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以及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有所作为的教师,应当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目标。近年来,我因科制宜,知行合一,以“如何寓美于体育之中”为课题,教而研,研而教,坚持“有意有序有机有效”的原则,勇于改革,大胆探索,事至今日,有所收获,概而言之:明确职责讲原则,力求体美巧结合。
《课标》的“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部分规定:“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格,……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由此可见,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是所谓“明确职责”!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要恪守“有意有序有机有效”的原则,具体地说,要着重如下两点:
首先,体育教师应该“修能内美”,即以自己美好的心灵、丰富的知识、健美的体格去影响学生。作为体育育人的手段,“此时无声胜有声”,保持了健美的体格,就是保持“身教胜于言教”这个真理,让学生感受到“身教”的魅力!
此外,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谈、精神面貌、着装打扮……都会无可避免地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衷心的钦佩、赞美,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投入性。
——是所谓“讲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究竟如何操作,才能成功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呢?“力求体美巧结合”是从如下几点着手的:
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对于人来说,最美的境界是心灵与身体的优美和谐一致,融成一个整体。我在体育教学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诱导并启发学生懂得了如此道理: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是健美!男子健美,要求肩宽胸挺、虎背猿腰、四肢强健、举止潇洒,给人以魅梧、矫健、英姿勃勃、精神饱满之美感;女子健美,则要求身材苗条、体态丰满、挺拔而富有曲线、谈吐文雅、举止大方,给人以英姿飒爽、端庄娴雅、充满青春活力之美感。总之,无论男女,要求的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的健美。
二、取道于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今中外,赛事连连,各项风骚竞体坛,这是体美两育结合互动的有利条件。因此,我精心选择有关体育音像影视的种种资料与节目,组织学生观看运动竞赛、体育表演,从而对学生进行运动知识教育和美的教育;另外,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及体育表演,使得学生在表演中一石数鸟地发展了个性,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塑造学生健美的体格
对处于男子青春初期的学生,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以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及协调性为主要目标的活动项目。时移事异,待到学生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发育得基本成熟时,我便指导学生多做一些发展肌肉力量的锻炼项目。女子青春期,一般比男子提前两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女子的身高、体重剧增,到初中阶段结束时,其身体发育就基本定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逐渐横向发展,皮下脂肪增厚,运动肌能反而逐渐下降,我便指导学生开展一些锻炼胸腰、腹、腿等部位肌肉的活动项目,以期达到保证女子体态长得苗条、丰满、匀称,动作灵敏、柔韧、协调而优美的目的。
四、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如体操的组合动作教材,其教学进行中要求动作准确、连贯、稳健、平衡,有一定的节奏感,完成时,动作要求干净利落。这也会让学生被观照时或自我观照时,发现丰富的美感。
五、因材施教(包括因性别施教),区别对待,进行美育教育
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特别是关于健美体格的教育,要根据男生、女生、体强、体弱等等不同特点,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和教学方法。如某些学生平时不注意站相、走相、坐相,或者某些学生偏爱个别项目、不全面锻炼时,教师就应时刻教给学生不同的锻炼方法,并督导他们坚持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积极矫正。只要教师敏于发现并善于根据学生生长发育中的不同缺陷对症下药,必定能药到病除,帮助学生塑造出一个健美的体格。
六、引音乐舞蹈之清泉于体育课堂之中,强化美育
《体育教学标准》中,规定了舞蹈和韵律操的内容,这是很有意义的!艺术体操、花样滑冰、韵律操等都有舞蹈动作,学生通过练习,在那优美多变的舞姿之中,在那新颖别致的艺术造型之中,既锻炼了身体,也受到了美的教育。音乐在体育中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七、讲究心灵美和体格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心灵美和体格美双全者是完美的人,体育教学中,在进行美育时,要注意结合德育与美育,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单独地进行,而是着力艺术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有关因素,才能心想、功到、事成!
