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美术教育观的提出,现在的美术课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尤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而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那么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审美能力的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通常是结合美术欣赏进行的,这也是创新意识培养、发展的基础。
1、激发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美术课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我在教学生第九册《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时,首先让学生谈谈你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件事,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些令你难忘的事,请说出来让大家一块儿分享,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教师要求能把握重点,学生们在谈过之后,教师提出这些事深藏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能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呢?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要能画出自己的东西,画面要有新意,色彩要鲜艳,要有主题,在通过前面的引发兴趣,提高积极性后,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通过作业显示,不少作业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件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变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2、加深理解,产生共鸣。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鉴赏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体会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与作者相同的审美共鸣。如在欣赏一组作品的过程中,请学生谈谈作品反映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思,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作品的某一部分,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与作品作者的共鸣点。
二、表现美能力的创新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后,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表现美的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个性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观察、想象能力创新。
在美术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例:我在第七册的《纸卷造型》这一课时,我没有说明这节课要做什么?而只是出示了两个用纸卷成的圆柱体,然后让学生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两个圆柱体组合可以设计成一种什么动物?让学生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只用一个圆柱体也可以做出有趣的动物,我给予表扬,要求大家继续动脑设计想象,课后的作业非常丰富,有活泼的小白兔、有可爱的企鹅、笨拙的小黑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2、色彩与形体的创新。
以往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以“画得像、画得真”为准则的,大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求异的思维发展。现代美术教学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儿童天真烂漫、思想稚嫩的年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逐步培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如在绘画中对太阳的表现,许多学生都绘成红色,也有的同学用蓝色、黑色来表示,这反映了他们天真、可爱的一面,反映了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教师不应“一棒子打死”,否则会扼杀孩子天真的童心和求知的欲望。再如在绘画中,学生会画出“方形的脑袋”、“方形的汽车轮胎”等,虽略显稚嫩,但生动有趣、天真烂漫,试想如果这些造型出现在动画片中,不是一种极高创意的设计吗?如果说成人的设计是“匠心独运”,那么儿童的创造就是充满童趣,反映了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造、求异的思维过程。
3、材质的创新。
美术课教学中,无论绘画、小制作,材质的选择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加以培养。如在果蔬动物造型时,我告诉学生材料的共性后,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发掘,学生带来的材料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作品也造型新颖,匠心独具,有活泼可爱的萝卜小兔,憨态可掬的芋头乌龟……学生从中发现了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在剪纸纸张的选择、雕刻原料的选择等均能体现学生的独创性。
4、发掘潜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无止境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要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例:第七册的《实物联想》这一课。这一课分为三个课时,我用了四节课来完成,第一节课没要求学生带材料,而是和学生谈话,和他们谈了一些发明创造的故事,学生们谈的津津有味,然后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材料,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都想试身手,第二节课的时候,学生们自己动手摆放自己所带的工具,学生们摆的奇妙的很,各种各样地形状呈现在我的面前,创造出不少新的奇特的形象,一个学生用四把梳子、一把牙刷、两个纽扣摆出了一个蜻蜓,非常的有趣,我又鼓励他继续想,能不能用这些东西再创造出一些新的形象呢,过了一会他又用这些东西拼出了一只小狗,很好玩,通过这番激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通过他又影响了其他同学,其他的同学也纷纷效仿,创作出了不少精品。教师在这儿只是提供了一个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掘了他们的潜力,使他们的创造意识得到了充分增强,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通过以上的几种方法让学生的创作意识得到加强,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应把握评价的尺度,评价的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一、审美能力的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通常是结合美术欣赏进行的,这也是创新意识培养、发展的基础。
1、激发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美术课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我在教学生第九册《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时,首先让学生谈谈你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件事,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些令你难忘的事,请说出来让大家一块儿分享,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教师要求能把握重点,学生们在谈过之后,教师提出这些事深藏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能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呢?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要能画出自己的东西,画面要有新意,色彩要鲜艳,要有主题,在通过前面的引发兴趣,提高积极性后,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通过作业显示,不少作业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件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变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2、加深理解,产生共鸣。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鉴赏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体会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与作者相同的审美共鸣。如在欣赏一组作品的过程中,请学生谈谈作品反映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思,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作品的某一部分,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与作品作者的共鸣点。
二、表现美能力的创新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后,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表现美的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个性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观察、想象能力创新。
在美术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例:我在第七册的《纸卷造型》这一课时,我没有说明这节课要做什么?而只是出示了两个用纸卷成的圆柱体,然后让学生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两个圆柱体组合可以设计成一种什么动物?让学生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只用一个圆柱体也可以做出有趣的动物,我给予表扬,要求大家继续动脑设计想象,课后的作业非常丰富,有活泼的小白兔、有可爱的企鹅、笨拙的小黑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2、色彩与形体的创新。
以往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以“画得像、画得真”为准则的,大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求异的思维发展。现代美术教学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儿童天真烂漫、思想稚嫩的年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逐步培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如在绘画中对太阳的表现,许多学生都绘成红色,也有的同学用蓝色、黑色来表示,这反映了他们天真、可爱的一面,反映了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教师不应“一棒子打死”,否则会扼杀孩子天真的童心和求知的欲望。再如在绘画中,学生会画出“方形的脑袋”、“方形的汽车轮胎”等,虽略显稚嫩,但生动有趣、天真烂漫,试想如果这些造型出现在动画片中,不是一种极高创意的设计吗?如果说成人的设计是“匠心独运”,那么儿童的创造就是充满童趣,反映了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造、求异的思维过程。
3、材质的创新。
美术课教学中,无论绘画、小制作,材质的选择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加以培养。如在果蔬动物造型时,我告诉学生材料的共性后,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发掘,学生带来的材料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作品也造型新颖,匠心独具,有活泼可爱的萝卜小兔,憨态可掬的芋头乌龟……学生从中发现了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在剪纸纸张的选择、雕刻原料的选择等均能体现学生的独创性。
4、发掘潜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无止境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要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例:第七册的《实物联想》这一课。这一课分为三个课时,我用了四节课来完成,第一节课没要求学生带材料,而是和学生谈话,和他们谈了一些发明创造的故事,学生们谈的津津有味,然后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材料,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都想试身手,第二节课的时候,学生们自己动手摆放自己所带的工具,学生们摆的奇妙的很,各种各样地形状呈现在我的面前,创造出不少新的奇特的形象,一个学生用四把梳子、一把牙刷、两个纽扣摆出了一个蜻蜓,非常的有趣,我又鼓励他继续想,能不能用这些东西再创造出一些新的形象呢,过了一会他又用这些东西拼出了一只小狗,很好玩,通过这番激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通过他又影响了其他同学,其他的同学也纷纷效仿,创作出了不少精品。教师在这儿只是提供了一个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掘了他们的潜力,使他们的创造意识得到了充分增强,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通过以上的几种方法让学生的创作意识得到加强,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应把握评价的尺度,评价的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精神、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