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呢?我谈几点体会:
一、理清概念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概念、法则的教学,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概念是思维的切入口,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计算推理合乎逻辑。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模糊,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在教乘数中间有零的多位数乘法简便方法中,出现这样的错误:
318
×504
1272
1590
17172
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清楚百位上的“5”表示是多少,导致不明确504百位上“5”与318个位上的“8”相乘的积表示多少,因此他们只是习惯地把“0”写在十位上。对此,在新课教学之前适当安排铺垫,加深概念的理解。例如可让学生说一说“555”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5”分别表示多少?去乘8分别表示多少?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二、加强口算内容多变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运算等多变内容。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简算训练能力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例如:153+95+5=153+(95+5)、29×75+29×25=29×(75+25)、 15-7.8-2.2=15-(7.8+2.2)、9÷12.5=(9×8)÷(12.5×8)等。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45+101=345+(100+1)、21×9.9=21×(10-0.1)等。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能力训练”。
四、强化计算确保质量
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对此教师应采取强化训练,把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对比练习。如:38.41+5.7和38.41×5.7;(25×40)÷(50×2)和25×40÷50×2;16.9-(8.5-1.5)和16.9-(8.5+1.5);25×(4+8)和25×(4×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
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计算时刻苦钻研,细心推敲,灵活应用计算方法,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成效明显。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中心学校)
一、理清概念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概念、法则的教学,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概念是思维的切入口,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计算推理合乎逻辑。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模糊,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在教乘数中间有零的多位数乘法简便方法中,出现这样的错误:
318
×504
1272
1590
17172
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清楚百位上的“5”表示是多少,导致不明确504百位上“5”与318个位上的“8”相乘的积表示多少,因此他们只是习惯地把“0”写在十位上。对此,在新课教学之前适当安排铺垫,加深概念的理解。例如可让学生说一说“555”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5”分别表示多少?去乘8分别表示多少?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二、加强口算内容多变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运算等多变内容。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简算训练能力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例如:153+95+5=153+(95+5)、29×75+29×25=29×(75+25)、 15-7.8-2.2=15-(7.8+2.2)、9÷12.5=(9×8)÷(12.5×8)等。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45+101=345+(100+1)、21×9.9=21×(10-0.1)等。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能力训练”。
四、强化计算确保质量
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对此教师应采取强化训练,把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对比练习。如:38.41+5.7和38.41×5.7;(25×40)÷(50×2)和25×40÷50×2;16.9-(8.5-1.5)和16.9-(8.5+1.5);25×(4+8)和25×(4×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
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计算时刻苦钻研,细心推敲,灵活应用计算方法,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成效明显。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