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首先在本科教育中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Entrepreneurship Concentration”,成为全球创业教育的鼻祖。到1970年,又有12所大学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在此后的20年中,创业教育在全美高校迅速遍地开花。1979年,有127所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1986年增加到590所,到1989年数量达到1060所。
今天,无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美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创业教育目前是美国本科教育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正式的创业教育(主修、辅修或证书)专业从1975年的104个,增加到2007年的500多个;课程数量从1985年的250门,增加到2008年的超过5000门(包括两年及四年学制)。到2012年,每年有逾40万学生选修、将近9000名老师教授创业方面的课程;全美1250个左右的“企业孵化器”中,大约三分之一存在于大学中。同时,美国高校创办了丰富的创业活动,提供丰厚的资金支持,让学生就读期间就能够直接进行创业实践。这样的成果,与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密不可分。比如考夫曼基金会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而设立“考夫曼校园”项目。2003年12月,共有8所学校分别得到最多500万美元的资助。加上各校投入的配套资金,总投入在1亿美元以上。2006年12月,第二批6所学校入选,资助总额达到1950万美元,加上配套资金后总投入超过2亿美元。
媒体对创业教育同样给予了大量的关注。一些著名的杂志,如《美国新闻》、《世界报道》、《成功》及《创业者》等都在关注商学院的创业教育项目。其中《成功》及《创业者》每年都要进行全美创业教育项目的排名,排名已开始影响到各校的招生情况与经济收入,因此日渐受到各大学商学院的高度重视,而这种排名本身已成为衡量各校创业教育工作进展的一个标准。
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潮”
反观中国,创业教育始自20世纪90年代末,其背景在于知识经济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是出于中国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实际需要。国内在创业教育领域没有积累,只能依赖于引进国外的教育经验。这导致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机械地照搬国外课程,不够灵活,未能充分地实现本土化。学校往往将课程内容交给教师掌握,没有统一的基础性课程设置和培养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在不同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差异相当大。
师资情况也是制约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始于2003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截至2014年3月底,已连续举办12年,共为全国高校培养创业教育骨干教师2000余名。相比全国逾2000万在校大学生,如此有限的师资实在力不从心。
就教学效果而言,根据《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2%,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约占81%),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极少。到了2010届毕业生,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略有上升,比例达到了1.5%。在自主创业的学生中,创业理想是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本科41%、高职高专42%),只有7%的本科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创业,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6%。根据《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最新数据,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0%,比上届(1.2%)高了0.8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3.3%)高了0.5个百分点。综合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占主导地位的是“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和“有好的创业项目”,其中属于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85%,培养创业意识是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是在政策引导和就业压力下的理性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并非就业压力之下的无奈选择。但大学生创业,往往是“追者众成者寡”,创业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大学生作为全民创业中的先行者,加强其创业教育紧迫而又关键。
创业成功率有赖于创业友好的生态圈
新华都商学院建立之初,就锁定了创业教育这个细分市场,当时国内还没有创业教育的专门学科。经过5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当代创业者所关注的问题,以及他们迫切需要提高的方面。
中国创业环境与国外不同,分析和开发商业机遇的方法也存在差异。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比欧美国家复杂得多,相应的,在商业中也有更多隐蔽的合作方和利益相关方,只有行业内部人士才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中国创业者,尤其是没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在创业前对机遇的有效时间和企业创立过程中的很多风险会觉得心里没底。中国社会对于失败的宽容度相比欧美社会低,成年人创业失败后,会承受来自各种社会关系的压力,尤其是相当多创业者缺乏融资渠道,需要动用家庭存款或者亲友积蓄来启动项目。经受这些压力成功之后,又有不少创业者意识不到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不能够及时推动企业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过于迷信个人的判断和协调能力。也有的创业者缺少人生智慧,不能正确面对荣誉和财富,带来家庭和原有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导致成功无法长久,或企业始终徘徊在小作坊阶段。
考虑到要兼顾创业者眼前的现实困难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新华都的探索实践,我们建立了基于中国五行理论的创业课程体系。从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创业智慧、创业实践和创业经验5个方面对创业者进行综合提升,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水、金、土、火,相应课程体系的设计也从这5个角度来入手。
除提升创业者自身能力外,创业成功率的提高离不开建设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基于对国际领先国家的走访与研究,我们认为应当打造适宜中国创业者的创业生态圈。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圈,需要将创业者、投资者、政府、教育机构、资本市场、收购者、传媒等7个方面的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
