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0月中旬,笔者随同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研修班”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学习安排紧张而丰富,多位专家名师烹制的一席“核心素养”饕餮盛宴让大家不虚此行。
收获了关于“核心素养”的思考
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关于核心素养,有两个普遍的说法。说法一,“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核心。说法二,核心素养包含两个维度: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涉及三个领域,即“道德”“能力”“情意”。
笔者更理解也更喜欢第二种说法——“道德”,因为道德决定做人的方向。教育首先要培育儿童美好的人性,如友善、诚信、尽责、担当等。儿童在“道德”领域的“种子”是“友善”。“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居于基础地位;“友善”,则是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的基础。
“能力”,解决问题的素质。信息时代,能力要有“持续改进与学会改变”的因子,即创造性思维。儿童阶段,“能力”领域的“种子”叫“思考”。“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起源于思考。高质量学习的奥秘,就是高质量地思考;高质量教学的奥秘,就在于如何激励学生越来越多地思考、越来越深入地思考、越来越发散地思考……困惑、怀疑、不确定性,成为学习的状态;质疑、反思、不从众,成为学习的灵魂。
“情意”,人生活、工作的动力系统,是优秀人格的底子。健康向上的情意有独立、自信、上进、坚持等。儿童阶段,“情意”领域的“种子”叫“独立”。一个人没有了独立人格,沦为他人的附属品,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大部分意义。独立意识薄弱,独立精神稀缺,独立能力差劲,心理脆弱,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都与“独立”的缺失有关。每个人生来都不缺乏独立的基因,但是每个人的“独立”都有可能被“依附”所收买。
但这三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质疑”,应建立在“友善”的基石上,缺失友善的质疑,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友善”,又应建立在“独立”的基石上,没有独立的友善,很容易成为没有原则的老好人。一个人要友善,也要思考什么时候无须友善;一个人要独立,也要思考什么时候需要服从。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专家们阐述了很多培养核心素养的方向和途径,比如文本解读、课程设计、卓越管理、群文阅读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值得借鉴的东西。但笔者觉得最质朴也最本质的当属于树泉老师提出的“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培养核心素养没有什么方式能超过“读书”来得含蓄又直接,漫长又高效,并且刻不容缓。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从学生的作文中,经常看到学生不懂感恩、情感苍白;缺乏思考、认识浅薄;性格偏激、人格扭曲。当孩子写着“岳飞生活在清朝”“鲁迅写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不举例是因为他记不起例子”“人比黄花瘦是中黄花是一种菜”时,笔者真不相信,他们能有多少思考的能力,能具备多少核心素养。之所以如此,并不能说是因为孩子没读书,乱读书,不会读书。当前的作文课讲了太多技法,进行了太多训练,舍本逐末的方法或许能求得部分高分,却牺牲了孩子们“站立”的机会。
核心素养所提倡的东西,书里自然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在自我感悟,自我成长中完成着蜕变。读《红岩》能看到“信仰”的伟大;读《狼图腾》能感受自然和生命的可敬;读《苏东坡传》将洒脱与乐观镌刻于心……有什么比这样自然的方式更能培养核心素养呢?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味地专业训练,可以让人变成一种有用的机器,甚至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但不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唯有读书。怎样读书?应提倡多元阅读,海量阅读;读古代经典,也读现代经典;读东方经典,也读西方经典;读文学经典,也读文化经典;读名家名作,也读报章杂志;读小说故事,也读抒情哲理……读一切值得读、适合读的书。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
朱永新教授说过,“教师不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缺乏阅读的缩影。拯救阅读,请从拯救教师阅读开始”。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教师读书比别的行业人读书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读书可以涵养自我,从大的方面来说读书足以利国利民。因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取决于老师的核心素养,学生能学到什么取决于教师拥有什么。可以说教师决定教育,读书决定着教师的格局。正因此,教师必须读书。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教师不读书就谈不上真正的职业发展”。
短短两天的学习受益匪浅,不仅让笔者找到了语文教学瓶颈的突破口,还帮助笔者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未来,笔者将做一个终身学习,努力读书的老师。在读书中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用读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上桥中学)
