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将终生受益。教师要怎样把握口语交际课的特点,领会教学要求,规范教学行为,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这是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中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规范语言,培养习惯,是儿童口语交际的基础
  请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教学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头像):世界上动物的种类很多很多,有些是对人类有益的,有些却是对人类有害的。看看画面上的这些小动物,你能分清哪是有益的、哪是有害的吗?
  (生畅所欲言地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益的小动物的数量很少,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对人类有益的吗?
  生:蜜蜂能给花儿传播花粉,所以是有益的。
  生:知了也能吃,也是有益的。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不过,你知道知了是吃什么的吗?
  生(指着那位同学):嗯,你说得不对,我从书中读到,知了能使树木的枝叶死掉,它是害虫。
  师:哦,你真不愧是博览大王。是的,知了会吸枝叶的汁,破坏树木,的确不能算是益虫。
  生:老师,对树木有益的有啄木鸟,那可是有名的树医生啊!名副其实的益鸟吧?
  事实说明,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或学生)的示范、助说、点拨、引领和激励不仅使学生受到了语言习惯、交际态度和文明用语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更有效地提高了他们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小小的课堂便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
  二、规范内容,超越教材,是儿童口语交际的关键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快乐拼图》,则可以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设置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很强的亲近感和说服力,这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基本策略。
  课前,我为每一组学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小图片。在提供图片时有意识地少放几种,为课堂拼图设置了一定的困难,为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做好了铺垫。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图片,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
  生:老师,我想拼大熊猫,可是缺少大圆。
  师:哎呀,少图片了,你说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向同学借。
  师:向同学借图片还有些讲究呢,你能说说吗?
  生:向同学借图片要有礼貌。
  生:借的时候,要把自己为什么需要图片的原因告诉别人。
  生:别人如果不愿意借,不要硬借,可以换一种图形再拼的。
  师:是呀,借图片的讲究可多了,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甜嘴巴借到你需要的图片。
  课堂现象:缺图片的学生有的向周围的小伙伴借图片,有的离开座位向其他小伙伴借图片;有的一次就借到了图片,有的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借到图片,有的没有借到图片,同组的小伙伴商量换一种图形……
  三、规范行为,入情入境,是儿童口语交际的途径
  如教授人教版第二册《小兔运南瓜》,我是这样做的:
  师:小白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瞧,兔妈妈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听,她会怎么说?小白兔会怎么回答呢?你们还有哪些好办法把南瓜运回家呢?让每个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扮演去小兔家做客的小动物。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课堂成了动物园,成了游戏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就连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兴高采烈地说着,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四、规范流程,促进互动,是儿童口语交际的保障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口头语言上的接触交流,是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互动”活动。交际的双方要不断地发出信息,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所以,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的听、说、问、评、争论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它是一种多层次、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
  多层次的互动交际就是要打破以往听说训练老师说、学生听或者学生说、老师听的单向模式,做到“目中有人”,听时有说者,说时有听者,听时要有反馈,而说者也要注意到这种反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
  通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丰富的课堂互动形式,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极大地丰富、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了驾驭教材的能力,不仅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效地提高了他们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其他文献
分析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是写作议论文获得成功的关键。当前学生写议论文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分析,致使文章或认识肤浅,或顾此失彼,或内容干瘪,甚或观点错误。所以,要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必须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上进行探索。下面就几个主要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指导审好题,围绕文题和中心论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审好题,才能明确中心论点,确定议论的范围和重点,这是深入分
期刊
摘 要: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从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化学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协作,共同探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初中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呢?从生活中寻找契合点,运用生活这把钥匙打开向往之门,我想,热爱生活的学生们定然兴味盎然。“学习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①如何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教学感到有趣,从而产生乐趣,进而形成志趣?  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的题目感兴趣,即命题。  联系生活,这也是语文训练的策略,是使其生动活泼的手段。“生活是源,语文
期刊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具体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整体性、程序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人们在教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启发式教学就是其中实践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模式。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
期刊
摘 要: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人们根据研究的需要,利用教学仪器,在一般状态下探索自然现象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小学科学则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精心设计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小学阶段,对学生科学课的实验要求不能过高,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只有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探求、思考
期刊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的确,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和坚持学的内驱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一、游戏引趣促学习  小学生对于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教育的主流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而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
期刊
一、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城市中小学的学生已逐渐学会了自主学习,可对于占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因此我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便为以后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王泽文,男,汉族,2000年3月26日出生在诸城市密州街道小王门,父母皆为农民,分别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
期刊
改革传统的偏重考试的评价制度,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发展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在日常管理中探索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素质评价是农村中小学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索,通过一个学年的实施,可以说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收到了一定成效。  主要做法有:  一、具体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易于操作  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