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与美育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hu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以及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有所作为的教师,应当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目标。近年来,我因科制宜,知行合一,以“如何寓美于体育之中”为课题,教而研,研而教,坚持“有意有序有机有效”的原则,勇于改革,大胆探索,事至今日,有所收获,概而言之:明确职责讲原则,力求体美巧结合。
  《课标》的“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部分规定:“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格,……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由此可见,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是所谓“明确职责”!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要恪守“有意有序有机有效”的原则,具体地说,要着重如下两点:
  首先,体育教师应该“修能内美”,即以自己美好的心灵、丰富的知识、健美的体格去影响学生。作为体育育人的手段,“此时无声胜有声”,保持了健美的体格,就是保持“身教胜于言教”这个真理,让学生感受到“身教”的魅力!
  此外,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谈、精神面貌、着装打扮……都会无可避免地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衷心的钦佩、赞美,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投入性。
  ——是所谓“讲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究竟如何操作,才能成功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呢?“力求体美巧结合”是从如下几点着手的:
  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对于人来说,最美的境界是心灵与身体的优美和谐一致,融成一个整体。我在体育教学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诱导并启发学生懂得了如此道理: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是健美!男子健美,要求肩宽胸挺、虎背猿腰、四肢强健、举止潇洒,给人以魅梧、矫健、英姿勃勃、精神饱满之美感;女子健美,则要求身材苗条、体态丰满、挺拔而富有曲线、谈吐文雅、举止大方,给人以英姿飒爽、端庄娴雅、充满青春活力之美感。总之,无论男女,要求的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的健美。
  二、取道于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今中外,赛事连连,各项风骚竞体坛,这是体美两育结合互动的有利条件。因此,我精心选择有关体育音像影视的种种资料与节目,组织学生观看运动竞赛、体育表演,从而对学生进行运动知识教育和美的教育;另外,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及体育表演,使得学生在表演中一石数鸟地发展了个性,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塑造学生健美的体格
  对处于男子青春初期的学生,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以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及协调性为主要目标的活动项目。时移事异,待到学生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发育得基本成熟时,我便指导学生多做一些发展肌肉力量的锻炼项目。女子青春期,一般比男子提前两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女子的身高、体重剧增,到初中阶段结束时,其身体发育就基本定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逐渐横向发展,皮下脂肪增厚,运动肌能反而逐渐下降,我便指导学生开展一些锻炼胸腰、腹、腿等部位肌肉的活动项目,以期达到保证女子体态长得苗条、丰满、匀称,动作灵敏、柔韧、协调而优美的目的。
  四、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如体操的组合动作教材,其教学进行中要求动作准确、连贯、稳健、平衡,有一定的节奏感,完成时,动作要求干净利落。这也会让学生被观照时或自我观照时,发现丰富的美感。
  五、因材施教(包括因性别施教),区别对待,进行美育教育
  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特别是关于健美体格的教育,要根据男生、女生、体强、体弱等等不同特点,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和教学方法。如某些学生平时不注意站相、走相、坐相,或者某些学生偏爱个别项目、不全面锻炼时,教师就应时刻教给学生不同的锻炼方法,并督导他们坚持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积极矫正。只要教师敏于发现并善于根据学生生长发育中的不同缺陷对症下药,必定能药到病除,帮助学生塑造出一个健美的体格。
  六、引音乐舞蹈之清泉于体育课堂之中,强化美育
  《体育教学标准》中,规定了舞蹈和韵律操的内容,这是很有意义的!艺术体操、花样滑冰、韵律操等都有舞蹈动作,学生通过练习,在那优美多变的舞姿之中,在那新颖别致的艺术造型之中,既锻炼了身体,也受到了美的教育。音乐在体育中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七、讲究心灵美和体格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心灵美和体格美双全者是完美的人,体育教学中,在进行美育时,要注意结合德育与美育,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单独地进行,而是着力艺术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有关因素,才能心想、功到、事成!
  我相信,“明确职责讲原则,力求体美巧结合”这条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的路子,必将和无数个平凡如我者所开辟的更为宽阔的体育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素质教育之路联通起来,构成一条金光大道,把善而智、健而美、勇而勤的莘莘学子引向逐鹿寰球、敢数风流的壮丽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级中学,优质生源进城,剩下的学生成绩差、纪律差、生活习惯差,怎样把这些学生教毕业?怎样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家校合力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家长会 家校合力 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应该明确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素质、有作为的人,自身就要给孩子起到
期刊
一个班有着良好的班风,学生在此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得心应手,乐在其中。因此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营造良好的班风,是行之有效的。   要努力去营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将这个班当作自己的家,人人都爱她,时时都想着她,与她共荣辱、同忧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的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放下原有的生活,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拥有更多就业机会的城市谋生。但是由于受到体制因素的影响,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阶段、急需父爱和母爱的孩子被留在了家中,成了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两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学生情感上表现出依赖性强、自制力差、责任性差、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等;心理上有抑郁、自卑、易怒、冷漠、恐惧、缺乏自信心等
期刊
判断电路中电表(电压表、电流表)读数的变化,实质是对电路的结构、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进行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会遇到这一类型的试题。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既考查学生对串联、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认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又考查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初中生来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解答时不少学生束手无策,随意猜测,造成判断错误。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电表读数变化的判断方法呢?教师应从以下
期刊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教育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英语材料,是我国学生接触英语语言信息、参加英语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提高工作效率。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则一直是英语教学
期刊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英语越来越明显地突出了交际的功能,其英语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地说英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操练机会,总的就是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就简单地说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端正学生的思想,发挥其主体性,使之了解英语是一门技能,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教师在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时,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这种方法,以后的课
期刊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表现为自私、虚荣、狂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等现象,甚至遭遇挫折、失败就表现失常,或自杀等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抓紧时机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从培养一个健康
期刊
当前,我国农村各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但由于农村小学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很难配套,有些教学模式无法实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在英语教学上,农村小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我所在的县,大多
期刊
现代社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提上了日程,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共同发展。只有通过交际,使用了语言,才能活用语言,学习者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因此学生除了提高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要学会用英语写作。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提起英语作文这个话题,着实令许多的学生望而生畏,不少学生习惯了用中文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来写作文,其内容和质量可想而知。那么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日前已成为广
期刊
在学习进程中,激励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赏识学生就是一种激励。课堂教学中信任、鼓励、肯定、欣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就能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赏识意识  由于学生素质不一、性格各异,教师一般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因而对他们不吝溢美之辞;而对那些不太守纪律、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缺少耐心、爱心,容易忽视他们的闪光点。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