收获了关于“核心素养”的思考
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关于核心素养,有两个普遍的说法。说法一,“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核心。说法二,核心素养包含两个维度: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涉及三个领域,即“道德”“能力”“情意”。
笔者更理解也更喜欢第二种说法——“道德”,因为道德决定做人的方向。教育首先要培育儿童美好的人性,如友善、诚信、尽责、担当等。儿童在“道德”领域的“种子”是“友善”。“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居于基础地位;“友善”,则是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的基础。
“能力”,解决问题的素质。信息时代,能力要有“持续改进与学会改变”的因子,即创造性思维。儿童阶段,“能力”领域的“种子”叫“思考”。“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起源于思考。高质量学习的奥秘,就是高质量地思考;高质量教学的奥秘,就在于如何激励学生越来越多地思考、越来越深入地思考、越来越发散地思考……困惑、怀疑、不确定性,成为学习的状态;质疑、反思、不从众,成为学习的灵魂。
“情意”,人生活、工作的动力系统,是优秀人格的底子。健康向上的情意有独立、自信、上进、坚持等。儿童阶段,“情意”领域的“种子”叫“独立”。一个人没有了独立人格,沦为他人的附属品,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大部分意义。独立意识薄弱,独立精神稀缺,独立能力差劲,心理脆弱,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都与“独立”的缺失有关。每个人生来都不缺乏独立的基因,但是每个人的“独立”都有可能被“依附”所收买。
但这三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质疑”,应建立在“友善”的基石上,缺失友善的质疑,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友善”,又应建立在“独立”的基石上,没有独立的友善,很容易成为没有原则的老好人。一个人要友善,也要思考什么时候无须友善;一个人要独立,也要思考什么时候需要服从。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专家们阐述了很多培养核心素养的方向和途径,比如文本解读、课程设计、卓越管理、群文阅读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值得借鉴的东西。但笔者觉得最质朴也最本质的当属于树泉老师提出的“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培养核心素养没有什么方式能超过“读书”来得含蓄又直接,漫长又高效,并且刻不容缓。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从学生的作文中,经常看到学生不懂感恩、情感苍白;缺乏思考、认识浅薄;性格偏激、人格扭曲。当孩子写着“岳飞生活在清朝”“鲁迅写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不举例是因为他记不起例子”“人比黄花瘦是中黄花是一种菜”时,笔者真不相信,他们能有多少思考的能力,能具备多少核心素养。之所以如此,并不能说是因为孩子没读书,乱读书,不会读书。当前的作文课讲了太多技法,进行了太多训练,舍本逐末的方法或许能求得部分高分,却牺牲了孩子们“站立”的机会。
核心素养所提倡的东西,书里自然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在自我感悟,自我成长中完成着蜕变。读《红岩》能看到“信仰”的伟大;读《狼图腾》能感受自然和生命的可敬;读《苏东坡传》将洒脱与乐观镌刻于心……有什么比这样自然的方式更能培养核心素养呢?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味地专业训练,可以让人变成一种有用的机器,甚至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但不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唯有读书。怎样读书?应提倡多元阅读,海量阅读;读古代经典,也读现代经典;读东方经典,也读西方经典;读文学经典,也读文化经典;读名家名作,也读报章杂志;读小说故事,也读抒情哲理……读一切值得读、适合读的书。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
朱永新教授说过,“教师不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缺乏阅读的缩影。拯救阅读,请从拯救教师阅读开始”。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教师读书比别的行业人读书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读书可以涵养自我,从大的方面来说读书足以利国利民。因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取决于老师的核心素养,学生能学到什么取决于教师拥有什么。可以说教师决定教育,读书决定着教师的格局。正因此,教师必须读书。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教师不读书就谈不上真正的职业发展”。
短短两天的学习受益匪浅,不仅让笔者找到了语文教学瓶颈的突破口,还帮助笔者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未来,笔者将做一个终身学习,努力读书的老师。在读书中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用读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上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