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比较材料 选准比较切入点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突出了教材的探索性与创造性,其中每个单元中的比较,探究文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比较,探究文在北师大版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探究文模块所选文本在主题单元内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精读课文教学的延伸,又是拓展、延伸课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更是表达交流与活动实践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比较·探究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不少老师没认识到比较,探究文在北师大版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时间就不教了。还有的老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性上,比如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家的写作特点等。二是教学比较,探究文时浮于表面,没有认识到比较·探究文教学与精读课文教学之间的区别,很多老师把比较·探究文当做精读课文来上了,
  下面笔者就以八年级比较·探究文《黄山记》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北师大版比较·探究文教学的两点思考。
  
  一、整合比较材料是进行比较、探究的基础
  
  在北师大版的教材每单元中均有一两篇比较·探究文作为比较、探究的基准文,而与之相比的材料可以来自课本中,可以来自课本外,可以来自教师的编撰或学生编撰,当然也可以来自课堂的生成:材料的来源是广泛的,要引起学生的比较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必须选择合适的比较材料,并加以整合。
  
  1 根据比较的鲜明性整合材料
  选择的比较材料越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是浓厚,学习热情越是高涨。比较鉴别的水平提高得就越快。在教学《黄山记》时,笔者首先选择了重点段落作为比较的基准文,然后又对文章的重点文字进行了修改,删去了重点字词。形成新的文字作为相比文。两段文字对比性非常鲜明,学生非常容易看出两段文字的不同点的。一方面降低了比较的难度。另一方面便于教师的引导。同时告诉学生其中哪段文字是老师写的,要求学生比比看谁写的好,并且讲讲理由来说服老师,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比较、探究的兴趣。
  
  2 根据教学目的性选择整合材料
  教学本身就是有目的的活动,比较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教学目的。如果材料的选择不能体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就显得毫无目的性。笔者将《黄山记》一文的教学目的定为:比较探究《黄山记》中某个景物的写法。《黄山记》一文具体描写的景物有很多。比如有“云海”、“日出”、“奇松”等奇景。在上课时,笔者仅仅选出了描写“云海”、“日出”两个具体景物的文字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这两段文字最能体现出写法中的四点:有动感、有色彩感、写感性的效果和调动感官经验。
  
  3 根据难易适中性选择整合材料
  对学生而言,比较材料选择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能力层次,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对比内容过于简单,一目了然,学生就会感到淡然无味;难度过大,学生一头雾水,就可能失去探究兴趣。在《黄山记》一文后的“阅读练习·探究”题一中,要求将《黄山记》一文直接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学生显得无从下手,这样的比较显然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就将原文进行了改编,删掉了重点字词,对比性凸现出来了,难度也降下来了。
  
  二、选准比较切入点是进行比较探究的关键
  
  一篇比较·探究文与其他比较材料之间的比较点往往是很多的,学生面对比较材料时,比较点很多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比起,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选定比较材料,引导学生精读材料,选择最佳的可比点。一般说来,文本的最大价值点就是比较的最佳切入点。选择最佳的比较切入点是进行比较、探究关键一环。
  
  1 依据教材确立比较切入点
  站在教材之外审视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潜入文本的最深处,精细阅读,谨慎取舍,方可确立文本中具有最大探究价值的比较点。《黄山记》原文有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写人类的登山史,选人课文时编者删去了。第二部分体现了《黄山记》一文的主题思想“人定胜天”,具有明显时代的局限性。编者将《黄山记》选人教材时,删除了第二部分,使得本文的主题更具有普遍的意义,即“赞美和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这种主题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失去了比较、探究的必要性。细心一点可以发现这个单元基本上都是写山水的散文,但是偏偏就有一篇是文艺评论——余光中的《中国山水的感性》,似乎显得不伦不类,但是笔者认为余光中的这篇文艺评论《中国山水的感性》正是这个单元比较探究文学习的一个拐棍。这篇文章谈的就是中国山水的写作技法,因此,笔者就将本文的比较切入点定为探究文本中景物的写法。
  
  2 依据文体确立比较切入点
  文本的比较点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在遣词、造句、布篇谋章之间进行比较赏析,也可以让学生从主题、文体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探究,但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具体确定比较、探究点。一般说来记叙文的比较、探究点有:叙述顺序、情节结构、描写方法等;议论文的比较、探究点有:论点提出方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说明文的比较、探究点有:事物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小说的比较探究点有: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节线索等;诗歌的比较探究点有:格式特点、语言风格、情景意蕴、艺术技巧等。《黄山记》是散文,语言优美,属于记叙文,所以笔者选择了景物的描写方法作为比较切入点。
  
