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水尾村,保留有沿海边境历史悠久的妈祖文化。自妈祖文化从福建莆田传入起,祖祖辈辈不仅是以敬仰之心崇拜妈祖文化,而且通过多种方式,如采用祭奠仪式传袭妈祖文化。然而,在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妈祖文化渐渐被年轻一代所淡忘。为此,本调研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调查等形式,走访了徐闻县文化局、徐闻县西连镇政府、水尾村部分村道、水尾村妈祖寺庙等地,从对官员、文化工作者、村民的采访中获得较多的一手资料,希冀能为今后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及保护提出有力度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信息时代;妈祖文化;徐闻县水尾村;传承发展状况;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妈祖原名林默,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等地区信仰的海神,是历代航海员、旅客、出海商人、渔民共同信仰的神祇。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国内建有妈祖庙30多座,主要分布在锦和、和安、前山、新寮、水尾、西连、迈陈、龙塘等沿海村庄。[1]这些妈祖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庙宇的建设及香火的延续中慢慢地形成了稳固的妈祖信仰,成为沿海人们膜拜的精神文化。但是,面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妈祖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如何?是否具有完整性和统筹性?其社会价值又有怎样的提升与改变?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妈祖文化又该如何与之相融?为此我们以徐闻县水尾村的妈祖文化作为典型个案,展开调查,深入探究信息时代下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及其保护途径。
一、徐闻县水尾村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状况
(一)水尾村的历史概况
水尾村位于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西部沿海滨圻。据记载,水尾渔家人的祖先最先踏上这片海湾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他们祖辈从福建莆田沿着海岸线捕鱼而迁徙,先居遂溪县红坎村,清康熙年间先后有六户渔家到水尾海湾捕鱼,他们惊讶于这片海湾优越的地理位置,遂择此居住。因这片海湾位于雷州半岛西部尾端,故名曰水尾村。又因居民多以捕鱼为生,而称为水尾渔村。
(二)妈祖文化传入水尾村
水尾渔村敬仰妈祖的民俗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相传有一天清晨,上天呼啸一声落下一香炉,并有神降附三个童身,说是福建湄洲妈祖和姐妹招宝夫人、青惠夫人择福地降临,护航庇佑子民安居乐业。村民们惊喜万分,认为这是上天恩赐的保护神,于是他们虔诚敬奉妈祖,并于清雍正年间建庙,供奉着妈祖及其姐妹三位神灵,俗称“三婆庙”,己有280多年的历史。当然,这是妈祖文化传入水尾村的佳传,具体如何,有待考证。
(三)妈祖文化在水尾村得以发展的条件及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
水尾村三面环海一面山坡,西濒北部湾公海,南临许家港,北靠北栋海湾,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港湾。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水尾村靠海吃饭的生存方式。对于当地村民来讲,妈祖在他们心中是最值得瞻敬的神灵,因为妈祖不但保佑陈、刘、吴、冯四家族的子子孙孙平安健康,而且还庇佑他們出海捕鱼顺利归来。靠海吃饭的生存状况使得村民的妈祖文化信仰观念特别强烈,从而形成了更为浓厚淳朴的妈祖文化氛围。
2.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传承方式
水尾渔村始建于清初,是祖辈从福建莆田沿着海岸线捕鱼而迁徙过来的,根据民间的说法,福建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水尾村的妈祖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在逝去的岁月中以“百鸡宴”“巡海”等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发扬妈祖文化,使得妈祖文化从未间断与衰落。
3.渔业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近年来水尾村鱼类产量逐年增加,经济收入的提高促进了妈祖寺庙的建设以及相关保护措施的落实。
4.较为便捷的交通
在近几十年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村民们自发图强努力开荒、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水尾村渐渐发展起来,一改以前落后的农村面貌,从前泥泞不堪的红土路渐变为宽敞的水泥路,尤其是“三通改造”,广海铁路、广海高速公路与县乡交通线相连[2],大大方便了水尾村村民的外出,同样也为慕名而来的香客提供了方便,为妈祖民俗的香火延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妈祖习俗在水尾村的社会功能探析
徐闻县水尾村妈祖文化的进一步探究,具有充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国家政策层面,得以对接一带一路政策、海洋文化发展策略;在地方文化保护层面,具有深层的非物质文化的学术意义和地方民俗文化保护的实践意义;在文化教化方面,加强了当地居民对共同拥有的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构建和谐新农村,促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同时也能加强外来人员与本村的联系,避免了封闭式的农村发展模式,促进了地方文化与经济结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增多了经济增长的渠道。
