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而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对教育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对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要讲究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1]。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探究的学习习惯,找到一种符合自身学习数学的方式。
2.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3.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种。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法開展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导入问题情境
要使小学生保持在学习上的专注度和自觉性,教师在进行导学式教学时,可以根据课堂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情景结合起来[2]。例如,在对“度量单位米(m)和厘米(cm)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尺子和黑板到底有多长。学生会各自进行猜测,找到一个自认为合适的度量单位。接着教师可以继续问,都是物体,为什么使用的度量单位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慢慢就进入到了新课的主题中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长度的问题其实很多,但要是教师用课本上非常书面化的语言讲授给学生听,学生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相关概念。教师运用比较短尺和黑板的长度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行动导向
小学生在认知方面还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准确而规范地完成这个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行动导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例如,教师在讲授“数的乘法运算”时,可以采取行动导向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乘法运算法则”。以“4×3=?”为例,要是教师一上课就问学生这个算式的最终结果是多少的话,学生肯定会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现有工具进行行动导向引导。教师从粉笔盒里拿出12支粉笔,暂时不告诉学生这里有多少支粉笔。请一位学生上台来将粉笔平均分成三份,再请另一位学生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并将结果告诉其他学生。接着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们,其实就是将3个4相加。这样的话,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行动导向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教师必须科学地设置数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
[1]马 娟.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2).
[2]姚 颖.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速读(上旬刊),2017(4).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1.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要讲究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1]。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探究的学习习惯,找到一种符合自身学习数学的方式。
2.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3.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种。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法開展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过程中导入问题情境
要使小学生保持在学习上的专注度和自觉性,教师在进行导学式教学时,可以根据课堂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情景结合起来[2]。例如,在对“度量单位米(m)和厘米(cm)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尺子和黑板到底有多长。学生会各自进行猜测,找到一个自认为合适的度量单位。接着教师可以继续问,都是物体,为什么使用的度量单位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慢慢就进入到了新课的主题中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长度的问题其实很多,但要是教师用课本上非常书面化的语言讲授给学生听,学生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相关概念。教师运用比较短尺和黑板的长度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行动导向
小学生在认知方面还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准确而规范地完成这个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行动导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例如,教师在讲授“数的乘法运算”时,可以采取行动导向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乘法运算法则”。以“4×3=?”为例,要是教师一上课就问学生这个算式的最终结果是多少的话,学生肯定会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现有工具进行行动导向引导。教师从粉笔盒里拿出12支粉笔,暂时不告诉学生这里有多少支粉笔。请一位学生上台来将粉笔平均分成三份,再请另一位学生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并将结果告诉其他学生。接着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们,其实就是将3个4相加。这样的话,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行动导向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教师必须科学地设置数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马 娟.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2).
[2]姚 颖.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速读(上旬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