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做到:关注多元反应,鼓励阅读见解;呼唤情感投入,引导阅读体验;拓展知识延伸,发展阅读个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体验,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的原野中绽放个性的花蕾。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个性
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既得到了猎枪又得到了兔子;而听老师讲懂,听同学议懂,只是得到了兔子。
——于永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灵,在他们看似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他们已经有了对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独到看法和见解。而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他们思想的主动性。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地讲述,不停地分析,把老师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一部分学生,再以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来取代所有学生的思想。到最后,我们会看到自然生活的物象被赋予了同一种涵义:由“园丁”必然会联想到“老师”;由“青松”必然会联想到“先烈”;由“云开日出”必然会联想到“希望”。学生不可以有单纯的想法,一定要有深刻再深刻的思想。这还是我们富有生命活力的未来吗?不是,他们是一批“假深刻”的克隆人。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关注多元反应,鼓励阅读见解
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了智慧,知识可以授与,但智慧却不能。从个体认识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产物,真知是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些学生提出最好课题改为《草船骗箭》,其理由是:“因为诸葛亮是用诈骗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而不是借来的,”这理由一出来,就像是一滴水掉进沸腾的油锅里,教室里顿时炸开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从座位上弹簧似地站了起来说:“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可以看出,骗箭不必谢,借箭才要谢,因而题目应用《草船借箭》。话音刚落,另一位学生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理由:“我认为是借箭,因为到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不是把借来的箭还给曹操了?人家有借有还嘛。”教室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了,同学们的情趣也高涨了起来,更妙的是还有一位学生说:“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文章的中心就变成揭露诸葛亮的阴谋诡计了。”面对这么多富有个性的理解,而对这激烈的辩论,我欣喜地说出了一段启发性的话:“大家的见解太独特了,大家的表演太精彩了。学习中,只要你们能善于质疑,大胆发问,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富有挑战的激情,成功之门就离你们不远了。”
二、呼唤情感投入,引导阅读体验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读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张扬学生的个性,把素质教育的精髓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中,不去直接说怎么读,重在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去感悟,去领会。他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的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有多么神奇,他深知“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只有让他按自己的想法读,他才能融入文章之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自己的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含之情融为一体。
三、拓展知识延伸,发展阅读个性。
语文学习应树立大语文观,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因此,学生走进文本后,教师应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去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访问,去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性需要。例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之后,让学生去收集、交流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去研读、去体会、去交流;教学《新型玻璃》后,我引导学生开了个“新型玻璃”信息发布会,让学生分别扮演导购员和采购员,进行了自主实践与交流;教学《颐和园》后,我又让学生编写导游词,扮演导游向游人介绍了颐和园的美景。从而将阅读探究活动社会化、生活化、时代化。在这些综合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为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体验,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的原野中绽放个性的花蕾。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个性
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既得到了猎枪又得到了兔子;而听老师讲懂,听同学议懂,只是得到了兔子。
——于永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灵,在他们看似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他们已经有了对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独到看法和见解。而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他们思想的主动性。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地讲述,不停地分析,把老师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一部分学生,再以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来取代所有学生的思想。到最后,我们会看到自然生活的物象被赋予了同一种涵义:由“园丁”必然会联想到“老师”;由“青松”必然会联想到“先烈”;由“云开日出”必然会联想到“希望”。学生不可以有单纯的想法,一定要有深刻再深刻的思想。这还是我们富有生命活力的未来吗?不是,他们是一批“假深刻”的克隆人。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关注多元反应,鼓励阅读见解
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了智慧,知识可以授与,但智慧却不能。从个体认识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产物,真知是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些学生提出最好课题改为《草船骗箭》,其理由是:“因为诸葛亮是用诈骗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而不是借来的,”这理由一出来,就像是一滴水掉进沸腾的油锅里,教室里顿时炸开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从座位上弹簧似地站了起来说:“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可以看出,骗箭不必谢,借箭才要谢,因而题目应用《草船借箭》。话音刚落,另一位学生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理由:“我认为是借箭,因为到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不是把借来的箭还给曹操了?人家有借有还嘛。”教室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了,同学们的情趣也高涨了起来,更妙的是还有一位学生说:“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文章的中心就变成揭露诸葛亮的阴谋诡计了。”面对这么多富有个性的理解,而对这激烈的辩论,我欣喜地说出了一段启发性的话:“大家的见解太独特了,大家的表演太精彩了。学习中,只要你们能善于质疑,大胆发问,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富有挑战的激情,成功之门就离你们不远了。”
二、呼唤情感投入,引导阅读体验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读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张扬学生的个性,把素质教育的精髓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中,不去直接说怎么读,重在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去感悟,去领会。他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的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有多么神奇,他深知“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只有让他按自己的想法读,他才能融入文章之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自己的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含之情融为一体。
三、拓展知识延伸,发展阅读个性。
语文学习应树立大语文观,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因此,学生走进文本后,教师应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去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访问,去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性需要。例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之后,让学生去收集、交流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去研读、去体会、去交流;教学《新型玻璃》后,我引导学生开了个“新型玻璃”信息发布会,让学生分别扮演导购员和采购员,进行了自主实践与交流;教学《颐和园》后,我又让学生编写导游词,扮演导游向游人介绍了颐和园的美景。从而将阅读探究活动社会化、生活化、时代化。在这些综合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为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体验,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的原野中绽放个性的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