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者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预习卡,扎扎实实识好字,找准教学着力点,课外拓展四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实效性 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指在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索。
一、精心设计预习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实际,我针对不同文体区别设计预习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学习叙述性强的文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解概括能力的训练。学习说明性的文章,关注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和使用。学习诗词,重点引导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优美诗词的鉴赏能力,等等。
实践表明,预习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潜在的需要转化为积极参与的内部动力。孩子听课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把握课文的重难点,从而“吃得饱”、学得有趣,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二、扎扎实实识好字,为学文打基础。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是在学生扎扎实实落实识字写字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要认的字,由于文中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教师针对学生要学会写的字作重点指导和讲解,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创设情境法、图画法、实物识字法、猜谜法、顺口溜识字法、歌诀法、加加减减法等。
为让学生更好地识字,课堂上还应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写对笔顺,安排好字的各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潜心研读,找准教学着力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准课文的着力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可以帮助我们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重点,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透彻掌握。
1.课文题目。课文题目是文章的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可贵的沉默》,以“可贵”为突破口: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学生通过质疑找答案:在沉默中,主人公知道了该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数星星的孩子》,从题眼“孩子”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孩子是谁?为什么数星星?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
2.文章中心句。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如《赵州桥》一课,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如《詹天佑》一文,由“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展开,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抓住文章的精髓所在。
3.主要人物。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课文很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读懂人物,就能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如《丰碑》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教学以“在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地方做上记号”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文划句子、读句子思考、从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全神贯注》一课,常规教法很容易忽略茨威格这个人物。仔细研究,茨威格这个人物不仅在全文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是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的重要铺垫。以茨威格这个人物作为着力点,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茨威格的所见所感,从而被文章中两个人物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加深思维深度。
4.文章插图。课文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草原》一课首先以课件展示优美的草原风景图片,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另外,《桂林山水》、《长城》、《爬山虎的脚》等景色优美的文章,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四、课外拓展,构建大语文课堂。
有了课前充分的预习,又精选了教学的着力点,这就让课堂时间有了剩余。因而可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拓宽语文课程领域,打通课内与课外,构建大语文课堂,实现语文学习的高效。
如《忆江南》,先让学生品读诗句,读出词中画、词中意;接着借助作者写词背景资料,读出词中情;然后抄默;最后补充课外山水风光古诗词。学习《蜜蜂引路》,拓展阅读《诚实的孩子》、《列宁和卫兵》、《六个“墨水瓶”》,深化学生对列宁的认识,由一篇带多篇;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给学生讲《城南旧事》,由一篇带一本……学生读得多了,懂得多了,理解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多视角分析、吃透语文教材,准确把握并善于捕捉教学契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教学新策略、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新课程学习方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钱理群.现代教师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实效性 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指在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索。
一、精心设计预习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实际,我针对不同文体区别设计预习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学习叙述性强的文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解概括能力的训练。学习说明性的文章,关注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和使用。学习诗词,重点引导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优美诗词的鉴赏能力,等等。
实践表明,预习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潜在的需要转化为积极参与的内部动力。孩子听课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把握课文的重难点,从而“吃得饱”、学得有趣,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二、扎扎实实识好字,为学文打基础。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是在学生扎扎实实落实识字写字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要认的字,由于文中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教师针对学生要学会写的字作重点指导和讲解,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创设情境法、图画法、实物识字法、猜谜法、顺口溜识字法、歌诀法、加加减减法等。
为让学生更好地识字,课堂上还应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写对笔顺,安排好字的各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潜心研读,找准教学着力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准课文的着力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可以帮助我们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重点,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透彻掌握。
1.课文题目。课文题目是文章的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可贵的沉默》,以“可贵”为突破口: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学生通过质疑找答案:在沉默中,主人公知道了该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数星星的孩子》,从题眼“孩子”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孩子是谁?为什么数星星?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
2.文章中心句。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如《赵州桥》一课,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如《詹天佑》一文,由“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展开,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抓住文章的精髓所在。
3.主要人物。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课文很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读懂人物,就能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如《丰碑》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教学以“在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地方做上记号”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文划句子、读句子思考、从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全神贯注》一课,常规教法很容易忽略茨威格这个人物。仔细研究,茨威格这个人物不仅在全文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是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的重要铺垫。以茨威格这个人物作为着力点,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茨威格的所见所感,从而被文章中两个人物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加深思维深度。
4.文章插图。课文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草原》一课首先以课件展示优美的草原风景图片,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另外,《桂林山水》、《长城》、《爬山虎的脚》等景色优美的文章,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四、课外拓展,构建大语文课堂。
有了课前充分的预习,又精选了教学的着力点,这就让课堂时间有了剩余。因而可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拓宽语文课程领域,打通课内与课外,构建大语文课堂,实现语文学习的高效。
如《忆江南》,先让学生品读诗句,读出词中画、词中意;接着借助作者写词背景资料,读出词中情;然后抄默;最后补充课外山水风光古诗词。学习《蜜蜂引路》,拓展阅读《诚实的孩子》、《列宁和卫兵》、《六个“墨水瓶”》,深化学生对列宁的认识,由一篇带多篇;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给学生讲《城南旧事》,由一篇带一本……学生读得多了,懂得多了,理解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多视角分析、吃透语文教材,准确把握并善于捕捉教学契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教学新策略、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新课程学习方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钱理群.现代教师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