以色列的创业生态圈的作用就非常显著。在这个被称为创业国度的小国,平均每2000人就有一人创业。他们的创业失败比例并不低,但是社会中上述7种角色彼此密切配合,整体形成了有利于创业的生态圈。以色列人均风险资本达到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倍,中国的80倍。我们根据中国的具体创业环境组建了创业共同体,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模式。
今天,无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美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创业教育目前是美国本科教育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正式的创业教育(主修、辅修或证书)专业从1975年的104个,增加到2007年的500多个;课程数量从1985年的250门,增加到2008年的超过5000门(包括两年及四年学制)。到2012年,每年有逾40万学生选修、将近9000名老师教授创业方面的课程;全美1250个左右的“企业孵化器”中,大约三分之一存在于大学中。同时,美国高校创办了丰富的创业活动,提供丰厚的资金支持,让学生就读期间就能够直接进行创业实践。这样的成果,与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密不可分。比如考夫曼基金会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而设立“考夫曼校园”项目。2003年12月,共有8所学校分别得到最多500万美元的资助。加上各校投入的配套资金,总投入在1亿美元以上。2006年12月,第二批6所学校入选,资助总额达到1950万美元,加上配套资金后总投入超过2亿美元。
媒体对创业教育同样给予了大量的关注。一些著名的杂志,如《美国新闻》、《世界报道》、《成功》及《创业者》等都在关注商学院的创业教育项目。其中《成功》及《创业者》每年都要进行全美创业教育项目的排名,排名已开始影响到各校的招生情况与经济收入,因此日渐受到各大学商学院的高度重视,而这种排名本身已成为衡量各校创业教育工作进展的一个标准。
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潮”
反观中国,创业教育始自20世纪90年代末,其背景在于知识经济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是出于中国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实际需要。国内在创业教育领域没有积累,只能依赖于引进国外的教育经验。这导致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机械地照搬国外课程,不够灵活,未能充分地实现本土化。学校往往将课程内容交给教师掌握,没有统一的基础性课程设置和培养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在不同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差异相当大。
师资情况也是制约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始于2003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截至2014年3月底,已连续举办12年,共为全国高校培养创业教育骨干教师2000余名。相比全国逾2000万在校大学生,如此有限的师资实在力不从心。
就教学效果而言,根据《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2%,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约占81%),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极少。到了2010届毕业生,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略有上升,比例达到了1.5%。在自主创业的学生中,创业理想是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本科41%、高职高专42%),只有7%的本科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创业,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6%。根据《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最新数据,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0%,比上届(1.2%)高了0.8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3.3%)高了0.5个百分点。综合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占主导地位的是“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和“有好的创业项目”,其中属于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85%,培养创业意识是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是在政策引导和就业压力下的理性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并非就业压力之下的无奈选择。但大学生创业,往往是“追者众成者寡”,创业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大学生作为全民创业中的先行者,加强其创业教育紧迫而又关键。
创业成功率有赖于创业友好的生态圈
新华都商学院建立之初,就锁定了创业教育这个细分市场,当时国内还没有创业教育的专门学科。经过5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当代创业者所关注的问题,以及他们迫切需要提高的方面。
中国创业环境与国外不同,分析和开发商业机遇的方法也存在差异。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比欧美国家复杂得多,相应的,在商业中也有更多隐蔽的合作方和利益相关方,只有行业内部人士才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中国创业者,尤其是没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在创业前对机遇的有效时间和企业创立过程中的很多风险会觉得心里没底。中国社会对于失败的宽容度相比欧美社会低,成年人创业失败后,会承受来自各种社会关系的压力,尤其是相当多创业者缺乏融资渠道,需要动用家庭存款或者亲友积蓄来启动项目。经受这些压力成功之后,又有不少创业者意识不到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不能够及时推动企业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过于迷信个人的判断和协调能力。也有的创业者缺少人生智慧,不能正确面对荣誉和财富,带来家庭和原有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导致成功无法长久,或企业始终徘徊在小作坊阶段。
考虑到要兼顾创业者眼前的现实困难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新华都的探索实践,我们建立了基于中国五行理论的创业课程体系。从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创业智慧、创业实践和创业经验5个方面对创业者进行综合提升,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水、金、土、火,相应课程体系的设计也从这5个角度来入手。
除提升创业者自身能力外,创业成功率的提高离不开建设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基于对国际领先国家的走访与研究,我们认为应当打造适宜中国创业者的创业生态圈。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圈,需要将创业者、投资者、政府、教育机构、资本市场、收购者、传媒等7个方面的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
以色列的创业生态圈的作用就非常显著。在这个被称为创业国度的小国,平均每2000人就有一人创业。他们的创业失败比例并不低,但是社会中上述7种角色彼此密切配合,整体形成了有利于创业的生态圈。以色列人均风险资本达到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倍,中国的80倍。我们根据中国的具体创业环境组建了创业共同体,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