(五)水尾渔村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
水尾村村民目前对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情况有以下三点。
1.修缮妈祖庙
早年间,水尾村妈祖寺庙在经历几百年风霜雨露的侵蚀下,失去了当年新建时的伟观。后来,在村委会的积极带领下,全村村民共同出力,筹集资金重修妈祖庙,才有了现今出现在村民面前的、保存得相对完好的妈祖庙,而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以流传,也使得水尾村妈祖护航的声名远播,远近渔民船家纷纷前来敬拜,祈求妈祖庇佑,寺庙内长年香火不断。
2.修建文化楼
为报答妈祖恩情,水尾村每年皆请人表演雷剧,以此庆祝妈祖的诞辰,渐已衍生为一种无可替代的传统习俗,而表演雷剧的戏台有一段历史的演变过程:解放前,舞台是用木板搭建成的,每年的戏剧演毕便拆除。解放时期,舞台是用土堆砌成的。这两个时期戏台都有坍塌的危险,使得雷剧演出期间常因天气变化的缘故而被迫暂停。另外,每年的新建和拆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为了报答妈祖的恩情,水尾村村民乐此不疲。所幸的是,近十年来,随着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尾村村民获得较为乐观的经济收入,村民便集资约180万元建起了一座专门用来表演雷剧的文化楼以及为雷剧表演者提供暂住的楼房。用钢筋水泥建成的文化楼再也不用随着雷剧表演的结束而被拆除,给雷剧表演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展示舞台。 3.配合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使当地妈祖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水尾渔村妈祖民俗于2013年3月10 号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法人代表陈光福的引导下撰写在“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并于2015年5月份被批准为“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在成功申报了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水尾村极有可能获得上级部门的拨款,以便更好地修缮妈祖庙。目前也积极申报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倘若如愿,他们将可以得到更多的资助和扶持来弘扬传承妈祖文化,而妈祖文化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近年,他们还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工作,提供本村妈祖文化的史料,如王孝先生执笔题名的“徐闻妈祖诞”,收录进《徐闻民俗》一书中[4]。
二、妈祖文化在水尾村传承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探究
(一)语言和交通带来传播不便
在本调研小组的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徐闻水尾村村民使用的方言叫做雷州话,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别。另外,我们从村民手中得到的一手资料——水尾渔村妈祖民俗的宣传光盘中发现,光盘里的视频使用雷州话配音,也没有中文字幕,这大大缩小了宣传光盘的使用价值。毫无疑问,语言是村民向外来游客推广当地妈祖文化的一大阻碍。同时,交通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游客前往此地的步伐。一路须多次转车,路况颠簸,路途的遥远和疲乏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说交通方面的困难一样影响着水尾妈祖文化的向外传播,影响着拟开发的与妈祖文化相衔接的旅游业。
(二)信息时代的冲击
水尾渔村渔家祭祀妈祖民俗的各种仪式活动,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而每一代人的继承难免带有时代的印记,对其有所扬弃。如今社会科技发达,网络普及。生活在信息时代的青年人崇尚科学,不喜跟先辈学习旧传统文化。因此,对于传承下来的妈祖文化,青年人的热忱度不高,对妈祖的信奉意识也有所降低,因而妈祖民俗在水尾村有青黄不接的危险性。
(三)地方机关部门需加强重视
本小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县一级的文化部门对徐闻各地区的妈祖文化有一定的统筹了解和组织作用。例如,有步骤地成功将水尾村妈祖文化申请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录制宣传片的举措和举办培训班的计划等来扩大水尾村妈祖文化的影响力,进而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优厚的资金援助,投放于水尾村妈祖文化的进一步建设。然而镇级的相关保护单位却表示他们还未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妈祖文化的保护工作还未提上日程。这样不免会给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破坏保护妈祖文化的完整性和统筹性。
(四)徐闻除水尾村外妈祖习俗的地方文化意识不强
根据本小组的调查,徐闻其他信仰妈祖的村子里,妈祖文化发展的状况普遍不如水尾村。例如在我们的实践基地角尾乡中心小学,坐落有一座娘皇庙,因使用了妈祖庙的别称而被当地人误认为不是妈祖庙,而据徐闻县文化馆前馆长王孝先生口述,当地的娘皇庙就是妈祖庙。在徐闻县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缺少对妈祖文化的了解;而在少部分有所了解的人群中,他们的态度是淡然视之。
因为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语言的差异以及缺乏外力的推动,徐闻其他地区与水尾村缺少妈祖礼俗的借鉴交流,也缺少彼此信仰的精神熏陶。目前水尾村妈祖文化已经成功申报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势头可观,这就意味着,在将来更多的妈祖文化活动中,政府政策举措会向水尾村倾斜,水尾村也会获得更多支持和物质帮助,而水尾村外的其他地区会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如果群众自发的力量不够强大,妈祖文化在这些地区会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一边流传,一边流失。
