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班集体作为一个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班主任要以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独创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从个人的智力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业成就成为学生多方面素质发展的综合体。
一、让个性发展融入班集体中。
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班级的全体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学识基础、兴趣爱好乃至行为习惯都存在着差异。班主任应像母亲一样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个性差异较显著的学生,更要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想方设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每个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班主任首先在观念上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对学生的偏见、成见。对偶有错误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谅解,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地分析每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长处,发展并助长他们的个性中各放异彩的美妙之处。运用班集体管理手段,为不同个性发展的学生提供机会。例如:在班级组织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按照基本自愿、力量均衡、面向集体的原则,在班级集体中形成正式关系的各种网络,使每个学生都处于这些正式关系的交叉点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取得正式地位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建立调整班委会,可以采取学生干部轮流制,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积极分子组织。通过这些,有意识地、不断地更新班级管理机构的成员,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发展个性。这就要全面评价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学习的基本素质。(即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包括听课的专注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等。2.文化科学素质,即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教学工具的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运用教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素质。包括对待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战胜困难的毅力,合作精神等。
二、因势利导,正确对待“后进生”。
每个班级都存在“后进生”。这些学生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品行和学习成绩上暂时有差距,但如果教育方法得当,一般就能转化为个性健康发展的学生。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要坚持以“扬”为主,以“抑”为辅,处处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切忌认识上的偏见、态度上的冷漠、情绪上的急躁、语言上的讽刺和行为上的孤立。要积极提供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发挥个性潜能,发现特长,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是启动个性发展的原动力。由于“后进生”长期得不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心情压抑学习懈怠,甚至有逃避现实和自暴自弃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感化他们,让他们重建自信,“抬起头来走路”。由此,开启“后进生”个性发展的原动力。指导“后进生”学会竞争,,扬长避短。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是强烈的自尊心的表现,同时这种竞争也能培养和增强人的自尊心,然而,“后进生”在竞争中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怯于竞争,甘于落后而自我封闭;二是乐于不正常地竞争,如在生活上的攀比或在学习上的投机取巧等。这时班主任要善于分析情况,予以指导和纠正。例如,多让他们参与体育竞技活动、文娱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使他们逐渐产生归属感、成就感,从而激发自信心和上进心,并迁移到学习上和品行的各个方面,进而获得全面进步,最大限度地发展个性。
三、要让熟悉学生综合情况的老师当评价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创造素质、心理素质作评价。
只有最熟悉他们的老师才能完成这项任务,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收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信息,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战胜困难的毅力,合作精神等。只有在不断收集资料、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否则,平时并没有把这些学生素质的评定公布给学生,只是最后一张纸卷,一段简而又简的评语,只能起到下结论的作用,而起不到督促进步的作用。例如,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自学情况、书写习惯适当记录并及时评价,学生肯定会得到进步。
四、要以学生将来应具备的素质对学生的现在进行评价。
当前的社会已发展到非进行评价、改革不可的时候了。用人制度的改革,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事业单位、公司老板乃至高等学府已经不满足只凭一张毕业证或者考分来了解所要聘用的人员和录取新生。他们要全面了解人员的素质。我认为这些素质应从小学就应该进行培养,学生平时的表现应成为每个学生考学、就业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学生出现厌学、轻生乃至犯罪,实际上是素质不健全的表现。而这一切都源自纯考分的评价方式,使学校教师无暇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战胜困难的毅力。高校的录取、学生的就业都应该看老师的评价,再参考分数。教师的评价当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否则,素质教育只是空谈,只能形成“轰轰烈烈提倡素质教育,扎扎实实进行应试教育”的可笑局面。毫不夸张地说,目前部分学校都是如此地“抓素质教育”的,在平时的教育中应重视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用一套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保障。
一、让个性发展融入班集体中。
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班级的全体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学识基础、兴趣爱好乃至行为习惯都存在着差异。班主任应像母亲一样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个性差异较显著的学生,更要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想方设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每个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班主任首先在观念上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对学生的偏见、成见。对偶有错误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谅解,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地分析每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长处,发展并助长他们的个性中各放异彩的美妙之处。运用班集体管理手段,为不同个性发展的学生提供机会。例如:在班级组织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按照基本自愿、力量均衡、面向集体的原则,在班级集体中形成正式关系的各种网络,使每个学生都处于这些正式关系的交叉点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取得正式地位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建立调整班委会,可以采取学生干部轮流制,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积极分子组织。通过这些,有意识地、不断地更新班级管理机构的成员,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发展个性。这就要全面评价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学习的基本素质。(即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包括听课的专注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等。2.文化科学素质,即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教学工具的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运用教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素质。包括对待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战胜困难的毅力,合作精神等。
二、因势利导,正确对待“后进生”。
每个班级都存在“后进生”。这些学生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品行和学习成绩上暂时有差距,但如果教育方法得当,一般就能转化为个性健康发展的学生。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要坚持以“扬”为主,以“抑”为辅,处处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切忌认识上的偏见、态度上的冷漠、情绪上的急躁、语言上的讽刺和行为上的孤立。要积极提供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发挥个性潜能,发现特长,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是启动个性发展的原动力。由于“后进生”长期得不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心情压抑学习懈怠,甚至有逃避现实和自暴自弃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感化他们,让他们重建自信,“抬起头来走路”。由此,开启“后进生”个性发展的原动力。指导“后进生”学会竞争,,扬长避短。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是强烈的自尊心的表现,同时这种竞争也能培养和增强人的自尊心,然而,“后进生”在竞争中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怯于竞争,甘于落后而自我封闭;二是乐于不正常地竞争,如在生活上的攀比或在学习上的投机取巧等。这时班主任要善于分析情况,予以指导和纠正。例如,多让他们参与体育竞技活动、文娱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使他们逐渐产生归属感、成就感,从而激发自信心和上进心,并迁移到学习上和品行的各个方面,进而获得全面进步,最大限度地发展个性。
三、要让熟悉学生综合情况的老师当评价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创造素质、心理素质作评价。
只有最熟悉他们的老师才能完成这项任务,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收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信息,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战胜困难的毅力,合作精神等。只有在不断收集资料、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否则,平时并没有把这些学生素质的评定公布给学生,只是最后一张纸卷,一段简而又简的评语,只能起到下结论的作用,而起不到督促进步的作用。例如,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自学情况、书写习惯适当记录并及时评价,学生肯定会得到进步。
四、要以学生将来应具备的素质对学生的现在进行评价。
当前的社会已发展到非进行评价、改革不可的时候了。用人制度的改革,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事业单位、公司老板乃至高等学府已经不满足只凭一张毕业证或者考分来了解所要聘用的人员和录取新生。他们要全面了解人员的素质。我认为这些素质应从小学就应该进行培养,学生平时的表现应成为每个学生考学、就业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学生出现厌学、轻生乃至犯罪,实际上是素质不健全的表现。而这一切都源自纯考分的评价方式,使学校教师无暇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战胜困难的毅力。高校的录取、学生的就业都应该看老师的评价,再参考分数。教师的评价当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否则,素质教育只是空谈,只能形成“轰轰烈烈提倡素质教育,扎扎实实进行应试教育”的可笑局面。毫不夸张地说,目前部分学校都是如此地“抓素质教育”的,在平时的教育中应重视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用一套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