味名家的魅力和名篇的意蕴。
  教学中,我大力鼓励同学们阅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课堂教学中,我不时的引用课外文学作品的句子,或评价人物形象,或赏析特色语言,或评析作品结构等,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并表现出由衷的欣羡之情。久之,学生们随之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
  阅读,也要经常读一些清新轻巧的文章。如《毕淑敏散文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光中的诗歌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感受名家的风采,透过美的文字发现美的意境,培养美的情感,积淀美的思想。
  指导学生阅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同学们的阅读习惯,考虑同学们的实际水平。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埋怨。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心灵在美文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自然,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这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兴趣和真情共舞
  中学阶段,坚持读好书,读整本书并且好读书,就可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实际上,读书读多了,写文章也不担心“写不好”了。这样就消除了恐惧心理,作文的兴趣渐渐激发出来了。兴趣是写作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写作水平。
  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养成观察的习惯,坚持阅读的习惯,这些是诱发学生写作动因的重要方面。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另一个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由于受到阅读条件的限制,一部分怕写作文的同学,一是怕写不出,二是怕写不好。老师要针对这种心理因素,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分类作文、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分类批改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老师还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收集起来,编个人作品集,记录下成长的脚印,让学生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自信心。
  写文章应该是有感而发,有需而写的。作文训练理应如此。要为学生自立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讲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平时,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即便是命题作文,也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能触发学生的种种联想,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内在动因,使他们产生写作冲动。
  比如,我将每年10月定为“感恩月”。到了10月,我都要学生以“感恩”或“说句心里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让同学们根据生活体验,从内心深处挖掘情感。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从上学起,我就记得父母亲几乎每天早上、中午都要对我说:‘路上小心点,注意看车,好好学习——’‘哦。’每次我都这样应付地回答。如今,我高三了,父母亲还是这样唠叨。而今,十二年的唠叨早已形成了习惯,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记忆。时间可以把父母的头发吹白,把眉头锁紧,但不会把父母唠叨的爱带走。”
  “父母对我们的爱不仅表现在无休止的唠叨上,还有那无数行的泪珠。”
  “记得上个月,我被车撞后昏睡了半天。当我醒来时,我看到妈妈扶着我的床边,紧握着我的手,红肿的眼睛里泪水还没干。我说:‘我没事的。’妈妈听着,又哭了起来,哭得我的心好酸好痛。”
  “我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我不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菜,我没有用心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成人的我应该学会感恩父母了。现在我知道,一句关心的话语,一顿简单的饭菜都会慰藉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我要努力学习,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让父母的脸上绽放更加灿烂的笑容!”
  多朴实的话语,多真挚的情感!
  如果说兴趣是翅膀,那么,真情就是蔚蓝的天空;如果说兴趣是茂叶繁枝,真情就是粗壮的树干,兴趣与真情可谓相依相偎,相辅相成。
  以上只是我对作文教学的宏观认识。若从作文细微处来讲,选材、立意、表达,段落、标点符号、书写规范等等,都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也要加强训练。
  写作是充满艰苦而又充满情趣的过程,写作教学更是艰难跋涉同时享受成功的过程。我坚信,养成观察的习惯,体验生活,坚持阅读,捕捉美的元素,学生的作文一定会驾轻就熟、锦上添花!
  
  赵金红,语文教师,现居安徽固镇。本文编校:秦晓燕
其他文献
1    王伊尹失踪了!在高考前的一个月。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故事发生后,和所有离家出走孩子的妈妈一样,王伊尹的妈妈发动亲戚朋友、孩子的同学满世界去找。一天,两天,不见孩子的踪迹,王妈妈有点儿着急,但她能理解孩子,她觉得孩子内向,又喜欢给自己加压,支撑不了了,一时冲动,就出去放松了。  一个星期后,仍没有孩子的消息,王妈妈着急了!她开始为孩子的吃住操心了。王妈妈说,王伊尹走时只带走了他的四百
新编语文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在每个阅读教学单元之后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怎样引导教师科学地解读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进而开展综合性学习,以期许综合性学习效益在教学中的最大化,笔者从教学实践的层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 开展综合性学习,应科学界定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综合性学习究竟是什么?从《课程标准》摘录相关要点予以解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莫砺锋,男,1949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8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在江苏、安徽农村务农、做临时工。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次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为大陆首位文学博士获得者。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并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等兼职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学术兼职有教育部社会科
招商蛇口近两年走势大幅落后于同行保利地产和万科,也远远不如地产ETF指数基金的涨幅。2018年10月19日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四大金刚”相继喊话,市场就已经见底反弹,2018年底的二次探底,大量优质股票并没创新低,地产就是其中之一。以2018年10月19日为起点,截止2020年10月27日,保利地产、万科A、地产ETF的累积涨幅分别为:65.49%、43.92%和41.55%,区间最高涨幅为78.
2007年高考,作为率先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四省区的考生接受了语文课程标准卷的洗礼。课标卷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增加了探究题。2(108年高考,除广东等四省区继续考查探究题外,又有江苏省的高考试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增加了探究题。探究题的出现是在命题上对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以下简称“新考纲”)的有力回应和落实。课程标准将探究能力的培养确立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
作文教学原本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语文活动领域,解放个性、表现个性、发展个性本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不会写作文,称作文为“榨文”,即使“榨”出来了,也差不多是千篇一律、异口同声,个性几乎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个性化写作教学当然成为一句空话。究其原因,主要是立意的限制、思维的从众、真情的压抑、言语的趋同和文体的规范等几个方面。  立意受限制。在写作之前,老师就反复交待要表
这样说有些矛盾,甚或不可思议,“和谐”不就是“中庸”的最终目的嘛。但现在我确实要这样说,廓清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和谐”,而不是“中庸”(不是贬它的)的“和谐”,以免让一味强调课堂教学“和谐”的人越走越远,“知和而和,不以节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又要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和“不及”都是令人痛心的。  我们来看一下“中庸”的特点。  “中庸”即是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就是以中
王晓露是我的学生,在今年这个谈发烧就色变的秋季他不幸发烧了,按学校的规定他回家治病去了。就在王晓露在家养病期间,我接到了他的一个电话。他说老师我想做一个课件,我说很好啊!他又说我做哪一课的课件好呢,我想了想说,你就做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吧,他说好。一个星期后,王晓露来到学校,他给我看了他做的课件。我惊异于课件的精致,更惊叹于他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我于是对他说李清照的这首词就由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课程论原理,分析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安排课堂教学流程等,出现了一些新颖、高效的教学设计。但我们在追求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的同时,切不可忘了还有一个教学设计规范的问题。余映潮老师说,教学设计给我们最直接的要求就是:理性思考,诗意手法。实践中有很多教学设计“诗意”有余,而“理性”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教学设计中创新和守正的关系,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
问者:刘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的访谈。请谈谈您中学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阅读经历。是否与现在的中学生有所不同呢?  答者:有很大的不同啊!社会环境不一样了,思想观念不一样了,接受方式也不一样了。我上中学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文化萧条,图书奇缺。所幸由于毛泽东对古代小说中的几部名著情有独钟,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等,在七十年代初期得到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