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又涌起密云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S说,体重超过三位数的女生是没有未来的。在成都,这个数字还要再减10。南方女生普遍瘦小,肤色健康,但成都气候湿润,终日不见阳光,于是量产出一大批白瘦美。上大学时,听说男同学们一下火车就直奔春熙路——看美女。一位北方同学经历了一个月的审美澎湃期,突然就淡定了,“美则美,太平均”,他作出如此评价。
  听说,日照少的地方,人会比较忧郁。但成都并不忧郁,但似乎永远缺少那种爽朗的气质,像是阴天的风景,有些自恋,甚至自闭。
  记忆中当然也有非常晴朗的日子。
  童年的暑假总是在郊区的外婆家度过。热烘烘的白天,和附近的小孩一起钻进花圃收集丝瓜花。夜里星光闪烁,月亮也比现在的大很多,老人们纷纷搬出凉椅,燃起蚊香,摇着蒲扇摆龙门阵。
  那时家住窄巷子。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窄巷,没有星巴克和夜店,没有人头涌动的观光客。记忆中,它永远是安静的。
  整条街都是四合院和小平房,我家的院子最漂亮。小小的院子有一片桑林。窄巷里的小孩有段时间纷纷痴迷养蚕,每天上课时都盼望着快点放学,好回家看看那些圆圆的小东西是不是又长大了一点。十年后,我在锦里看到了真正的蚕丝和蜀锦,才想起当年的蚕蛹已经不知道被我藏在了哪里。
  窄巷子在2004年拆迁,和宽巷子一起合并为成都的新兴娱乐区。但母亲舍不得这块“市中心宝地”,依然把家安在了附近,和面目全非的老屋毗邻而居。成都的夜晚也再不属于小孩子,蒲扇功成身退,外婆摒弃了乘凉时讲邻居坏话的习惯,每晚宅在空调房里煲宫斗剧。
  成都的整个冬天都非常冷,灰凄凄的天空总是飘着小雨。夏天湿热难耐,低沉的天永远无法晴开。我的北方同学总是一脸愁容地告诉我:“好像睡在水上啊。”不管床铺还是衣服,永远都湿雾雾一层。
  大概是长期以来都对天气心怀不满,成都人总是拿夜晚当白天过。成都的夜生活全年无休,夜市里火爆的川菜,热烈的麻辣火锅,叫不完名字的各色小吃,九眼桥的酒吧一条街每天都客满。8点出门吃个火锅,9点进去已经很难找到位子,10点半转战少陵路的夜店,那边已经人山人海。
  来自全球的文艺青年都躲在小通巷里,本地奇葩则大多迷恋小酒馆。毕业前的寒假,大概是为了逃避毕业的压力,几个人披星戴月、夜夜“跑趴”。喝醉了,在凌晨的街道上赛跑,因为感觉无负担的日子正在倒数,前途未卜地在大雨里偷哭。
  但成长的牵痛总会过去,夏天总是会过去,那些年的青春已经风干在这座城市永远不眠的夜色里。
  生活在继续,青春还是重复,却是铁打的夜晚,流水的少年。
  外婆在牌桌上混过了半个多世纪,低眉抬手之间,山外已经改朝换代,星移斗转。直到5-12大地震,她老人家才颤巍巍地拎着大袋瓜子花生走出门来。
  这一年,成都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地震啊!夜里一群好莱坞电影上脑的小青年三三两两席地坐在帐篷外,一边抽烟一边仰望多云无星的黑色天空。外地的同学每个人都面容悲壮,如临大敌,神经兮兮地短信山外面的朋友:我在成都,我很好,不要挂念我。其实,尽管作为离震中汶川最近的城市,成都只有1人遇难——因为受惊过度引发心脏病当街“遇难”。
  成都的孩子却很淡定。被群山包围在中间,成都实在太安全,安全到缺乏刺激,沦于无聊。
  乐观,只能对那些真正面对过苦难的人而言,而没有经历过痛苦,势必无惧痛苦。所以,这座城市的人们并不是乐观,他们在这片桃源乐土上流连太久,渐渐失去了悲恸的能力,成为一群没心没肺,苦哈哈却最会快乐的人。
  少不入蜀,只有生活在成都,才会明白这句话有多么精辟。在成都,人多机会少。一旦有机会,人人都想走。但这生活安逸,总在慢悠悠的节奏里渐渐被磨掉了出发的勇气。我想我要走了。
  在还未变老之前,在还保留有几分勇气之前。但我们一定都会回来,回到这个西南群山环绕一年有300个阴天的城市。在密云涌动的天空下,坐着摇椅慢慢聊。
其他文献
倘若以铁路来测量,株洲离长沙的距离是-5块5的车票,40分钟的车程。  2005年,我乘着绿皮车去长沙念书,满车熙熙攘攘的人,路过株洲的时候,人群像下饺子一样哗啦啦地散掉了。拖着行李箱的人,提着黑色货袋的人,都行色匆匆。株洲火车站的外围,四下里都是密集的批发市场。  十八岁那年,我和胚胚两个人壮着胆子结伴去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沪松市场买衣服。撇去质量的硬伤,这里永远有新颖潮流的款式。对于十七八岁的少
期刊