  3 依据学情确立比较切入点
  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生的发展,比较、探究课绝对不能离开对学情的了解,所以从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比较点,比较点才能真正实现它最大的探究价值。在《黄山记》一文后的“阅读练习,探究”题一第1小题中,要求通过比较体会《黄山记》第一部分写法的突出特点。《黄山记》第一部分作者是从全方位、系统地对黄山进行描写的,这种“大手笔”的写法写出了黄山壮丽、宏伟,语言外在形式与内容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令人拍案叫绝,但是,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只能停留在欣赏的阶段,让其学写是不可能写出来的。而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是比较符合八年级学生学习实际的,所以选择对某个具体景物的写法作为比较点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就具有最大的探究价值。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比较、探究切入点不宜过多,不宜全面铺开,应该抓住最有价值的一点,深入比较,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的。
其他文献
时光的栅栏  将日子档在了身后  将故事滤进了心头  不管是哭泣还是怅惘  不管是孤寂还是离愁  不懈不怠地跨过了  一道道时光的栅栏  汗水和泪水中淌出的  也有人生的欢笑  时光之手  会在春天来临时  捧出七色缤纷的花朵  心上的皱纹  当黑发演绎成白发,  又有谁的心头,  能不布满一道道皱纹?  尘世的景观,  全在心上了:  尘世的颠簸,  全在心上了:  尘世的幸与不幸,  全在心上
期刊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代表作。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词人流亡江南,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病故。昔日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下子变为孤苦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身世之痛、命运之悲,一时间像阴云一样笼罩在词人心头,难以排遣也无法除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词的首句连用七组叠词,极言词人内心之空虚。环境之冷清,心境之凄怆,营造了一个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
期刊
燕喜亭记  韩 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佳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辎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
期刊
提起北宋文坛,没有人不会说到苏轼;说起苏轼,没人会不说前后《赤壁赋》。而千年以来,人们尤其津津乐道的是东坡居士在前《赤壁赋》(以下称《赤壁赋》)中的出色的才情、深邃的思想。人们忘情于文章对赋这种文体的创新、对后人思想智慧的启迪和文章在写景、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手法的运用。但似乎很少有人论及文中具体的景物描写的意义。本文就想从文中所写的“江流”、“清风”、“明月”这三种景物人手,来细细咀嚼作者所独具的
期刊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就其命运而言是悲惨的,但对于中国文坛而言却又是幸运的。在黄州,作为闲者苏轼去江边游黄冈赤壁,去城郊访故友,去承天寺赏月……留下了能炫耀古代文坛的许多诗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    一、承天寺记游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文思,堪称中国文人的典型之思。    1 闲游  见月有情,是因久无人情
期刊
台湾女诗人林明理新推出诗画集《夜樱》(台湾:春晖出版社2009年版),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汇合了诗与画互文映照的艺术感觉经验,传达了一位现代女性对自然世界幽微而敏锐的体悟。阅读着那些弥漫着诗情画意的作品,仿佛谛听到一片天籁清音,携带着一种浪漫色彩的气息向我们扑面而来。文字和画面背后呈现的灵动风景和视觉语言,在不动声色中像月下的“夜樱”,为我们飘来了一支“幽玄”的小夜曲,让人在呼吸中陶醉于阅读之后的美
期刊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笔者认为,曹禺赋予周朴园丰富的内涵,周朴园不是一个“扁平”的人物,而是一个立体的文学形象。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典型形象,自然有其生成的文化背景。因此以文化背景为立足点观照人物,从“人性”的角度审视形象。也许更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周朴园。    一、封建伦理型文化背景    据剧本推定,周朴园学成归国兴办实业正值中国甲午海战失败之际,因此周朴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应是生活在半
期刊
一、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1 学生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就业是中职学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对课程的选择上。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专业课。在专业课中,又认为只要掌握职业技能就行,理论知识无须学习,将来就业靠的是技术,语文学习没有作用。2009年泰州市教育局职社处在对全市初三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41%的学生认为职业学校不必开设语文课,28%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可作为等候课开设,只有17%的受调查者
期刊
诗文作品应保持其“原生态”真实面貌,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亦是对读者的信任。可是长时间以来,一些经典名篇,却被悄无声息动了“手术”。此即断章取义,为我所需。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指出;“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思,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且看多年来课本、话语中,已不觉有异例:  《论语》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并非“优秀”而是“有余力”。大白话则是“
期刊
所谓图文转换题,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一、图表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 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  2 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对联、宣传标语、建议等)  3 揭示图表的走势或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    二、规范答题步骤    1 解读图(表)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