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各种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新课题,我认为应该以学科知识为载体,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激发学生的情感,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讨论是智力的激发,经过激烈的讨论,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质疑讨论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一是要将课堂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节中,为了能达到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其知识面,激发学生互动。可设计以下问题情境:1.现实生活中你见到的有哪些污染?来源有哪些?各有什么危害?2.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能源?哪些是清洁能源?3.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用尽的一天吗?4.我们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这样问题的设计,既概括了课本的知识点,又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讨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将整理好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时,有位同学就提到太空垃圾的污染,此提法虽然与本课没有关系,但我还是表扬了他,他的思维很发散、很积极、很开阔,知识面很广,也从另一个方面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种天性会被压抑,而今就是要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崇尚个性。二是要鼓励学生。在问题讨论中,教师耐心倾听、热情鼓励和及时指导,这是通向创新的桥梁和有效学习的途径。三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得出结论,要当好“导演”和引路人,只有当他们在困惑时,才告诉或者留下悬念,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再去二次思考和钻研。例如在《汽化和液化》教学中,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关于如何节约时间的问题,同学们说出了用热水和减少水的质量,此外我还设计了下列思考题进行启发。1.如果从减少热量的散失上考虑,你有什么方法?2.如果从酒精灯本身考虑,你有那些方法?实际教学中,学生思考和解决是有难度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启发要到位,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创新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恰当展示思维过程,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育学博士肖川说过: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启发思维,用感性知识去把握抽象的概念,教学效果更会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是“思维过程”呢?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可使知识具体化和系统化。结合学科教学表现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性质规律的发现过程,对问题的挖掘过程。学生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才能学会创造。怎样恰当地展示思维过程?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巧妙地设计问题,创设情景以形成“最近发展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钻研教材,根据所教知识内容,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打开教材与生活“通道”,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还会使教材的知识更加鲜活、生动,也更容易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其一,创设情景,作为铺垫。如,在教学“声音的特征”时,首先放了一段录音:牛、羊、狗、鸡等动物的声音,风声、雨声、水声、歌声、乐器声,及各类鸟鸣。师问:从这段录音中,你听道了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生答。教师接着讲:你知道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你是如何区分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特征”……
其二,引导探究,步步深入。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阶段,让学生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伸手就能够得着,形成持续的动力,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创造。如教学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我就出示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去感知、去探究、去体会、去总结。问题:1.你从侧面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3.若从正面看呢?4.它们是否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在雨后的夜晚月亮出来了,迎着月光走,亮的是水还是陆地?就这样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和记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其三,拓展迁移,理解应用。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的应用。例如:自行车尾灯、电影屏幕,自制简易望远镜,课后查阅资料,看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探索的原动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理解应用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人才培养观念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忽视了人的个性特性,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放手让他们“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发展。例如:在上复习课测量物质的密度时候,课本上提供的是用量筒和天平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我就提出如果不限制器材,你还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奇思妙想很多,有利用浮力的知识、压强知识的,还有利用天平和水来测量的,虽然有些不可行,我就引导他们课后去查资料,这样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的思维自由地飞翔。激发学习情感对青少年的自我发展关系重大,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
正如西方十九世纪提出的“形式训练说”的教育主张:人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将会过时,而心理官能的改进将会使人终身受益。一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丰富饱满的情感,将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为其个性经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生机。总之,课堂教学中,学习情趣调动得越充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越频繁,参与学习的官能越全面,人的个性发展就越有效,创造能力也就越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钻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扎扎实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本地的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新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讨论是智力的激发,经过激烈的讨论,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质疑讨论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一是要将课堂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节中,为了能达到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其知识面,激发学生互动。可设计以下问题情境:1.现实生活中你见到的有哪些污染?来源有哪些?各有什么危害?2.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能源?哪些是清洁能源?3.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用尽的一天吗?4.我们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这样问题的设计,既概括了课本的知识点,又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讨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将整理好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时,有位同学就提到太空垃圾的污染,此提法虽然与本课没有关系,但我还是表扬了他,他的思维很发散、很积极、很开阔,知识面很广,也从另一个方面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种天性会被压抑,而今就是要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崇尚个性。二是要鼓励学生。在问题讨论中,教师耐心倾听、热情鼓励和及时指导,这是通向创新的桥梁和有效学习的途径。三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得出结论,要当好“导演”和引路人,只有当他们在困惑时,才告诉或者留下悬念,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再去二次思考和钻研。例如在《汽化和液化》教学中,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关于如何节约时间的问题,同学们说出了用热水和减少水的质量,此外我还设计了下列思考题进行启发。1.如果从减少热量的散失上考虑,你有什么方法?2.如果从酒精灯本身考虑,你有那些方法?实际教学中,学生思考和解决是有难度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启发要到位,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创新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恰当展示思维过程,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育学博士肖川说过: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启发思维,用感性知识去把握抽象的概念,教学效果更会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是“思维过程”呢?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可使知识具体化和系统化。结合学科教学表现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性质规律的发现过程,对问题的挖掘过程。学生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才能学会创造。怎样恰当地展示思维过程?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巧妙地设计问题,创设情景以形成“最近发展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钻研教材,根据所教知识内容,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打开教材与生活“通道”,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还会使教材的知识更加鲜活、生动,也更容易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其一,创设情景,作为铺垫。如,在教学“声音的特征”时,首先放了一段录音:牛、羊、狗、鸡等动物的声音,风声、雨声、水声、歌声、乐器声,及各类鸟鸣。师问:从这段录音中,你听道了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生答。教师接着讲:你知道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你是如何区分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特征”……
其二,引导探究,步步深入。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阶段,让学生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伸手就能够得着,形成持续的动力,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创造。如教学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我就出示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去感知、去探究、去体会、去总结。问题:1.你从侧面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3.若从正面看呢?4.它们是否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在雨后的夜晚月亮出来了,迎着月光走,亮的是水还是陆地?就这样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和记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其三,拓展迁移,理解应用。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的应用。例如:自行车尾灯、电影屏幕,自制简易望远镜,课后查阅资料,看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探索的原动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理解应用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人才培养观念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忽视了人的个性特性,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放手让他们“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发展。例如:在上复习课测量物质的密度时候,课本上提供的是用量筒和天平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我就提出如果不限制器材,你还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奇思妙想很多,有利用浮力的知识、压强知识的,还有利用天平和水来测量的,虽然有些不可行,我就引导他们课后去查资料,这样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的思维自由地飞翔。激发学习情感对青少年的自我发展关系重大,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
正如西方十九世纪提出的“形式训练说”的教育主张:人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将会过时,而心理官能的改进将会使人终身受益。一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丰富饱满的情感,将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为其个性经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生机。总之,课堂教学中,学习情趣调动得越充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越频繁,参与学习的官能越全面,人的个性发展就越有效,创造能力也就越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钻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扎扎实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本地的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新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