(五)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局限性
1.传承发展在意义层面的局限性
水尾村对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是局限于保护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没有从深度上挖掘这份文化背后的深刻涵义——继承和发扬妈祖的传统美德。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人只是听闻妈祖,或是在电视上看过妈祖的电视剧,鲜少有人知道妈祖的历史渊源,即使是本村信仰妈祖的信众,都只是将妈祖作为一种祈求平安富贵的神灵供奉着。
在當代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现今,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保护好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更是要将其中的精神内涵提炼出来,并加以传承和发扬。而妈祖文化最有价值的传承意义就是其本身具有的教化作用,其中囊括的真、善、美更是人们迫切的精神需求。
2.传承发展在衍生上的局限性
在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挑战下,于2013年习主席相继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这一全新宏伟的战略构想的提出,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也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而恰好徐闻是在这条经济丝路上的一个小支点,这无疑是给了徐闻一个极好发展的战略机遇,如果能抓住这个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徐闻的经济发展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大突破。从哲学上看,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发达的经济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坚实后盾。据在水尾村的实地调查得知,政府并没有向民众普及相关的政策信息,因而水尾村在近几年的妈祖文化发展规划中并没有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发展经济文化。其次,妈祖已成为中国台湾与大陆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因此水尾村发展妈祖文化的规划进程中,应该放眼局外,通过文化之间的交流推动与周边的经济往来,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贡献。
三、信息时代下妈祖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妈祖庙、文化楼等相关建筑的重建更新
妈祖庙、文化楼是妈祖文化的物质载体,从一个地区妈祖庙的修建和保护情况就可以大概知道当地妈祖文化的发展状况。拿水尾村的文化楼来说,那里的文化楼是新建的,表演雷剧的灯光不是临时搭建的,而是常年固定在舞台两侧。文化楼内部布置精致,东西摆放有条不紊,给雷剧表演者提供便利,也给雷剧观赏者更好的视觉感受。水尾村专门在文化楼附近建的楼房,解决雷剧表演者的暂住问题。除此之外,水尾村民众还计划在妈祖庙和文化楼之间建造观众席,方便村民观剧。可见,妈祖诞、雷剧表演等传统习俗在当地相当成熟,当地民众重视程度高,配置设施也相当齐全。 (二)当地群众应该增强对妈祖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一个地方的民俗显示了这个地方的精神内涵,一个地区能够信仰同种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显示了这个城市、村庄的凝聚力。保护和传承妈祖,不仅可以丰富文化生活和充实精神世界,还可以结合文化楼、妈祖庙打造旅游景点,为村民带来经济效应。本小组在水尾村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水尾村村民对拥有的妈祖文化的保护信念非常强,几乎每家每户都购买了价值百元的由徐闻县西连镇水尾村委会负责出版的《水尾妈祖信俗—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书,并且传唱着歌曲《水尾渔村,我们爱恋的家园》。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村民无不流露出对妈祖文化发展盛况的自豪,他们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还详细地给我们解释书中的精彩之处。这种对共同拥有的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村民团结一致,并逐步协助村干部推行打造旅游业的计划,从民风、经济发展上看,水尾渔村都是欣欣向荣。
(三)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传承妈祖文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有特色的文化才会被认同,才有存在的价值。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才能使文化生辉。对于水尾村而言,该村根据自身特点,建设了长达百米的伸进海里的水泥路,因而在妈祖诞时期,经过水泥路进行巡海活动成了该地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对于建设旅游区,该地村民根据生活的经验提出要解决渔场的腥臭问题、保护珊瑚、建设休闲娱乐设施等实用建议。
(四)积极在当地成立传承和保护小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规定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政府层级、程序规范以及对名录项目的各种保护措施,并确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制度[5]。
