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S说,体重超过三位数的女生是没有未来的。在成都,这个数字还要再减10。南方女生普遍瘦小,肤色健康,但成都气候湿润,终日不见阳光,于是量产出一大批白瘦美。上大学时,听说男同学们一下火车就直奔春熙路——看美女。一位北方同学经历了一个月的审美澎湃期,突然就淡定了,“美则美,太平均”,他作出如此评价。
听说,日照少的地方,人会比较忧郁。但成都并不忧郁,但似乎永远缺少那种爽朗的气质,像是阴天的风景,有些自恋,甚至自闭。
记忆中当然也有非常晴朗的日子。
童年的暑假总是在郊区的外婆家度过。热烘烘的白天,和附近的小孩一起钻进花圃收集丝瓜花。夜里星光闪烁,月亮也比现在的大很多,老人们纷纷搬出凉椅,燃起蚊香,摇着蒲扇摆龙门阵。
那时家住窄巷子。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窄巷,没有星巴克和夜店,没有人头涌动的观光客。记忆中,它永远是安静的。
整条街都是四合院和小平房,我家的院子最漂亮。小小的院子有一片桑林。窄巷里的小孩有段时间纷纷痴迷养蚕,每天上课时都盼望着快点放学,好回家看看那些圆圆的小东西是不是又长大了一点。十年后,我在锦里看到了真正的蚕丝和蜀锦,才想起当年的蚕蛹已经不知道被我藏在了哪里。
窄巷子在2004年拆迁,和宽巷子一起合并为成都的新兴娱乐区。但母亲舍不得这块“市中心宝地”,依然把家安在了附近,和面目全非的老屋毗邻而居。成都的夜晚也再不属于小孩子,蒲扇功成身退,外婆摒弃了乘凉时讲邻居坏话的习惯,每晚宅在空调房里煲宫斗剧。
成都的整个冬天都非常冷,灰凄凄的天空总是飘着小雨。夏天湿热难耐,低沉的天永远无法晴开。我的北方同学总是一脸愁容地告诉我:“好像睡在水上啊。”不管床铺还是衣服,永远都湿雾雾一层。
大概是长期以来都对天气心怀不满,成都人总是拿夜晚当白天过。成都的夜生活全年无休,夜市里火爆的川菜,热烈的麻辣火锅,叫不完名字的各色小吃,九眼桥的酒吧一条街每天都客满。8点出门吃个火锅,9点进去已经很难找到位子,10点半转战少陵路的夜店,那边已经人山人海。
来自全球的文艺青年都躲在小通巷里,本地奇葩则大多迷恋小酒馆。毕业前的寒假,大概是为了逃避毕业的压力,几个人披星戴月、夜夜“跑趴”。喝醉了,在凌晨的街道上赛跑,因为感觉无负担的日子正在倒数,前途未卜地在大雨里偷哭。
但成长的牵痛总会过去,夏天总是会过去,那些年的青春已经风干在这座城市永远不眠的夜色里。
生活在继续,青春还是重复,却是铁打的夜晚,流水的少年。
外婆在牌桌上混过了半个多世纪,低眉抬手之间,山外已经改朝换代,星移斗转。直到5-12大地震,她老人家才颤巍巍地拎着大袋瓜子花生走出门来。
这一年,成都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地震啊!夜里一群好莱坞电影上脑的小青年三三两两席地坐在帐篷外,一边抽烟一边仰望多云无星的黑色天空。外地的同学每个人都面容悲壮,如临大敌,神经兮兮地短信山外面的朋友:我在成都,我很好,不要挂念我。其实,尽管作为离震中汶川最近的城市,成都只有1人遇难——因为受惊过度引发心脏病当街“遇难”。
成都的孩子却很淡定。被群山包围在中间,成都实在太安全,安全到缺乏刺激,沦于无聊。
乐观,只能对那些真正面对过苦难的人而言,而没有经历过痛苦,势必无惧痛苦。所以,这座城市的人们并不是乐观,他们在这片桃源乐土上流连太久,渐渐失去了悲恸的能力,成为一群没心没肺,苦哈哈却最会快乐的人。
少不入蜀,只有生活在成都,才会明白这句话有多么精辟。在成都,人多机会少。一旦有机会,人人都想走。但这生活安逸,总在慢悠悠的节奏里渐渐被磨掉了出发的勇气。我想我要走了。
