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荏苒,岁月的年轮在无休止地转动。一晃眼,距离自己佩戴红领巾的时代有些久远了。漫长的岁月,我渐渐忘记了自己当时背着书包活蹦乱跳的情景,也渐渐忘却了自己当时随着性子与同桌打打闹闹的时光,似乎自己的学生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也许成长,就是会让人遗忘许多。
挨过了高考,没有品味过多的轻松和愉悦,我便来到了大学,读的是师范类专业。教师是一个让我并不中意的职业,但我最终选择读师范,其中不乏父母殷切的希望。就这样,它成了我以后的人生目标。我苦笑,认为跟一群孩子朝夕相处的工作显得有些幼稚;我迷惑,不知道该如何以自己内敛的性格去面对一帮孩童;我无奈,难以接受自己的未来生活只有平淡安逸和默默无闻。有时,我逐渐试着去接受这个现实,却还是感到一片迷茫。
一个平常的午后,学校安排我们到一所小学支教,想让不经世事的我们得到实践的磨砺,再一展风采。其他同学满怀激情,我却毫无热情:支教有什么理由那么激动?又有什么必要多此一举?我摇头,但由于这是申办教师资格证的程序所需,我还是茫然地坐上车,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支教的目的地——一个偏远贫穷的山区。从繁华的南昌青山湖畔来到这里开始支教生涯,我们不免显得有些失落。
记得我们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是在3月9日略显寒冷的早晨。由于刚下过一场大雨,一路上少了往日乡村集市所特有的市井气。四下雨雾朦胧、一片氤氲,我们费尽周折才找到那所小学。
土红色的教学楼映入眼帘,偶尔从里面传来小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没过一会儿,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纷纷从教室里跑出来,瞪大眼睛看着我们这群陌生的“大人们”。
我们就此安顿下来。这里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但有着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这儿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更多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第二天,我来到我负责的三年级的一个班的教室里。孩子们看到我,个个欢呼雀跃,兴奋不已,都挺直了背,抬起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桌子上,静静地等待着。一节课飞快地过去了,第一堂课我也许还未适应角色的转换,印象并不深刻。不过前排一双眼睛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快。是什么原因让小小年纪的他变成这样?于是我对他格外关注,他叫小磊,不太爱说话,但学习很刻苦。
经我仔细观察发现,小磊喜欢安静,常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静静地思索,有时非常专注地看着桌上的文具盒,偶尔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文具盒上的图纹。他的一举一动,让我心存疑惑。
有一天,有人跑来告诉我,小磊和同桌打架了,原因是同桌不小心弄坏了他的文具盒。我觉得很诧异,小磊平時很懂事,怎么会因为这种小事打架呢?我把小磊叫到办公室,他也许是意识到自己错了,坐在我面前显得非常拘谨。而我也是第一次和学生谈话,有些无措,只记得当时问了他许多,和他讲了好多道理,但没有责怪他。他也只是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眼睛显得有些红肿,不过从他愧疚的眼神中,我感觉他应该听进去了。
原来,小磊的爸爸几年前在煤矿挖煤时因事故身亡,妈妈随后就出去打工了,至今没有回来。那个文具盒是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考了年级第一名,妈妈奖励给他的。这小小的奖品寄托了妈妈对他殷切的希望,也蕴含了妈妈对他的爱。这是妈妈用千辛万苦帮别人缝补衣服挣来的钱买的文具盒,因此他倍加珍惜。妈妈走后,他只好寄住在体弱多病的姥姥家。当许多一般大的孩子还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和温暖时,小磊却挑起了一家生活的艰难担子——他得砍柴挑水,要洗衣做饭。不过,在生活上,他很懂事、很要强,刚放暑假,在他伯父的帮助下,他就在想办法筹集下个学期的学费了。
当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我去走访了他家。那是以一块大岩石做地基搭建起的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门前的一条河道里有十几只毛茸茸的小鸭子。小磊羞涩地告诉我:“等开学了,这些鸭子长大了,就可以卖钱了,下学期的学费也就差不多了。”在交谈中我才得知,他们祖孙俩的生活就靠他伯父每月送来的三十斤大米,以及政府补助。
临走时,我以学校的名义给祖孙俩留了点生活费,他姥姥坚决不要,说家里的钱够用。
从那以后,我似乎对这些山里娃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号召班上的学生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帮助小磊,有时我还借学校奖励和补助之名,力所能及地为他添置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小磊不负众望,学习上依然名列前茅,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课堂上积极活跃。有时趁我不在,他还与班上孩子一起把家里鸭子刚下的蛋放在我宿舍的窗前,把家中果树上成熟的水果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在路上相遇时,小磊会微笑地和我打招呼,眼神中似乎透露出山里孩子特有的淳朴与朝气。
时间匆匆而过,支教期将满。憧憬着回到久违的校园,我简单背上行装。打开门,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群孩子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头发上、脸上挂着一层薄薄的露水。站在最前面的小磊带着哭腔说:“老师,您还会回来吗?”孩子们的真情让我十分感动,孩子们的行为让我为之动容,一股暖流从心底油然而生,难以抑制的泪花夺眶而出。经过我再三解释,孩子们才肯放心让我离开。
踏上回家的列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不平凡,体会到了教书育人平淡生活中的这份荣耀。至此,我决定要把根深深地扎在教育这片热土上。
这所学校所属县是一个贫困县,来学校读书的多是农村贫苦家庭的子女,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家缺少关爱和鼓励。也正因如此,他们更懂得感恩,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我突然意识到以往平淡琐碎的教学生活中的那份深刻,那一次次家访、一段段生活经历、一个个生命感悟,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人生财富。
“谢谢您,老师!没有您对我的教导,我可能还是以前的那个我。您让我明白了很多,我对您充满了感谢。我会经常联系您的,无论何时何地,您就是我的亲人!”