水尾村作为有鲜明特色的遗产保护区域,在地方政府方面,徐闻县政府、镇政府保护妈祖庙和传统礼俗,指定传承人,设定保护措施和预期目标的计划,完善有关保障措施,让文化的传承把握在规划之中,形成向心的领导力,在原有基础上,向上级申请水尾妈祖文化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领导创新丰富妈祖诞、百鸡宴等传统的祭祀方式,结合村民的意见和力量,适应新时代保护和传承的脚步。在地方精英方面,培养当地有较高素质的村民和高素质的队伍,完善当地特色的妈祖信俗,配合收集资料修订典册书籍,拍摄宣传视频,主持妈祖诞、海祭等祭祀典礼。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当地文化局、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部门取得沟通联系,通过多渠道如网站、杂志、宣传视频等传播妈祖文化,提高妈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政府应从制度制定与民间活动策划来统筹发展地方妈祖文化
地方政府,应在制定政策规划方面,做出既有利于水尾妈祖文化进一步发展又有利于统筹徐闻其他区域发展的合理倾斜,在提供一个地方文化发展机遇的同时带给其他地方平等发展机会。提高整体妈祖民俗品牌的知名度,为地方文化意识较弱的村庄和地区举办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指导,探寻特色发展道路。向群众普及文化经济发展的知识和国家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要求群众参加文化培训等,带动群众群策群力,促进当地妈祖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多渠道获得社会更大范围的物质支持,如水尾村的妈祖文化辐射范围非常广,不仅当地村民捐款祭祀,许多外地商人、渔民都会带着祭祀品前来向妈祖祈福。在民间活动策划方面,发动群众的力量,有关负责人收集群众对妈祖诞、百鸡宴、海祭等祭祀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开创祭祀庆典的新形式、新方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地方妈祖文化。加强活动宣传,在贫困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带动各地民众积极组织参与妈祖诞等活动[5]。
(六)整合信息网络资源来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
网络智能水平不断提高,网络平台与旅游业的融合必然改变传统的旅游宣传模式、出游方式和开发模式。想要提高徐闻特色地方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找好核心位置,徐闻在文化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应重点发展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旅游业。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上搜索“徐闻旅游”,可以看到大量的相关网页,然而仅靠网络宣传是不到位的,也是不够的,徐闻旅游产业需要进一步扩大网络的宣传空间,创新宣传的内容,如除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利用新浪、搜狐、网易等传播徐闻时事新闻,发布旅游攻略等。开发网络旅游,搭建多种旅游平台,形成良好的开发环境。除此之外,通过光盘、出版书籍、旅游杂志的途径推广妈祖文化,增强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等历史事实的融合,提高妈祖文化的知名度。建立视频馆,播放妈祖的起源、传入、发展、未来建设的有关知识,向游客展示当地祭祀活动的盛况,结合介绍附近珊瑚海、登楼角等特色资源等。根据沿海的特点,利用便利的交通,在庙宇附近扩建旅游区,增加游览点,保护自然生长的红树林和珊瑚景觀,在海边种植风情树和修建观海长廊,设立文化博物馆等,建设娱乐设施,形成有格局的旅游景点。
(七)联结闽南文化资源,推动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前几年,为期七天的“雷州半岛闽南文化交流会”开幕仪式在徐闻举行。海峡两岸文化界名流荟萃、精英云集,共同追寻和探讨闽南文化渊源和发展前景,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推动湛台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是徐闻县、湛江市乃至广东省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大喜事、大盛会,同时也是推广宣扬妈祖文化的大好时机,因而在徐闻各地的有妈祖信仰之地可以以水尾村的妈祖文化建设为鉴,赋予妈祖文化以更深刻的涵义,为徐闻县整合各地妈祖文化及联结闽南文化资源而出力,抢抓机遇,因势利导,掀起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新高潮,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贸发展相结合,推动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建设有徐闻特色的国际旅游半岛,也可以借此进一步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靠拢。[6]
四、结论
在探悉信息时代下徐闻县水尾村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保护过程中,我们深知,一份历史悠久的具有教化意蕴的文化能被很好地保存至今实不容易,所以作为当代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者,更要以拥有这份文化而感到欣喜和自豪,也要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知晓和获悉妈祖文化,学识妈祖的优良品德。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部分人努力的结果,需要的是更多的人参与,有当地信仰妈祖文化的信众、政府部门,还有相关文化保护工作者。当然,弘扬和传承妈祖文化,扩大其影响力,需要量力而行、理性对待。
参考文献:
[1]邓碧泉,柯锦湘主编.湛江文史系列丛书(宗教文化)[M].岭南: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
[2]王丽梅.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社会功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1).
