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分析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是写作议论文获得成功的关键。当前学生写议论文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分析,致使文章或认识肤浅,或顾此失彼,或内容干瘪,甚或观点错误。所以,要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必须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上进行探索。下面就几个主要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指导审好题,围绕文题和中心论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审好题,才能明确中心论点,确定议论的范围和重点,这是深入分析问题的前提,它指示着分析问题的方向。围绕文题和中心论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才会使写作的思路开阔,对问题看得全面,把思想引向深入。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往往是面对文题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所以思路狭窄,感到无话可说。因此,指导、鼓励学生面对文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学生提的问题可能肤浅,这说明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还处于表面化;学生把问题扯远了,这说明他们的思路缺乏逻辑条理。只有让他们把问题提出来,才能发现问题、因势利导,把问题想在关键处。
  我在指导学生写《平凡与伟大》时,和学生一起研究,提出了如下六个问题,有力地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1、你怎样理解“伟大”和“平凡”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这个题目为什么把“平凡”和“伟大”连在一起?你如何理解?
  3、有人说“伟大”产生于“平凡”,你能举例证明吗?
  4、有人说“平凡﹦平庸﹦碌碌无为﹦没出息”,这样看对吗?
  5、“伟大”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这个思想基础与从事平凡的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
  6、你想从什么角度入笔写这篇文章呢?
  经过对这些问题的热烈争论,学生们提高了认识水平,开拓了思路,大大地引起了作文的兴趣。
  二、指导从文章中心出发,抓住关键进行分析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示中心思想,所以分析问题最忌东拉西扯、游离中心、似是而非、抓不住关键。有的学生写《知识就是力量》,只写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知识,只论述了对知识的消极依赖,而没有揭示出掌握知识后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方面的巨大推动力量。这就是没有抓住关键,没有分析到点子上,这样似是而非的例子在学生作文中也是常有出现的。
  抓住关键进行分析,也就是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分析问题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就要从文章题目所规定的中心出发,善于从众多的现象中识别主、次,进行综合概括。为此,我在学生作文前和写成草稿后很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并在讲读课和指导课外阅读中,经常训练学生编写文章提要、编写段、层提纲,以培养学生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观点、抓住纲要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在作文时善于抓住关键分析问题,是有直接裨益的。
  三、指导揭示本质进行分析
  分析问题在抓住关键的基础上还要揭示本质。揭示本质才能触及要害,才能把问题分析得透辟、深入,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分析问题不善于揭示本质,是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个最突出的弊病。其表现是,写起文章来往往是简单证明:论点﹢现象的罗列﹢结论。
  怎样才能对问题进行本质的分析呢?很重要的是必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心理学认为,概括分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理性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象出事物的本质,撇开事物的非本质因素。比如论述“天才出于勤奋”,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举几个名人大家勤奋成才的事例还是不够的,因为那毕竟不过是几个个别的现象,这样的分析还不是本质的分析。只有对这些个别的事例进行理性的概括,才能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即对勤奋作具有普遍性规律的阐述,才能给人以理性的指导。
  四、指导具体地分析问题
  学生在作文中评论事物、发表看法,常常是笼统的分析,不善于具体分析。比如一个学生写《心底激起千层浪——在海伦·凯勒事迹的感召下》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
  海伦·凯勒为我的生活道路指明了方向。两年来,面对自己成绩的落后,我曾这样埋怨:生在农村,先天不足,从小就没得到培养,能好吗?而海伦·凯勒,一个盲聋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何等令人惊讶。我豁然开朗,于是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徘徊,而是大踏步地朝前走。
  上面这段文字先写出了自己对成绩落后的埋怨,然后写学了海伦后,便“豁然开朗”,并“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徘徊,而是大踏步地朝前走”。这些话都是比较抽象的描述语,没有具体明确地写出自己在学习海伦之后,对成绩落后究竟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两年来一直在心里埋怨,现在思想上到底有了什么变化,这个思想转化写得不具体、不深入,对别人的启发也就不明确。
  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分析问题,必须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议论要有独特的见解。另外,利用讲读课引导学生通过对范文具体语言、行为、心理或逻辑论证思路进行独立分析,是提高学生具体地深入地分析问题的重要办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主要讲记叙文复习中的有效操作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谈中考复习的经验,从而和各位教师朋友共同提高记叙文阅读总复习方面的效率(本文最适合使用语文版教材的沈阳市教师使用)。  关键词:记叙文 高效 复习方法    初三备考复习过程中,阅读方面的复习是难点,其中记叙文阅读又是难中之难。一些没经验的老师就采用题海战术,让师生都苦都累,且事倍功半。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  一、要了解考纲内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情感交流、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反声音”,提醒老师会用、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课件    传统的语文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三尺讲台、一块黑板的方式来授课的,教学手段单一,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厌倦、疲劳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现代多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习和教学数学尤其重要。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现实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衡量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现实性。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
期刊
在青少年的成长阶段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对于培养情感和陶冶情操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音乐普及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然而,这种能力并不是顺其自然就可以得到发展的本能的东西,而是需要经过某种教育和训练才能得到引发和发展的。节奏和节拍方面的基本训练,对于中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无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西德音乐家卡尔·奥尔夫独创的音乐体系,就把节奏训练放在第一位,强调结合语言的节奏
期刊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但是绝大多数在千里万里之遥,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
期刊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教育应当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巨大的、重要的作用。而综合性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  语文,是一门为学生的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进行了改革。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解放了老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摘 要:学贵有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亦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释放潜能,促其灵感的生成。无思则无进,无疑则无成,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关键词:学贵有疑 如何质疑 培养    何为质疑?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悟等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发表见解。它能反应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和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切身体会,有疑必思,有思必疑
期刊
自2000年以来,考场作文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文体的要求逐渐降低,但大部分考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还是选择写作记叙文,因为记叙文形象感人,给人的印象深,写作时容易驾驭,因此相对于其它文体,得分就高。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叙述、描写是记叙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时间紧迫的考场环境中,让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呢?这就需要考生在把握作文要求、审好题、立好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已为世人所明确的道理。创新依赖于教育,教育是创新的基础,是当今世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教育如何成为创新的基础,教育怎样当好创新的基础,也是人们所探求的课题。当今教育无论是从整体教育还是从学科教学,人们提得最响亮的口号也是创新教育,可是我们也不难看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育创新了吗?扪心自问,有时还真的打过疑问号,很少或者很难打上句号和叹号的。是我们的教育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