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乡村小学生身心发展中,引导其进行适当的居家劳动,能够提升其身心发展水平。基于此,详细阐述了居家劳动对乡村小学生手臂发育、身体健康、习惯养成、肢体协调能力发展这几个身体发展方面的益处,以及自我管理意识、时间偏好、创新意识这几个心理发展方面的益处。
关键词:居家劳动;乡村小学;学生身心
由于乡村小学生家长需要外出打工,或负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导致其对学生的看管不足,而适当的居家劳动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身体,而且还有助于小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学生成长的作用,减轻乡村小学生家长的看管工作负担,为小学生身心的良性成长奠定有力基础。
一、对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益处
(一)对手臂发育的益处
家务劳动是人类在现代生活中必备的基础生活技能之一,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但就目前来看,据统计,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居家劳动时间仅为12分钟,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小学生的父母忙于外出打工,将其寄养给家中老人,导致其长期处于被溺爱的状态,因此,基本不会进行家务劳动,而这种情况对乡村小学生身体发育所带来的影響主要体现在其双手灵活性、握力不足,不能有效掌握握笔姿势,写字既慢又难看,形成写字困难问题,且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养成错误的握笔习惯,影响其日后的发展。为此,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倡导乡村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居家劳动,给予其肌肉和韧带足够的锻炼机会,促进小学生肌肉、韧带的健康发育,提高其手、臂的力量和灵活度,提升其身体发展水平。
(二)对身体健康、习惯养成的益处
从乡村小学生身体发育上来看,长期进行居家劳动,有助于培养其运动习惯,帮助其树立终身运动意识,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育。一般来说,由于居家劳动所需运动量较少,因此,其相较于其他劳动、运动所带来的肢体疲倦感不明显,同时,家务所需的体能消耗,也在小学生身体情况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小学生得以在长期的居家劳动中,逐步适应日常性的运动,并在生活中养成运动习惯,促进其体质的不断增强。此外,居家劳动作为一种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基本不会引起小学生倦怠、厌恶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广泛尝试各类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其身体发育水平。
(三)对肢体协调能力发展的益处
一般来说,居家劳动活动包括刷碗、扫地等多种类型的运动,能够充分锻炼小学生身体的各个部分,提高其肢体的协调能力,增强其身体成长发育效果。尤其在乡村地区,各家各户的居住面积较大,能够为小学生提供的居家劳动资源也更加丰富,因此,应当倡导家长,充分利用居家劳动资源,锻炼小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使其身体处于良好的发育状态,为小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育部门需要通过书写教育标语、发放教育知识传单、开展教育咨询培训活动等方式,将居家劳动的益处推广、传播到乡村小学生的家长中,以实现对小学生居家劳动的倡导。
二、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益处
(一)对自我管理意识发展的益处
在乡村小学生的成长中,居家劳动所带来的心理发展益处,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意识、时间偏好、创新意识这三个方面。其中,居家劳动益处在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较强,且更加勤奋。通常来说,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正处于发育、成长时期,其意识模式和思维习惯很容易在此阶段养成和固定,并且在未来难以改变,而在居家劳动中,小学生通过模仿家长的劳动习惯,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框架,并在劳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展自身的思维,使其在认知、看待问题时,思路更加有序,同时,其在劳动期间,通过反复按照自身的思路顺序,逐一实现劳动行为,可以增强其对自身行为有序的管控能力,形成完整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其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顺利完成自己所制定的计划,提升小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对时间偏好上的正面影响
时间偏好属于经济学领域概念,但将其应用到人类行为领域,则可表示“现在就要,还是以后再要”的选择偏好,即“现在就要”表示较强的时间偏好,“以后再要”则表示较弱的时间偏好,而时间偏好概念在乡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往往集中体现在其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推迟娱乐的能力上,例如:在做功课时,能够将功课做完后再进行娱乐活动的小学生时间偏好较弱,而在做功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分散精力做一些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等,并难以将娱乐活动推迟到功课做完之后的学生,其时间偏好则较强。在此过程中,居家劳动需要稳定、持续的动作和活动,使学生没有在劳动过程中分散精力进行其他活动的机会,能够培养其集中精力做事的能力,弱化其时间偏好,为其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1]。
(三)对创新意识发展上的益处
在创新意识方面,小学生通过坚持进行居家劳动,可以从中不断积累隐性的劳动知识与技巧,并经过自身的创新思考,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使劳动活动更加有序、高效。而这一过程就是实践创新过程,小学生反复经历该过程,能够逐渐完善自身的创新思维框架,同时,习惯在重复的劳动中,借助创新思考,不断求变求好,保证其创新能力的稳健发展[2]。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居家劳动的益处,能够有效推进乡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居家劳动所带来的运动量,实现力量、肢体锻炼,有助于小学生身体体质的优化发展,同时,居家劳动还可以带动小学生思维、认知的发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推动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可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寅枚,刘冬芳,张玉颖.城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5):105.