“老师,您辛苦了,您是我最好的老师,我很庆幸有您这样一位老师。”
“老师,您是我最亲近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这些是离校时孩子们写给我的信。一封又一封,我还没看完,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望着这一张张信纸,我心如刀绞。此时我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不成熟,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偏见是多么愚蠢。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就是乡间的孩子们啊!只要你越用心,平凡中往往越见真情,平淡中往往越显感动。
如今,我已真正踏上了三尺讲台,我的生活虽看似简单,却别具意义:每天早上和孩子们一起锻炼,每堂语文课上与孩子们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每次课间同孩子们一同聊天、玩耍——生活中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注入。我自信我是一个富足的人,因为有很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等着我去润泽,有许多濒临绝望的人需要我带去希望,有很多迷途的“船只”需要我去指引方向。因为对孩子,我有一颗真诚的心,一颗为教育甘愿付出的心。
每当看到学生有进步,看到孩子们上课有精彩表现,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当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文时,当我为学生讲述动人的故事时,孩子们会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我细心地提醒他们注意天气变化时,孩子们总是懂事地点点头,并不忘也提醒我注意身体。感受着学生的浓浓情意,我似乎觉得生活尽是美好、温馨。
小时候,望着天空,我许愿自己能变成天上的星星,整夜都亮晶晶,用自己的光照亮孤寂的黑夜。曾几何时,我忘记了这个愿望,如今又突然想起它。或许从今以后,我便会变成一颗星星,用我的爱与智慧之光照耀可爱的孩子们。
在过去的日子,我和学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虽然教师职业清贫平凡,但我相信,只要固守自己的信念和情操,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微弱的光芒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也一定能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六小学)
(插图:罗家平)
挨过了高考,没有品味过多的轻松和愉悦,我便来到了大学,读的是师范类专业。教师是一个让我并不中意的职业,但我最终选择读师范,其中不乏父母殷切的希望。就这样,它成了我以后的人生目标。我苦笑,认为跟一群孩子朝夕相处的工作显得有些幼稚;我迷惑,不知道该如何以自己内敛的性格去面对一帮孩童;我无奈,难以接受自己的未来生活只有平淡安逸和默默无闻。有时,我逐渐试着去接受这个现实,却还是感到一片迷茫。
一个平常的午后,学校安排我们到一所小学支教,想让不经世事的我们得到实践的磨砺,再一展风采。其他同学满怀激情,我却毫无热情:支教有什么理由那么激动?又有什么必要多此一举?我摇头,但由于这是申办教师资格证的程序所需,我还是茫然地坐上车,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支教的目的地——一个偏远贫穷的山区。从繁华的南昌青山湖畔来到这里开始支教生涯,我们不免显得有些失落。
记得我们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是在3月9日略显寒冷的早晨。由于刚下过一场大雨,一路上少了往日乡村集市所特有的市井气。四下雨雾朦胧、一片氤氲,我们费尽周折才找到那所小学。
土红色的教学楼映入眼帘,偶尔从里面传来小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没过一会儿,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纷纷从教室里跑出来,瞪大眼睛看着我们这群陌生的“大人们”。
我们就此安顿下来。这里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但有着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这儿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更多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第二天,我来到我负责的三年级的一个班的教室里。孩子们看到我,个个欢呼雀跃,兴奋不已,都挺直了背,抬起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桌子上,静静地等待着。一节课飞快地过去了,第一堂课我也许还未适应角色的转换,印象并不深刻。不过前排一双眼睛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快。是什么原因让小小年纪的他变成这样?于是我对他格外关注,他叫小磊,不太爱说话,但学习很刻苦。
经我仔细观察发现,小磊喜欢安静,常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静静地思索,有时非常专注地看着桌上的文具盒,偶尔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文具盒上的图纹。他的一举一动,让我心存疑惑。
有一天,有人跑来告诉我,小磊和同桌打架了,原因是同桌不小心弄坏了他的文具盒。我觉得很诧异,小磊平時很懂事,怎么会因为这种小事打架呢?我把小磊叫到办公室,他也许是意识到自己错了,坐在我面前显得非常拘谨。而我也是第一次和学生谈话,有些无措,只记得当时问了他许多,和他讲了好多道理,但没有责怪他。他也只是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眼睛显得有些红肿,不过从他愧疚的眼神中,我感觉他应该听进去了。