[3]水尾渔家妈祖信俗.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光碟).
[4]张世越主编.徐闻民俗[M].湛江:徐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8.
[5]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章)[M].法律出版社,2011.
[6]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推动徐闻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http://www. xc.xwie.com/tour/kk/about/20101207/374.html.
【关键词】信息时代;妈祖文化;徐闻县水尾村;传承发展状况;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妈祖原名林默,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等地区信仰的海神,是历代航海员、旅客、出海商人、渔民共同信仰的神祇。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国内建有妈祖庙30多座,主要分布在锦和、和安、前山、新寮、水尾、西连、迈陈、龙塘等沿海村庄。[1]这些妈祖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庙宇的建设及香火的延续中慢慢地形成了稳固的妈祖信仰,成为沿海人们膜拜的精神文化。但是,面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妈祖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如何?是否具有完整性和统筹性?其社会价值又有怎样的提升与改变?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妈祖文化又该如何与之相融?为此我们以徐闻县水尾村的妈祖文化作为典型个案,展开调查,深入探究信息时代下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及其保护途径。
一、徐闻县水尾村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状况
(一)水尾村的历史概况
水尾村位于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西部沿海滨圻。据记载,水尾渔家人的祖先最先踏上这片海湾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他们祖辈从福建莆田沿着海岸线捕鱼而迁徙,先居遂溪县红坎村,清康熙年间先后有六户渔家到水尾海湾捕鱼,他们惊讶于这片海湾优越的地理位置,遂择此居住。因这片海湾位于雷州半岛西部尾端,故名曰水尾村。又因居民多以捕鱼为生,而称为水尾渔村。
(二)妈祖文化传入水尾村
水尾渔村敬仰妈祖的民俗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相传有一天清晨,上天呼啸一声落下一香炉,并有神降附三个童身,说是福建湄洲妈祖和姐妹招宝夫人、青惠夫人择福地降临,护航庇佑子民安居乐业。村民们惊喜万分,认为这是上天恩赐的保护神,于是他们虔诚敬奉妈祖,并于清雍正年间建庙,供奉着妈祖及其姐妹三位神灵,俗称“三婆庙”,己有280多年的历史。当然,这是妈祖文化传入水尾村的佳传,具体如何,有待考证。
(三)妈祖文化在水尾村得以发展的条件及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
水尾村三面环海一面山坡,西濒北部湾公海,南临许家港,北靠北栋海湾,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港湾。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水尾村靠海吃饭的生存方式。对于当地村民来讲,妈祖在他们心中是最值得瞻敬的神灵,因为妈祖不但保佑陈、刘、吴、冯四家族的子子孙孙平安健康,而且还庇佑他們出海捕鱼顺利归来。靠海吃饭的生存状况使得村民的妈祖文化信仰观念特别强烈,从而形成了更为浓厚淳朴的妈祖文化氛围。
2.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传承方式
水尾渔村始建于清初,是祖辈从福建莆田沿着海岸线捕鱼而迁徙过来的,根据民间的说法,福建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水尾村的妈祖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在逝去的岁月中以“百鸡宴”“巡海”等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发扬妈祖文化,使得妈祖文化从未间断与衰落。
3.渔业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近年来水尾村鱼类产量逐年增加,经济收入的提高促进了妈祖寺庙的建设以及相关保护措施的落实。
4.较为便捷的交通
在近几十年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村民们自发图强努力开荒、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水尾村渐渐发展起来,一改以前落后的农村面貌,从前泥泞不堪的红土路渐变为宽敞的水泥路,尤其是“三通改造”,广海铁路、广海高速公路与县乡交通线相连[2],大大方便了水尾村村民的外出,同样也为慕名而来的香客提供了方便,为妈祖民俗的香火延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妈祖习俗在水尾村的社会功能探析
