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文本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结合是通过一篇带多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效性的仿写,并通过整合单元教学,由点到面,从课内到课外等进行有效的仿写,提升读写结合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整合,精选一些议题,有系统性、目的性进行指导写作。通过反复性、螺旋性上升的方式进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多文本 一片带多篇 整合 精选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寻文本的写作密码,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在读文中“解码”,找到文字“编码”的秘密,发现文本语言规律,将“读”与“写”巧妙结合,在阅读中就地取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读写结合”。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在《小学语文多文本读写结合实践研究》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对如何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教师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入解读文本的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写法特点等,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分学段按学年进行教学设计,将“读写结合”的课堂 教学设计落在实处。
(1)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中,我们在重点引导 学生理解内容、感悟主旨、体会情感的同时,又让学 生关注文章词句的特点、作用和表达效果,将掌握和 运用关键词句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重点。
教师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提炼整理了本年级的重 点句型,并與课堂教学相融合,采用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感受关键词句的 作用,指导学生说写结合,不断内化。正像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 取。”
(2)在中年级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重点引导学生 关注领悟文章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也就是要落实如何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段落结构、叙述方法、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师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以词句训练为主,强化句型、句群训练,逐渐由句子训练向片段练习过渡。同题材的课文加以归类,引导学生注意段落布局,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段落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把课文当作范例进行阅读、分析,把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把欣赏语言和内化语言统一起来,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样,既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文 本内容的理解,又指导学生提高了习作能力。
(3)在高年级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关 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样 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认真研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结合课堂教学分类进行指导并形成序列。如:写景抒情类的文章,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细致观察与合 理联想、大胆想象相结合的方法;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细节描写中的作用,学习如何准确表现人物形象、内心和情怀的方法;叙事类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方法,篇章结构,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如何将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领悟文本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打破教材作为唯一学习内 容的框框,教学上超越教材,不断拓宽教学资源空间,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实施策略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将读写结合和文 本阅读有效结合,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多种模式的读写结合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1)抓住题眼,学习命题方法。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我们从指导学生命题入手,通过对教材中典型课文的题目进行归类,引导学生体会到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
(2)品味语言,提高感悟能力。语言学习过程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及时地 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将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进行内化,使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3)尝试仿写,由读到写迁移。 “仿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法,并通过体会课文内容,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顺 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教师通过有效指导学生仿写 佳句、片段、篇章,锻炼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构段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从 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
(4)多样练笔,达到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 容看,有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 类别的资源;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音像素材和实 体素材。
为了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①变 换文体,有趣改写。②发挥想象,补充续写。③巧用“留白”,填充扩写。
最后,教师注意精选议题,进行能力训练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写作都是为了理解和运用.阅读是理解的吸收,写作是理解的表达,学习中,只有吸收的充分,表达才更为有力。因此,在读写结合研究中,题的选择一定要注意阅读、写作、理解之间的关系。作过程层面上,议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议题确实能够将读写结合落实到常规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然后根据议题进行仿写或者创作。
总之,文本读写结合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显得至关重要,们在教学生过程中,教师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读写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2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3]郑月琴.做大限度地解放和培养中学生的预读能力 [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6).
关键词:多文本 一片带多篇 整合 精选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寻文本的写作密码,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在读文中“解码”,找到文字“编码”的秘密,发现文本语言规律,将“读”与“写”巧妙结合,在阅读中就地取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读写结合”。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在《小学语文多文本读写结合实践研究》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对如何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教师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入解读文本的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写法特点等,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分学段按学年进行教学设计,将“读写结合”的课堂 教学设计落在实处。
(1)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中,我们在重点引导 学生理解内容、感悟主旨、体会情感的同时,又让学 生关注文章词句的特点、作用和表达效果,将掌握和 运用关键词句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重点。
教师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提炼整理了本年级的重 点句型,并與课堂教学相融合,采用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感受关键词句的 作用,指导学生说写结合,不断内化。正像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 取。”
(2)在中年级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重点引导学生 关注领悟文章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也就是要落实如何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段落结构、叙述方法、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师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以词句训练为主,强化句型、句群训练,逐渐由句子训练向片段练习过渡。同题材的课文加以归类,引导学生注意段落布局,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段落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把课文当作范例进行阅读、分析,把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把欣赏语言和内化语言统一起来,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样,既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文 本内容的理解,又指导学生提高了习作能力。
(3)在高年级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关 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样 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认真研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结合课堂教学分类进行指导并形成序列。如:写景抒情类的文章,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细致观察与合 理联想、大胆想象相结合的方法;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细节描写中的作用,学习如何准确表现人物形象、内心和情怀的方法;叙事类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方法,篇章结构,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如何将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领悟文本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打破教材作为唯一学习内 容的框框,教学上超越教材,不断拓宽教学资源空间,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实施策略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将读写结合和文 本阅读有效结合,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多种模式的读写结合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1)抓住题眼,学习命题方法。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我们从指导学生命题入手,通过对教材中典型课文的题目进行归类,引导学生体会到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
(2)品味语言,提高感悟能力。语言学习过程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及时地 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将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进行内化,使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3)尝试仿写,由读到写迁移。 “仿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法,并通过体会课文内容,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顺 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教师通过有效指导学生仿写 佳句、片段、篇章,锻炼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构段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从 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
(4)多样练笔,达到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 容看,有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 类别的资源;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音像素材和实 体素材。
为了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①变 换文体,有趣改写。②发挥想象,补充续写。③巧用“留白”,填充扩写。
最后,教师注意精选议题,进行能力训练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写作都是为了理解和运用.阅读是理解的吸收,写作是理解的表达,学习中,只有吸收的充分,表达才更为有力。因此,在读写结合研究中,题的选择一定要注意阅读、写作、理解之间的关系。作过程层面上,议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议题确实能够将读写结合落实到常规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然后根据议题进行仿写或者创作。
总之,文本读写结合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显得至关重要,们在教学生过程中,教师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读写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2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3]郑月琴.做大限度地解放和培养中学生的预读能力 [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