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小学生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然而,学生的错误并非毫无价值,若教师能够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可通过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错误资源对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错误资源,可有效补充教材内容,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与思考问题的兴趣,这就使得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1]。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后,就可以创设问题:已知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和8cm,请问该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看到题目后,觉得轻松极了,快速动笔计算,不一会就有学生给出了答案,但是在展示答案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有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三角形的两条腰的边长为4cm,底边的长度为8cm,因此得出的周长为L=4×2+8=16cm;有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三角形的两条腰均为8cm,底边的长度为4cm,这样得出的三角形的周长为L=8×2+4=20cm。在学生给出结果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答案?到底哪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在教师提出了质疑后,学生们在持续争论了几分钟后,也都得出了统一的观点,即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应为20cm。教师利用这样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前进。
在数学教学中,既然学生出错不可避免,那么教师就不应该持续强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是可以反其道而行,利用学生的错误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主动性[2]。比如在教学“角”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构成中,发现一些学生将一个120°的角画成了80°,对于学生这一错误情况,教师可先别急着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可以将错误当成“诱饵”抛给学生。在此期间,教师可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过程,接着问学生:“在该同学画角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们回答:“他画错了,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的时候数反了。”针对学生这一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的表扬。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只给你一个直角三角板,你可以画出一个150°的角吗?在教师提出任务后,学生们纷纷开始画角,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让学生对“角”的概念与特征获得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通过学生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同时充分意识到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且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对学生进行指点,将错点转变成亮点,训练学生灵活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可先导入可以被2、5整除的数,让学生可以发现数的特征,且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数。在此之后,教学可以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很多的学生就认为这些数的个位数应该是3、6、9,为了验证学生这一看法,教师就举出几个数,如13、16、19都不能被3整除。通过这些数字的展示,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的质疑并让学生跳出思维的限制,这样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帮助。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初始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有重要帮助。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導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1]张巧燕.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俪人(教师),2016(7):42.
[2]马秀花.变“错”为“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1).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错误资源对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错误资源,可有效补充教材内容,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与思考问题的兴趣,这就使得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1]。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后,就可以创设问题:已知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和8cm,请问该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看到题目后,觉得轻松极了,快速动笔计算,不一会就有学生给出了答案,但是在展示答案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有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三角形的两条腰的边长为4cm,底边的长度为8cm,因此得出的周长为L=4×2+8=16cm;有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三角形的两条腰均为8cm,底边的长度为4cm,这样得出的三角形的周长为L=8×2+4=20cm。在学生给出结果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答案?到底哪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在教师提出了质疑后,学生们在持续争论了几分钟后,也都得出了统一的观点,即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应为20cm。教师利用这样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前进。
二、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既然学生出错不可避免,那么教师就不应该持续强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是可以反其道而行,利用学生的错误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主动性[2]。比如在教学“角”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构成中,发现一些学生将一个120°的角画成了80°,对于学生这一错误情况,教师可先别急着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可以将错误当成“诱饵”抛给学生。在此期间,教师可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过程,接着问学生:“在该同学画角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们回答:“他画错了,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的时候数反了。”针对学生这一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的表扬。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只给你一个直角三角板,你可以画出一个150°的角吗?在教师提出任务后,学生们纷纷开始画角,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让学生对“角”的概念与特征获得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通过学生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巧用错误资源,拓展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同时充分意识到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且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对学生进行指点,将错点转变成亮点,训练学生灵活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可先导入可以被2、5整除的数,让学生可以发现数的特征,且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数。在此之后,教学可以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很多的学生就认为这些数的个位数应该是3、6、9,为了验证学生这一看法,教师就举出几个数,如13、16、19都不能被3整除。通过这些数字的展示,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的质疑并让学生跳出思维的限制,这样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帮助。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初始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有重要帮助。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導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巧燕.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俪人(教师),2016(7):42.
[2]马秀花.变“错”为“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