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创作手记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1日
  为“大师”造像,颇感荣耀,但也随之在大师声名的笼罩下畏首畏尾、战战兢兢,行笔用色,动辄得咎。如此,不如为“人”造像,血肉丰满,精气充实,缺陷瑕疵与经营气派并举,虚幻迷离与言之凿凿汇合——人之面孔,一如历史,瞬息万变,激荡精微,亦非人力可为,大师之像,就在历史的外造与个体的内修之间融塑,远远望去,莫名其妙。
  2014年12月10日
  油画写真,水墨会意,以油画之真写意会之人,套用一个“他者”的时髦词汇,可以把这种绘画实践的情景形容成“已然的他者对未然的他者投来突然的注视,这厢茫然,那厢茫然。”百年画史,中西激荡,以大千先辈的境遇,浸淫传统,旁睹外洋,自信自足,自成体系;我辈后学之境遇,中学不通,西学不达,顾盼左右,东西不是。于是不清不楚、不尴不尬、不洋不土、不偏不倚,或以中庸自慰,不过多了一个误会——恁尔才情万丈,不免茫然四望。于无趣间寻趣味,在没谱里强有谱,也是一番诚意——难,竟也难得。
  2015年1月4日
  大千写意,大写意,千意万意总归一意;吾辈写实,倍儿写实,一笔一划不离真实。抽象具象,虚象实象,无非是“象”,路径不一,殊途同归而已。写实妙趣在写,结体为实,旨趣依旧是象。为大千造像,虚虚实实,亦真亦幻。自觉资质平平,恭顺温良,未敢令大师虚幻,于是亦步亦趋,笔笔落实在范围之内、规矩之中,背景兼以淋漓气象,寻些妙趣偶得,虽难取浑然之效,亦有几分初衷残留,勉强交代罢了。
  2015年1月13日
  图像证史,自有影像以来,对形象的叙述变得多元而开放,一个人可以留下若干个瞬间,每个瞬间都有真实的一面,都以自己的角度阐释现实。对于大千先生,遗留影像颇多,尤以晚年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者为个中翘楚,广为流传。我也不敢不从,选了一张飘逸风流的形象以为参照,但私底下,我更珍视那些未曾刻意经营的影像,有些是大千先生的亲朋,静静看去会有更多的信息隐含其中,记得有一帧是大千先生的十弟张君绶,为了反对包办婚姻而蹈海自尽的,照片里礼帽马褂,面目清秀,神态逼仄,一派少年轻狂,可爱得紧。不知大千先生可有少年的影像留存,找不到,最早的也已近中年,长须及胸,面目一派浑朴。真想看看少年的大师,是否也似他的十弟那般精气外露,自信张扬,那一定是另一种美。
其他文献
大师是一个民族里最特立独行的杰出人才,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  当代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壮怀激烈的时代,绚烂的生活不断呈现出史诗般的壮丽画卷。对于这样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来说,没有大师就如同夜空中没有闪烁的繁星,不仅毫无璀璨夺目可言,甚至会有几分默然失色。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不在于她的国土上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她是否拥有令人景仰的大师;一个民族令人可敬不在于它创造了多少GDP,而在于她是否为人类
期刊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帝王陵墓、皇亲国戚及文武百官的陪葬墓、建筑遗址等遍布西安及周边地区。虽然西汉帝王陵墓还没有发掘,但西安地区及附近汉墓仍出土有大量玉器。现将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部分汉代精美玉器介绍予读者。  (1)玉环:其一直径6.8厘米,重45克,1949年前旧藏。青玉质,内有黑色斑纹,呈扁平圆形,通体朴素无纹(图1)。其二直径6.4厘米,重53克。汉白玉质,圆形片状,通体光
期刊
当接到画历史名人十五名选一任务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潘玉良。因为,在1992年时,曾怀着崇拜的心情去电影院看第一版的《画魂》,可是剧情却是那么的悲惨和痛苦。潘玉良、潘赞化及家人的苦难贯穿剧中,流着泪走回借住的简陋的琉璃街画屋。和我一起看《画魂》的朋友余痛未消的劝告我,不要走这条路了,太苦,太孤独了。我却暗暗决心坚持下去,到现在已23年了,苦和孤独成了我的肥料,孕育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硕果。就像潘玉良
期刊
今天,我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来到这里,满怀深厚的文化感情欢聚一起,共同向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学习、致敬!  众所周知,他们,曾是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及宗教界一面面光辉的旗帜,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都是我们时代的骄傲。他们勤奋、敬业、才华横溢,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从而博得同行的敬仰和推崇,以致开宗立派,成就辉煌;他们虚怀若谷、豁达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
期刊
收藏领域,不时会听到行家,尤其是有着十几、二十几年古玩经验的行家对着某件器物脱口而出——时代气息十分明显……初学者听着一头雾水,实在不明其意,而资深藏家会迅速将那个时代的“气息”一一对应到具体的器物上,从而定真伪。  当一轮春拍结束,高古瓷上扬明显,明清官窑尤其是生货被追捧的大幕落下后,藏界、学术界再次静下心来体会一条真理——金子终归要发光。器物完美而且具有特色,这才是市场挖掘的“明日之星”的内在
期刊
于安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美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中山画院副院长。原籍山东海阳。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实践研究、油画创作与教学实践研究、素描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  吴作人(1908-1997年),原籍安徽。是中国著名美术
期刊
当代每一位书画艺术家或艺术教育从业者,对潘天寿先生的敬仰都会由来已久,而我始于小学时代的图画课。我们那个时代的美术教育,不是“认知教育”和“启蒙教育”,而是技法教育。一知半解的老师,强迫学生去描摹毫不理解的绘画。先是“瓜”“果”“梨”“桃”,后是“梅”“兰”“竹”“菊”,因为不理解,必然很难成大器。然而,二十世纪初期的几位艺术大师的名号,却渐入脑海。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等。懵懵懂懂
期刊
徐悲鸿先生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奠基人,对于西方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建立,可以说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这样一位美术教育家、艺术家创作一幅肖像是一件值得揣度的事情。  徐悲鸿已经成为历史人物。在我看来,为历史人物造像,既要有鲜活感,同时也要有历史感。而历史感对于历史人物来说首当其冲。因此,我选择了黑白。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这样一种历史人物,身处黑白胶片时代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历史
期刊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玉礼器中,等级最高者非玉圭莫属。  《说文》曰:“剡上为圭”,指一种打磨精致的玉器,其形状为长条扁平,上锐利下方正,这就是玉圭。目前我们所能见到年代最早的玉圭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兽面纹玉圭(图1),长17.8厘米,1963年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扁平长方体,背部平直,刃部稍宽,造型严整,通体抛光,无使用痕迹,两面均饰阴线兽面纹(图2)。由于此件玉圭属于龙山文化的代
期刊
去年我受《收藏界》杂志之邀绘制何香凝肖像,对此感到很荣幸。  何香凝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是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国民党元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建者。新中国建立后,何香凝曾任政协全国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在人们眼中她是著名的女性政治活动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另一方面,何香凝还是一位出色的女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