[2]孙刚成,拓丹丹.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65-69.
注:本文系金昌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名称:**防控背景下乡村小学学生居家劳动的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立项号:KTLX[2020]093。
关键词:居家劳动;乡村小学;学生身心
由于乡村小学生家长需要外出打工,或负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导致其对学生的看管不足,而适当的居家劳动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身体,而且还有助于小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学生成长的作用,减轻乡村小学生家长的看管工作负担,为小学生身心的良性成长奠定有力基础。
一、对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益处
(一)对手臂发育的益处
家务劳动是人类在现代生活中必备的基础生活技能之一,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但就目前来看,据统计,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居家劳动时间仅为12分钟,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小学生的父母忙于外出打工,将其寄养给家中老人,导致其长期处于被溺爱的状态,因此,基本不会进行家务劳动,而这种情况对乡村小学生身体发育所带来的影響主要体现在其双手灵活性、握力不足,不能有效掌握握笔姿势,写字既慢又难看,形成写字困难问题,且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养成错误的握笔习惯,影响其日后的发展。为此,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倡导乡村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居家劳动,给予其肌肉和韧带足够的锻炼机会,促进小学生肌肉、韧带的健康发育,提高其手、臂的力量和灵活度,提升其身体发展水平。
(二)对身体健康、习惯养成的益处
从乡村小学生身体发育上来看,长期进行居家劳动,有助于培养其运动习惯,帮助其树立终身运动意识,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育。一般来说,由于居家劳动所需运动量较少,因此,其相较于其他劳动、运动所带来的肢体疲倦感不明显,同时,家务所需的体能消耗,也在小学生身体情况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小学生得以在长期的居家劳动中,逐步适应日常性的运动,并在生活中养成运动习惯,促进其体质的不断增强。此外,居家劳动作为一种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基本不会引起小学生倦怠、厌恶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广泛尝试各类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其身体发育水平。
(三)对肢体协调能力发展的益处
一般来说,居家劳动活动包括刷碗、扫地等多种类型的运动,能够充分锻炼小学生身体的各个部分,提高其肢体的协调能力,增强其身体成长发育效果。尤其在乡村地区,各家各户的居住面积较大,能够为小学生提供的居家劳动资源也更加丰富,因此,应当倡导家长,充分利用居家劳动资源,锻炼小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使其身体处于良好的发育状态,为小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育部门需要通过书写教育标语、发放教育知识传单、开展教育咨询培训活动等方式,将居家劳动的益处推广、传播到乡村小学生的家长中,以实现对小学生居家劳动的倡导。
二、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益处
(一)对自我管理意识发展的益处
在乡村小学生的成长中,居家劳动所带来的心理发展益处,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意识、时间偏好、创新意识这三个方面。其中,居家劳动益处在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较强,且更加勤奋。通常来说,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正处于发育、成长时期,其意识模式和思维习惯很容易在此阶段养成和固定,并且在未来难以改变,而在居家劳动中,小学生通过模仿家长的劳动习惯,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框架,并在劳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展自身的思维,使其在认知、看待问题时,思路更加有序,同时,其在劳动期间,通过反复按照自身的思路顺序,逐一实现劳动行为,可以增强其对自身行为有序的管控能力,形成完整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其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顺利完成自己所制定的计划,提升小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对时间偏好上的正面影响
时间偏好属于经济学领域概念,但将其应用到人类行为领域,则可表示“现在就要,还是以后再要”的选择偏好,即“现在就要”表示较强的时间偏好,“以后再要”则表示较弱的时间偏好,而时间偏好概念在乡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往往集中体现在其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推迟娱乐的能力上,例如:在做功课时,能够将功课做完后再进行娱乐活动的小学生时间偏好较弱,而在做功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分散精力做一些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等,并难以将娱乐活动推迟到功课做完之后的学生,其时间偏好则较强。在此过程中,居家劳动需要稳定、持续的动作和活动,使学生没有在劳动过程中分散精力进行其他活动的机会,能够培养其集中精力做事的能力,弱化其时间偏好,为其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1]。
(三)对创新意识发展上的益处
在创新意识方面,小学生通过坚持进行居家劳动,可以从中不断积累隐性的劳动知识与技巧,并经过自身的创新思考,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使劳动活动更加有序、高效。而这一过程就是实践创新过程,小学生反复经历该过程,能够逐渐完善自身的创新思维框架,同时,习惯在重复的劳动中,借助创新思考,不断求变求好,保证其创新能力的稳健发展[2]。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居家劳动的益处,能够有效推进乡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居家劳动所带来的运动量,实现力量、肢体锻炼,有助于小学生身体体质的优化发展,同时,居家劳动还可以带动小学生思维、认知的发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推动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可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寅枚,刘冬芳,张玉颖.城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5):105.
[2]孙刚成,拓丹丹.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65-69.
注:本文系金昌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名称:**防控背景下乡村小学学生居家劳动的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立项号:KTLX[20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