原来,小磊的爸爸几年前在煤矿挖煤时因事故身亡,妈妈随后就出去打工了,至今没有回来。那个文具盒是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考了年级第一名,妈妈奖励给他的。这小小的奖品寄托了妈妈对他殷切的希望,也蕴含了妈妈对他的爱。这是妈妈用千辛万苦帮别人缝补衣服挣来的钱买的文具盒,因此他倍加珍惜。妈妈走后,他只好寄住在体弱多病的姥姥家。当许多一般大的孩子还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和温暖时,小磊却挑起了一家生活的艰难担子——他得砍柴挑水,要洗衣做饭。不过,在生活上,他很懂事、很要强,刚放暑假,在他伯父的帮助下,他就在想办法筹集下个学期的学费了。
当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我去走访了他家。那是以一块大岩石做地基搭建起的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门前的一条河道里有十几只毛茸茸的小鸭子。小磊羞涩地告诉我:“等开学了,这些鸭子长大了,就可以卖钱了,下学期的学费也就差不多了。”在交谈中我才得知,他们祖孙俩的生活就靠他伯父每月送来的三十斤大米,以及政府补助。
临走时,我以学校的名义给祖孙俩留了点生活费,他姥姥坚决不要,说家里的钱够用。
从那以后,我似乎对这些山里娃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号召班上的学生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帮助小磊,有时我还借学校奖励和补助之名,力所能及地为他添置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小磊不负众望,学习上依然名列前茅,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课堂上积极活跃。有时趁我不在,他还与班上孩子一起把家里鸭子刚下的蛋放在我宿舍的窗前,把家中果树上成熟的水果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在路上相遇时,小磊会微笑地和我打招呼,眼神中似乎透露出山里孩子特有的淳朴与朝气。
时间匆匆而过,支教期将满。憧憬着回到久违的校园,我简单背上行装。打开门,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群孩子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头发上、脸上挂着一层薄薄的露水。站在最前面的小磊带着哭腔说:“老师,您还会回来吗?”孩子们的真情让我十分感动,孩子们的行为让我为之动容,一股暖流从心底油然而生,难以抑制的泪花夺眶而出。经过我再三解释,孩子们才肯放心让我离开。
踏上回家的列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不平凡,体会到了教书育人平淡生活中的这份荣耀。至此,我决定要把根深深地扎在教育这片热土上。
这所学校所属县是一个贫困县,来学校读书的多是农村贫苦家庭的子女,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家缺少关爱和鼓励。也正因如此,他们更懂得感恩,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我突然意识到以往平淡琐碎的教学生活中的那份深刻,那一次次家访、一段段生活经历、一个个生命感悟,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人生财富。
“谢谢您,老师!没有您对我的教导,我可能还是以前的那个我。您让我明白了很多,我对您充满了感谢。我会经常联系您的,无论何时何地,您就是我的亲人!”
“老师,您辛苦了,您是我最好的老师,我很庆幸有您这样一位老师。”
“老师,您是我最亲近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这些是离校时孩子们写给我的信。一封又一封,我还没看完,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望着这一张张信纸,我心如刀绞。此时我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不成熟,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偏见是多么愚蠢。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就是乡间的孩子们啊!只要你越用心,平凡中往往越见真情,平淡中往往越显感动。
如今,我已真正踏上了三尺讲台,我的生活虽看似简单,却别具意义:每天早上和孩子们一起锻炼,每堂语文课上与孩子们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每次课间同孩子们一同聊天、玩耍——生活中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注入。我自信我是一个富足的人,因为有很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等着我去润泽,有许多濒临绝望的人需要我带去希望,有很多迷途的“船只”需要我去指引方向。因为对孩子,我有一颗真诚的心,一颗为教育甘愿付出的心。
每当看到学生有进步,看到孩子们上课有精彩表现,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当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文时,当我为学生讲述动人的故事时,孩子们会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我细心地提醒他们注意天气变化时,孩子们总是懂事地点点头,并不忘也提醒我注意身体。感受着学生的浓浓情意,我似乎觉得生活尽是美好、温馨。
小时候,望着天空,我许愿自己能变成天上的星星,整夜都亮晶晶,用自己的光照亮孤寂的黑夜。曾几何时,我忘记了这个愿望,如今又突然想起它。或许从今以后,我便会变成一颗星星,用我的爱与智慧之光照耀可爱的孩子们。
在过去的日子,我和学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虽然教师职业清贫平凡,但我相信,只要固守自己的信念和情操,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微弱的光芒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也一定能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六小学)
(插图:罗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