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培养。例如,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中和反应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的终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一样都是指示剂,而且我觉得紫色石蕊除了遇碱变色,而且遇酸也能变化,本领比无色酚酞大,那紫色石蕊能不能也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但限于对紫色石蕊的pH变色范围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没能做出全面的思考判断,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在不同的pH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表,让他们通过观察,好好分析用紫色石蕊来确定中和反应终点是否合适。在一阵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有大半的同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后我再请提出问题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解释了不合适的原因。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不断滋长。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以及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他们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之目的。
例如,在金属活动顺序这一节课中,可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意识。
①提出问题:铝、铜、铁三种金属谁最活泼,谁次之,谁最不活泼?即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②猜想与假设:学生可能会得出很多顺序,如Al>Fe>Cu、Fe>Al>Cu等。
③制定计划:在提出问题前所做习题的基础上(题目是金属与某些酸、盐溶液的反应可用于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与弱: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同学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a、用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
b、用铝和氯化亚铁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
c、用铝和硫酸亚铁反应,铜和硫酸亚铁反应。
d、用铁和硫酸铝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
(2)实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①同学们的实验方案经教师审定后,就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②收集证据:a组同学观察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的速度;b组同学观察铝和氯化亚铁、铁和硫酸铜分别能否进行反应;c组同学观察铝和硫酸亚铁、铜和硫酸亚铁能否反应。d组同学观察铁和硫酸铝、铁和硫酸铜能否进行反应。
③结论和解释:a.因为铝和盐酸反应最快,铁次之,最后是铜,所以它们的活动顺序是Al>Fe>cu;b.因为铝和氯化亚铁能反应,证明铝比铁活泼,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证明铁比铜活泼,最终得到Al>Fe>Cu;c.铝和硫酸亚铁能反应,证明铝比铁活泼,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反应,说明铜没有铁活泼,最终得到Al>Fe>Cu;d.因为铁和硫酸铝不能反应,说明铁没有铝活泼,铁和硫酸铜能反应,证明铁比铜活泼,最终得到Al>Fe>Cu。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的有效落实。如在总复习实验部分的内容时,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任务:根据你已掌握的有关实验内容和技能,设计一个魔术给父母做一个汇报表演(药品和仪器可以由教师提供),然后在课堂上集中交流表演,看看谁设计的魔术最精彩。班里一下子沸腾了,有的同学都激动地站起来发表他的魔术高见了。每个魔术表演完后,我就请“魔术家”们谈谈他们表演魔术的奥秘所在。通过这次成功的魔术交流,不仅使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了许多实验知识,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保持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己任,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有效地超常地发挥出来。
一、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培养。例如,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中和反应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的终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一样都是指示剂,而且我觉得紫色石蕊除了遇碱变色,而且遇酸也能变化,本领比无色酚酞大,那紫色石蕊能不能也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但限于对紫色石蕊的pH变色范围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没能做出全面的思考判断,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在不同的pH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表,让他们通过观察,好好分析用紫色石蕊来确定中和反应终点是否合适。在一阵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有大半的同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后我再请提出问题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解释了不合适的原因。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不断滋长。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以及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他们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之目的。
例如,在金属活动顺序这一节课中,可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意识。
①提出问题:铝、铜、铁三种金属谁最活泼,谁次之,谁最不活泼?即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②猜想与假设:学生可能会得出很多顺序,如Al>Fe>Cu、Fe>Al>Cu等。
③制定计划:在提出问题前所做习题的基础上(题目是金属与某些酸、盐溶液的反应可用于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与弱: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同学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a、用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
b、用铝和氯化亚铁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
c、用铝和硫酸亚铁反应,铜和硫酸亚铁反应。
d、用铁和硫酸铝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
(2)实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①同学们的实验方案经教师审定后,就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②收集证据:a组同学观察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的速度;b组同学观察铝和氯化亚铁、铁和硫酸铜分别能否进行反应;c组同学观察铝和硫酸亚铁、铜和硫酸亚铁能否反应。d组同学观察铁和硫酸铝、铁和硫酸铜能否进行反应。
③结论和解释:a.因为铝和盐酸反应最快,铁次之,最后是铜,所以它们的活动顺序是Al>Fe>cu;b.因为铝和氯化亚铁能反应,证明铝比铁活泼,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证明铁比铜活泼,最终得到Al>Fe>Cu;c.铝和硫酸亚铁能反应,证明铝比铁活泼,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反应,说明铜没有铁活泼,最终得到Al>Fe>Cu;d.因为铁和硫酸铝不能反应,说明铁没有铝活泼,铁和硫酸铜能反应,证明铁比铜活泼,最终得到Al>Fe>Cu。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的有效落实。如在总复习实验部分的内容时,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任务:根据你已掌握的有关实验内容和技能,设计一个魔术给父母做一个汇报表演(药品和仪器可以由教师提供),然后在课堂上集中交流表演,看看谁设计的魔术最精彩。班里一下子沸腾了,有的同学都激动地站起来发表他的魔术高见了。每个魔术表演完后,我就请“魔术家”们谈谈他们表演魔术的奥秘所在。通过这次成功的魔术交流,不仅使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了许多实验知识,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保持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己任,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有效地超常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