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应用写作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学校重视不够、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偏低的现状。本文主要就这些现状展开调查并加以研究,提出解决思路。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谈到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高校开始意识到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写作开始成为不少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应用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讲,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他们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块敲门砖。如今,《申论》已经作为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必考科目。
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能否胜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以调查问卷和抽样访谈的方式对河池学院10个系(院)近500名在校本科生学习及掌握应用写作的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的结果不容乐观。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校对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河池学院现有10个教学系(院)共29个本科专业,但目前只有中文系、政法系、教师教育学院、外语系等少数教学系(院)共11个本科专业开设了应用写作课。在回答“你所学的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这一问题时,选择为“必修课”的学生只有5.2%;选择“选修课”的有20.4%,74.4%的学生是“不太清楚”。在开设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系(院)中,应用写作课基本也是处于边缘地位,在各课程设置中处于弱势,最主要的表现是课时安排不足。在回答“你所学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课时有多少节?”这一问题时,选择30节以上的学生占8.9%,30节以下的占91.1%。作为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用写作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主要表现为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应用写作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应用写作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课时量的不足,显然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教学中实践训练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回答“你认为本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课时安排合理与否?”这一问题时,只有7.5%的学生选择“很合理”,有32.5%的学生选择“基本合理”,有60%的学生选择“课时不足,有待增加”。
2.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一个问题。应用写作理论不是很深奥,但较琐碎,有较多的规范性,而且文体多,格式强。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学生课堂上听讲做笔记,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最后由教师讲评作文。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现象。本次问卷调查中的几个数据也明显地反映了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现状。在回答“应用写作课开设后,你的写作能力有无提高?”这一问题时,有53.4%的学生认为无明显提高,36.8%的学生认为有一点提高,只有9.8%的同学认为有明显提高。在回答“你对本系(院)应用写作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有70.6%的学生选择“不满意”,19.3%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只有10.1%的学生选择“满意”。
3.学生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本科生对应用写作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把应用写作课当作是一种负担,逃课、缺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次调查问卷,在回答“你在应用写作方面是否经常碰到问题?”这一问题时,有47.8%的学生选择“是的,经常碰到”,24.9%的学生选择“偶尔碰到”,27.3%的学生选择“平时不写应用文”。然而,在回答“你对应用写作学习的兴趣如何?”这一问题时,有21%的学生选择“没有”,66.1%的学生选择“一般”,只有12.9%的学生选择“很感兴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和手段的落后;其二,就业形势的严峻所导致的学生实用主义学习观的盛行。
4.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普遍不高
本次问卷调查中, 我们设置了“你对常用应用写作文种的掌握程度如何?”只有23.6%的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选择“对于常用应用文种有基本的粗浅了解,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文种写作”;有64.6%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常用的应用文种”;还有11.8 %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应用文为何种文章”。在深入的访谈中我们得知,那些不了解和不太了解应用写作为何种文章的学生大多是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或没有开设应用写作课的院系学生。而上述23.6%表示粗浅了解应用文种的学生大多数只会写请假条、书信、寻物启事、留言条等一些简单的应用文种, 而且写作水平相当有限,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格式上不规范、语言表达有错漏。在回答“你在应用写作中经常碰到困难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时,有66.5%的学生选择“难以区分用哪种文体”;70%的学生选择“遣词造句的准确度难以把握”;64.1%的学生选择“内容与格式的写法不明确”;49.8%的学生选择“行文缺少逻辑性与条理性”。
三、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应用写作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作用。 1.更新观念, 确立应用写作课程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各地方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以笔者所在的河池学院为例,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全校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但遗憾的是,我们对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较大的偏颇,在大多数老师或领导的眼里,应用型人才是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技巧的人才。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认为理科类、工科类学科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用写作在很多人看来只是可有可无的学科,需要用的时候,临时学习一下就可以上阵了。显然,这样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就应该将应用写作列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课时数、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应用写作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彻底改变该课程以往的边缘地位和教学的随意性,使它能够和其他必修课一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加强应用写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写作教学的师资队伍的整体力量还相对薄弱。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稳定性。由于应用写作课程的学科地位一度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使得很多应用写作教师不敢把应用写作作为自身专业主攻方向来加以发展,他们从事应用写作教学大多是具有临时或附带性质。
二是没有形成教学团队,缺少教学合力。目前,高校应用写作教师多为既担任行政职务又有教学任务的“双肩挑”人员,他们分属不同的编制单位,加上繁忙的行政事务,无暇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尽管个人的教学能力较强,但没有真正形成教学团队,在教学上还缺少合力。
三是继续教育力度不够。高校应用写作教师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与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要想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去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实践去丰富自身的阅历。但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应用写作教师无论是在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还是获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的机会,均是为数不多的。
针对所存在的这些实际情况,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把应用写作作为专业化的方向去发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支持和鼓励应用写作教师加强社会实践,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再学习,主动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应用写作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3.优化教学方法, 注重实践教学
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除了掌握相关文体的写作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各级党政机关、各类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程序、运作方式、构成方式、相互关系等有全面的了解。但这些东西往往是我们在校大学生的盲点,所以应用写作实践中, 尽管学会了相关文体的格式、结构、语言特点, 也大致懂得公文的行文方向等知识,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特殊处理的时候就难以把握了。
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应用写作教学上必须加大和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的力度,采取以练为主教学模式,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扩大教学时空,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尤其是学校要加强与校外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安排学生到各相关部门进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把学到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总之,高校应用写作教学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性本科院校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同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决策者,乃至应用写作教学界应当针对当前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讨、实施行之有效的相应的措施和策略,积极促进应用写作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的能力,不断优化和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谈到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高校开始意识到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写作开始成为不少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应用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讲,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他们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块敲门砖。如今,《申论》已经作为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必考科目。
