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浙江省近几年选考的有关氧化还原计算问题为素材,分类探讨固体氧化物分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混合体系与酸反应、金属与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的反应以及非金属单质的歧化反应等四类计算问题,建构以“2H++O2-=H2O”为主的解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类计算问题从命题角度进行建模讨论,以加深对该类计算问题的认知,同时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解题过程用流程图形式进行了表征.
【机 构】
:
宁波市正始中学,浙江宁波3151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浙江省近几年选考的有关氧化还原计算问题为素材,分类探讨固体氧化物分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混合体系与酸反应、金属与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的反应以及非金属单质的歧化反应等四类计算问题,建构以“2H++O2-=H2O”为主的解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类计算问题从命题角度进行建模讨论,以加深对该类计算问题的认知,同时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解题过程用流程图形式进行了表征.
其他文献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命题公平又是高考公平的核心所在.影响高考化学命题公平性的因素众多,主要有命题组织方式、试题内容、试题背景、试卷难度、题型与组卷等.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高考化学命题公平性的作用机理,为后续研究构建保障高考化学命题公平体系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
模型和建模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科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学习内容.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我国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进行内容分析,比较两国课标对学生在化学学科“开发和使用模型”的具体要求与能力水平分布.研究发现:美国课标的学段连贯性强,学科间融合度高,在化学学科对“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要求较少,要求难度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我国课标对高中生“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要求较为具体,化学学科性强,要求难度分布均匀,但对于初中生未明确给出具体要求.基于此,对我国化学课标完善、落实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的使用值得关注,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英文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记忆化学符号、理解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等,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结合具体实例,主要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部分英文资源出现的位置、翻译的准确性以及是否需要补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高中化学教科书英文资源合理使用的建议.
以“染料废水污染”为情境素材,以“纳米材料Cu2O”为主题,整合化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知识,设计了适用于高中化学的STEM教育教学案例并予以实施.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学科前沿知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STEM素养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注射器开发了一套可以增大气、固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不断推拉装置两端连接的注射器活塞,以增大反应空间中的气体流动速率,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以注射器的读数可实现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定量测量.应用该装置,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能减少安全隐患和实验误差;在“金刚石在氧气中的燃烧及其组成元素的验证”实验中,金刚石能持续燃烧,且能够验证其组成为碳元素;在“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中,可增加实验的成功率且能验证反应生成的氢气.
“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通过重构教学流程,避免了传统教学设计中“活动导向”及“教材覆盖”两大误区.以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为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表明该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以终为始,促进教学评一体化;二是操作性强,促进学科素养落地;三是连续整体,促进学生学习理解.
借助直角玻璃管、后具支试管、球形干燥管、小气球、裹在铁丝绒中的白磷、罐装氧气、水和氢氧化钠等实验用品,设计了三套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的新装置.改进后的实验,白磷始终在水下燃烧,不仅操作简便、现象直观,而且反应可控、实验有趣,有利于学生认识燃烧反应的条件,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热点时事“碳达峰”“碳中和”为背景,在高三二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复习中开展“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项目式学习,从认识反应入手,进一步探究提高反应速率、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的方法,优化设计反应适宜条件.在项目式学习中体验科研过程,以大概念为核心,建构反应焓变、催化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等认识模型,提高信息理解与整合应用能力,提升抽象概括与演绎推理思维水平,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拉瓦锡在化学革命中的地位近年来经历了被反思和重新评价.他对化学发展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定量方法的全面引入、破除化学元素的玄学概念和奠定现代化学实验规范的基础等.但拉瓦锡依然延续了旧时代的一些错误和局限,导致他的化学理论并未完成彻底的化学革命.化学革命的一般叙事过于理想,实际上它应当被视为旧有范式和新生范式之间进行长期博弈和选择的结果.上述历程对今天的化学研究和教学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镎(Np)和钚(Pu)是核能领域两种重要的锕系元素,其在水溶液中的配位化学对于了解和控制其在水环境中的种态分布和迁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Np和Pu与环境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配位化学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不同价态Np/Pu离子与OH-、CO32-、SO42-、Cl-、NO3、F-、PO43-等阴离子之间形成的配位物种和配位热力学信息,并对该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