守在灵魂的角落  现在回忆自己的少女时期,总像蒙着一层看不清的雾。雾里的那个孩子,有时明媚,有时忧伤,有时琼瑶上身,有时又没心没肺。  但大部分时间,我对那个孩子的回忆总是与42路公交车有关。那时候的烟台刚刚开始住房改革,我们家拥有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从酿酒公司门口搬到塔山。这意味着生平第一次,我拥有自己的房间,也意味着每天雷打不动的早上七点,我和伙伴一起涌上满满当当的42路公交车,一路摇晃
期刊
考上大学这年,我收到了妈妈送的礼物。那是一个雕着精致花纹的化妆箱,里面除了一些基本的护肤品之外,居然还有我曾经用过的五颜六色的发绳、发圈和发带。  伸手摸摸头上早已习惯的利落短发,我差点忘记自己也扎过马尾辫。  在17岁之前,我是一个留着长发的女孩,而且我很喜欢自己的长发,每天必然要洗一次头。哪怕上了初中后,妈妈总是以洗头发、梳头发会浪费时间为由劝我把头发剪了,我也坚决不妥协。我能理解她作为重点班
期刊
这世界有时候就像一张比蜘蛛网还密的地图,大家努力的目的就是从地图中找到让自己成功且幸福的路途。所以作为普通的大多数,我们都埋头努力、按部就班地走着自己坚信不疑的那条路。但是你想过吗?也许那些你始终认定的、没动摇过的路线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你换一种思路,遇见的便有可能是另一番天地。所以说,读几本能打破常规思维的书还是有必要的。如果你想清楚地看世界,不妨先给大脑翻一次墙。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
期刊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在天津龙亭西建街的大杂院里,我妈挺着肚子来,瘪着肚子回去,把我留在温暖的炭火和微微的泔水味里。  大杂院是这么一种东西:有别于北京四合院的高大上,这里是纯粹的属丝集中营。十八户人家分坐南北东西,围住院子中央一管共用的水龙头。龙头旁边的水泥平台就是大院政治文化经济信息的交流中心,家长里短的消息通过妈妈们洗衣淘菜的时光辐射到各家饭桌上。  院内各家少有私密。这家打孩子
期刊
广场西侧刚建成的新建筑,青色的墙上镶着几幅浮雕:河岸的芦苇遮天蔽日,蒿里追逐的少年顶着桃心儿发;乐匠鼓着腮帮子吹着唢呐,一支送亲的队伍踽踽而行……最后一幅,一个女青年围着长围巾,表情冷漠而淡然,她身后,一条来自远方的长河,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墙上是1920年的呼兰城,因为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而被定格。书中的世界里,它永远都是一幅热闹却荒芜的景色:因为吃太多被鞭打的童养媳活不过十六岁,磨坊的男
期刊
记得上学时期,对一部名为“棒球英豪”的动画片印象非常深刻。记忆中,当画面定格在主角“上杉达也”戴的那一顶印有M字样的棒球帽时,顿时被他击球的才华所深深吸引,尤其是他为了长兄实现甲子园的梦想,从而压低棒球帽檐的那一瞬间。那时,除了热爱观看此类棒球运动题材的电视,也开始对棒球帽有了一定的喜爱。后来甚至家里面到处散乱放着各式各样的棒球帽,不过每年都会在众人的叨唠声中一顶一顶的被整理收纳起来。  棒球帽的
期刊
我骑着单车经过她的院子。这里种着大片的芍药。斗大的花,颜色是暖昧的红,张牙舞爪地盛开在粉墙黛瓦之间,有一种惊艳的和谐。就像那院子里传出来的地方戏,飘荡在阴柔的巷道里,似乎也随着折射不出的光线而沉淀下来。  每一个少女,都曾经因为某个原因而急着长大。曾家姆妈,就是我的那个原因。她俯身研究芍药花瓣,翘起的兰花指令我着迷。  我正处在闻之令人胆寒的高中生涯,唯有在下暴雨的周末,用不着去上加强班,或奥数班
期刊
世上有人提问,也就有人回答。看过知乎网的同学们都知道,很多回答洋洋洒洒,鸡汤范儿十足,让人不忍直视,只能不明觉厉。对于读书不多的屌丝网友来说,吐槽系的回答弥足珍贵。小编精选了知乎上的一些神回复,保证你看完忍不住点赞,感觉给智商完成了一次充值。  问:七成网民都认为数学没用,应该被踢出高考,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该不该被踢出高考?  答:七成网民都认为?别逗了,数学就是用来把这七成人筛出去的好吗?  问
期刊
“内容”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占20分,调查显示,一篇内容少于5个素材的作文一般很难突破50分, 那么在有限的篇幅中,考生如何让作文素材既有“量”的突破,又有“质”的提升呢?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其实,一个“素材”也需要三个“帮”方能完美。  一、详写为“汉”略写为“帮”  所谓详写为“汉”略写为“帮”就是指考生在呈现素材时,要做到合理地剪裁。既要懂得详写以突出中心,又要懂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