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能否胜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以调查问卷和抽样访谈的方式对河池学院10个系(院)近500名在校本科生学习及掌握应用写作的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的结果不容乐观。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校对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河池学院现有10个教学系(院)共29个本科专业,但目前只有中文系、政法系、教师教育学院、外语系等少数教学系(院)共11个本科专业开设了应用写作课。在回答“你所学的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这一问题时,选择为“必修课”的学生只有5.2%;选择“选修课”的有20.4%,74.4%的学生是“不太清楚”。在开设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系(院)中,应用写作课基本也是处于边缘地位,在各课程设置中处于弱势,最主要的表现是课时安排不足。在回答“你所学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课时有多少节?”这一问题时,选择30节以上的学生占8.9%,30节以下的占91.1%。作为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用写作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主要表现为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应用写作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应用写作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课时量的不足,显然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教学中实践训练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回答“你认为本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课时安排合理与否?”这一问题时,只有7.5%的学生选择“很合理”,有32.5%的学生选择“基本合理”,有60%的学生选择“课时不足,有待增加”。
2.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一个问题。应用写作理论不是很深奥,但较琐碎,有较多的规范性,而且文体多,格式强。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学生课堂上听讲做笔记,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最后由教师讲评作文。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现象。本次问卷调查中的几个数据也明显地反映了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现状。在回答“应用写作课开设后,你的写作能力有无提高?”这一问题时,有53.4%的学生认为无明显提高,36.8%的学生认为有一点提高,只有9.8%的同学认为有明显提高。在回答“你对本系(院)应用写作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有70.6%的学生选择“不满意”,19.3%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只有10.1%的学生选择“满意”。
3.学生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本科生对应用写作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把应用写作课当作是一种负担,逃课、缺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次调查问卷,在回答“你在应用写作方面是否经常碰到问题?”这一问题时,有47.8%的学生选择“是的,经常碰到”,24.9%的学生选择“偶尔碰到”,27.3%的学生选择“平时不写应用文”。然而,在回答“你对应用写作学习的兴趣如何?”这一问题时,有21%的学生选择“没有”,66.1%的学生选择“一般”,只有12.9%的学生选择“很感兴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和手段的落后;其二,就业形势的严峻所导致的学生实用主义学习观的盛行。
4.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普遍不高
本次问卷调查中, 我们设置了“你对常用应用写作文种的掌握程度如何?”只有23.6%的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选择“对于常用应用文种有基本的粗浅了解,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文种写作”;有64.6%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常用的应用文种”;还有11.8 %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应用文为何种文章”。在深入的访谈中我们得知,那些不了解和不太了解应用写作为何种文章的学生大多是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或没有开设应用写作课的院系学生。而上述23.6%表示粗浅了解应用文种的学生大多数只会写请假条、书信、寻物启事、留言条等一些简单的应用文种, 而且写作水平相当有限,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格式上不规范、语言表达有错漏。在回答“你在应用写作中经常碰到困难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时,有66.5%的学生选择“难以区分用哪种文体”;70%的学生选择“遣词造句的准确度难以把握”;64.1%的学生选择“内容与格式的写法不明确”;49.8%的学生选择“行文缺少逻辑性与条理性”。
三、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应用写作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作用。 1.更新观念, 确立应用写作课程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各地方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以笔者所在的河池学院为例,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全校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但遗憾的是,我们对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较大的偏颇,在大多数老师或领导的眼里,应用型人才是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技巧的人才。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认为理科类、工科类学科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用写作在很多人看来只是可有可无的学科,需要用的时候,临时学习一下就可以上阵了。显然,这样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就应该将应用写作列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课时数、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应用写作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彻底改变该课程以往的边缘地位和教学的随意性,使它能够和其他必修课一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加强应用写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写作教学的师资队伍的整体力量还相对薄弱。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稳定性。由于应用写作课程的学科地位一度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使得很多应用写作教师不敢把应用写作作为自身专业主攻方向来加以发展,他们从事应用写作教学大多是具有临时或附带性质。
二是没有形成教学团队,缺少教学合力。目前,高校应用写作教师多为既担任行政职务又有教学任务的“双肩挑”人员,他们分属不同的编制单位,加上繁忙的行政事务,无暇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尽管个人的教学能力较强,但没有真正形成教学团队,在教学上还缺少合力。
三是继续教育力度不够。高校应用写作教师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与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要想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去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实践去丰富自身的阅历。但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应用写作教师无论是在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还是获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的机会,均是为数不多的。
针对所存在的这些实际情况,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把应用写作作为专业化的方向去发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支持和鼓励应用写作教师加强社会实践,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再学习,主动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应用写作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3.优化教学方法, 注重实践教学
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除了掌握相关文体的写作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各级党政机关、各类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程序、运作方式、构成方式、相互关系等有全面的了解。但这些东西往往是我们在校大学生的盲点,所以应用写作实践中, 尽管学会了相关文体的格式、结构、语言特点, 也大致懂得公文的行文方向等知识,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特殊处理的时候就难以把握了。
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应用写作教学上必须加大和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的力度,采取以练为主教学模式,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扩大教学时空,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尤其是学校要加强与校外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安排学生到各相关部门进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把学到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总之,高校应用写作教学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性本科院校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同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决策者,乃至应用写作教学界应当针对当前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讨、实施行之有效的相应的措施和策略,积极促进应用写作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的能力,不断优化和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