在还未变老之前,在还保留有几分勇气之前。但我们一定都会回来,回到这个西南群山环绕一年有300个阴天的城市。在密云涌动的天空下,坐着摇椅慢慢聊。
听说,日照少的地方,人会比较忧郁。但成都并不忧郁,但似乎永远缺少那种爽朗的气质,像是阴天的风景,有些自恋,甚至自闭。
记忆中当然也有非常晴朗的日子。
童年的暑假总是在郊区的外婆家度过。热烘烘的白天,和附近的小孩一起钻进花圃收集丝瓜花。夜里星光闪烁,月亮也比现在的大很多,老人们纷纷搬出凉椅,燃起蚊香,摇着蒲扇摆龙门阵。
那时家住窄巷子。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窄巷,没有星巴克和夜店,没有人头涌动的观光客。记忆中,它永远是安静的。
整条街都是四合院和小平房,我家的院子最漂亮。小小的院子有一片桑林。窄巷里的小孩有段时间纷纷痴迷养蚕,每天上课时都盼望着快点放学,好回家看看那些圆圆的小东西是不是又长大了一点。十年后,我在锦里看到了真正的蚕丝和蜀锦,才想起当年的蚕蛹已经不知道被我藏在了哪里。
窄巷子在2004年拆迁,和宽巷子一起合并为成都的新兴娱乐区。但母亲舍不得这块“市中心宝地”,依然把家安在了附近,和面目全非的老屋毗邻而居。成都的夜晚也再不属于小孩子,蒲扇功成身退,外婆摒弃了乘凉时讲邻居坏话的习惯,每晚宅在空调房里煲宫斗剧。
成都的整个冬天都非常冷,灰凄凄的天空总是飘着小雨。夏天湿热难耐,低沉的天永远无法晴开。我的北方同学总是一脸愁容地告诉我:“好像睡在水上啊。”不管床铺还是衣服,永远都湿雾雾一层。
大概是长期以来都对天气心怀不满,成都人总是拿夜晚当白天过。成都的夜生活全年无休,夜市里火爆的川菜,热烈的麻辣火锅,叫不完名字的各色小吃,九眼桥的酒吧一条街每天都客满。8点出门吃个火锅,9点进去已经很难找到位子,10点半转战少陵路的夜店,那边已经人山人海。
来自全球的文艺青年都躲在小通巷里,本地奇葩则大多迷恋小酒馆。毕业前的寒假,大概是为了逃避毕业的压力,几个人披星戴月、夜夜“跑趴”。喝醉了,在凌晨的街道上赛跑,因为感觉无负担的日子正在倒数,前途未卜地在大雨里偷哭。
但成长的牵痛总会过去,夏天总是会过去,那些年的青春已经风干在这座城市永远不眠的夜色里。
生活在继续,青春还是重复,却是铁打的夜晚,流水的少年。
外婆在牌桌上混过了半个多世纪,低眉抬手之间,山外已经改朝换代,星移斗转。直到5-12大地震,她老人家才颤巍巍地拎着大袋瓜子花生走出门来。
这一年,成都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地震啊!夜里一群好莱坞电影上脑的小青年三三两两席地坐在帐篷外,一边抽烟一边仰望多云无星的黑色天空。外地的同学每个人都面容悲壮,如临大敌,神经兮兮地短信山外面的朋友:我在成都,我很好,不要挂念我。其实,尽管作为离震中汶川最近的城市,成都只有1人遇难——因为受惊过度引发心脏病当街“遇难”。
成都的孩子却很淡定。被群山包围在中间,成都实在太安全,安全到缺乏刺激,沦于无聊。
乐观,只能对那些真正面对过苦难的人而言,而没有经历过痛苦,势必无惧痛苦。所以,这座城市的人们并不是乐观,他们在这片桃源乐土上流连太久,渐渐失去了悲恸的能力,成为一群没心没肺,苦哈哈却最会快乐的人。
少不入蜀,只有生活在成都,才会明白这句话有多么精辟。在成都,人多机会少。一旦有机会,人人都想走。但这生活安逸,总在慢悠悠的节奏里渐渐被磨掉了出发的勇气。我想我要走了。
在还未变老之前,在还保留有几分勇气之前。但我们一定都会回来,回到这个西南群山环绕一年有300个阴天的城市。在密云涌动的天空下,坐着摇椅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