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因此加强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学工作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一、把握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观察方法,全面、深入、正确地认知事物的能力。化学实验中主要是观察化学中的实验现象、仪器的使用及装置组装,学生观察能力是在观察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发展的。在实验观察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注意总结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敏锐性、精确性、深刻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实验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被许多仪器所吸引,盲目乱看,不知重点观察什么,因此,教师必须解释清演示的步骤和方法,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细致地观察。
在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例如: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熔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酸碱性等都是可以观察的,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能量、质量、颜色变化、沉淀和气体的生成也都可以观察,还有教学的直观辅助材料如图表、模型等也可以观察。
实验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动手做实验的技能技巧,而应该包括识别和正确使用仪器、正确进行观察实验现象,能应用有关的化学原理或实验设计方案、步骤,会正确分析数据和处理结果,得出必要的结论等能力。在初中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实验观察、基本仪器的操作和良好的实验秩序的培养等方面。刚开始做实验时,必须给学生讲清并列出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项目,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可逐渐要求他们根据预定的实验目的拟定实验方案步骤等,并逐步引导他们自己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而且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根据学科性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一系列抽象的、形象的灵感活动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在化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初中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且重点放在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上。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经验性,抽象思维的发展往往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出发,尽量减少他们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困难,促进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实质时,可以通过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让学生以宏观结构想象出物质的微观构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讲解原子结构时,把原予核和原子想象成蚂蚁和大型体育场,让学生知道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可供电子做高速运转等。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从初中开始就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尤其要在教学中做出示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正确思维和深入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三、针对学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知到少知到多知,由不会到会,这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都是学生主观能动的结果。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选择性上。学生往往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但仅凭兴趣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根据化学的特点,把化学现象同人类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坚定学生信心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使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给予重视,和他们充分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家庭环境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加深对他们的感情投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制定学习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信心,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大多数初中学生还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开始时,教师一方面要讲道理进行动员,另一方面要加强督促、严格要求,课下帮学生列出详细的预习提纲、思考题和预习练习题,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理解课本知识;上课时要对学生的预习结果及时检查,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使预习流于形式。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预习的习惯,自学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化学教学中,只有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把握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观察方法,全面、深入、正确地认知事物的能力。化学实验中主要是观察化学中的实验现象、仪器的使用及装置组装,学生观察能力是在观察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发展的。在实验观察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注意总结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敏锐性、精确性、深刻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实验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被许多仪器所吸引,盲目乱看,不知重点观察什么,因此,教师必须解释清演示的步骤和方法,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细致地观察。
在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例如: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熔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酸碱性等都是可以观察的,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能量、质量、颜色变化、沉淀和气体的生成也都可以观察,还有教学的直观辅助材料如图表、模型等也可以观察。
实验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动手做实验的技能技巧,而应该包括识别和正确使用仪器、正确进行观察实验现象,能应用有关的化学原理或实验设计方案、步骤,会正确分析数据和处理结果,得出必要的结论等能力。在初中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实验观察、基本仪器的操作和良好的实验秩序的培养等方面。刚开始做实验时,必须给学生讲清并列出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项目,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可逐渐要求他们根据预定的实验目的拟定实验方案步骤等,并逐步引导他们自己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而且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根据学科性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一系列抽象的、形象的灵感活动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在化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初中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且重点放在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上。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经验性,抽象思维的发展往往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出发,尽量减少他们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困难,促进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实质时,可以通过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让学生以宏观结构想象出物质的微观构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讲解原子结构时,把原予核和原子想象成蚂蚁和大型体育场,让学生知道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可供电子做高速运转等。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从初中开始就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尤其要在教学中做出示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正确思维和深入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三、针对学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知到少知到多知,由不会到会,这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都是学生主观能动的结果。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选择性上。学生往往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但仅凭兴趣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根据化学的特点,把化学现象同人类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坚定学生信心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使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给予重视,和他们充分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家庭环境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加深对他们的感情投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制定学习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信心,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大多数初中学生还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开始时,教师一方面要讲道理进行动员,另一方面要加强督促、严格要求,课下帮学生列出详细的预习提纲、思考题和预习练习题,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理解课本知识;上课时要对学生的预习结果及时检查,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使预习流于形式。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预习的习惯,自学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化学教学中,只有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