我相信,“明确职责讲原则,力求体美巧结合”这条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的路子,必将和无数个平凡如我者所开辟的更为宽阔的体育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素质教育之路联通起来,构成一条金光大道,把善而智、健而美、勇而勤的莘莘学子引向逐鹿寰球、敢数风流的壮丽境界。
《课标》的“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部分规定:“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格,……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由此可见,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是所谓“明确职责”!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要恪守“有意有序有机有效”的原则,具体地说,要着重如下两点:
首先,体育教师应该“修能内美”,即以自己美好的心灵、丰富的知识、健美的体格去影响学生。作为体育育人的手段,“此时无声胜有声”,保持了健美的体格,就是保持“身教胜于言教”这个真理,让学生感受到“身教”的魅力!
此外,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谈、精神面貌、着装打扮……都会无可避免地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衷心的钦佩、赞美,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投入性。
——是所谓“讲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究竟如何操作,才能成功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呢?“力求体美巧结合”是从如下几点着手的:
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对于人来说,最美的境界是心灵与身体的优美和谐一致,融成一个整体。我在体育教学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诱导并启发学生懂得了如此道理: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是健美!男子健美,要求肩宽胸挺、虎背猿腰、四肢强健、举止潇洒,给人以魅梧、矫健、英姿勃勃、精神饱满之美感;女子健美,则要求身材苗条、体态丰满、挺拔而富有曲线、谈吐文雅、举止大方,给人以英姿飒爽、端庄娴雅、充满青春活力之美感。总之,无论男女,要求的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的健美。
二、取道于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今中外,赛事连连,各项风骚竞体坛,这是体美两育结合互动的有利条件。因此,我精心选择有关体育音像影视的种种资料与节目,组织学生观看运动竞赛、体育表演,从而对学生进行运动知识教育和美的教育;另外,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及体育表演,使得学生在表演中一石数鸟地发展了个性,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塑造学生健美的体格
对处于男子青春初期的学生,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以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及协调性为主要目标的活动项目。时移事异,待到学生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发育得基本成熟时,我便指导学生多做一些发展肌肉力量的锻炼项目。女子青春期,一般比男子提前两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女子的身高、体重剧增,到初中阶段结束时,其身体发育就基本定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逐渐横向发展,皮下脂肪增厚,运动肌能反而逐渐下降,我便指导学生开展一些锻炼胸腰、腹、腿等部位肌肉的活动项目,以期达到保证女子体态长得苗条、丰满、匀称,动作灵敏、柔韧、协调而优美的目的。
四、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如体操的组合动作教材,其教学进行中要求动作准确、连贯、稳健、平衡,有一定的节奏感,完成时,动作要求干净利落。这也会让学生被观照时或自我观照时,发现丰富的美感。
五、因材施教(包括因性别施教),区别对待,进行美育教育
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特别是关于健美体格的教育,要根据男生、女生、体强、体弱等等不同特点,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和教学方法。如某些学生平时不注意站相、走相、坐相,或者某些学生偏爱个别项目、不全面锻炼时,教师就应时刻教给学生不同的锻炼方法,并督导他们坚持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积极矫正。只要教师敏于发现并善于根据学生生长发育中的不同缺陷对症下药,必定能药到病除,帮助学生塑造出一个健美的体格。
六、引音乐舞蹈之清泉于体育课堂之中,强化美育
《体育教学标准》中,规定了舞蹈和韵律操的内容,这是很有意义的!艺术体操、花样滑冰、韵律操等都有舞蹈动作,学生通过练习,在那优美多变的舞姿之中,在那新颖别致的艺术造型之中,既锻炼了身体,也受到了美的教育。音乐在体育中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七、讲究心灵美和体格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心灵美和体格美双全者是完美的人,体育教学中,在进行美育时,要注意结合德育与美育,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单独地进行,而是着力艺术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有关因素,才能心想、功到、事成!
我相信,“明确职责讲原则,力求体美巧结合”这条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的路子,必将和无数个平凡如我者所开辟的更为宽阔的体育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素质教育之路联通起来,构成一条金光大道,把善而智、健而美、勇而勤的莘莘学子引向逐鹿寰球、敢数风流的壮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