徐闻县水尾村妈祖文化的进一步探究,具有充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国家政策层面,得以对接一带一路政策、海洋文化发展策略;在地方文化保护层面,具有深层的非物质文化的学术意义和地方民俗文化保护的实践意义;在文化教化方面,加强了当地居民对共同拥有的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构建和谐新农村,促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同时也能加强外来人员与本村的联系,避免了封闭式的农村发展模式,促进了地方文化与经济结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增多了经济增长的渠道。
(五)水尾渔村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
水尾村村民目前对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情况有以下三点。
1.修缮妈祖庙
早年间,水尾村妈祖寺庙在经历几百年风霜雨露的侵蚀下,失去了当年新建时的伟观。后来,在村委会的积极带领下,全村村民共同出力,筹集资金重修妈祖庙,才有了现今出现在村民面前的、保存得相对完好的妈祖庙,而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以流传,也使得水尾村妈祖护航的声名远播,远近渔民船家纷纷前来敬拜,祈求妈祖庇佑,寺庙内长年香火不断。
2.修建文化楼
为报答妈祖恩情,水尾村每年皆请人表演雷剧,以此庆祝妈祖的诞辰,渐已衍生为一种无可替代的传统习俗,而表演雷剧的戏台有一段历史的演变过程:解放前,舞台是用木板搭建成的,每年的戏剧演毕便拆除。解放时期,舞台是用土堆砌成的。这两个时期戏台都有坍塌的危险,使得雷剧演出期间常因天气变化的缘故而被迫暂停。另外,每年的新建和拆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为了报答妈祖的恩情,水尾村村民乐此不疲。所幸的是,近十年来,随着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尾村村民获得较为乐观的经济收入,村民便集资约180万元建起了一座专门用来表演雷剧的文化楼以及为雷剧表演者提供暂住的楼房。用钢筋水泥建成的文化楼再也不用随着雷剧表演的结束而被拆除,给雷剧表演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展示舞台。 3.配合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使当地妈祖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水尾渔村妈祖民俗于2013年3月10 号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法人代表陈光福的引导下撰写在“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并于2015年5月份被批准为“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在成功申报了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水尾村极有可能获得上级部门的拨款,以便更好地修缮妈祖庙。目前也积极申报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倘若如愿,他们将可以得到更多的资助和扶持来弘扬传承妈祖文化,而妈祖文化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近年,他们还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工作,提供本村妈祖文化的史料,如王孝先生执笔题名的“徐闻妈祖诞”,收录进《徐闻民俗》一书中[4]。
二、妈祖文化在水尾村传承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探究
(一)语言和交通带来传播不便
在本调研小组的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徐闻水尾村村民使用的方言叫做雷州话,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别。另外,我们从村民手中得到的一手资料——水尾渔村妈祖民俗的宣传光盘中发现,光盘里的视频使用雷州话配音,也没有中文字幕,这大大缩小了宣传光盘的使用价值。毫无疑问,语言是村民向外来游客推广当地妈祖文化的一大阻碍。同时,交通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游客前往此地的步伐。一路须多次转车,路况颠簸,路途的遥远和疲乏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说交通方面的困难一样影响着水尾妈祖文化的向外传播,影响着拟开发的与妈祖文化相衔接的旅游业。
(二)信息时代的冲击
水尾渔村渔家祭祀妈祖民俗的各种仪式活动,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而每一代人的继承难免带有时代的印记,对其有所扬弃。如今社会科技发达,网络普及。生活在信息时代的青年人崇尚科学,不喜跟先辈学习旧传统文化。因此,对于传承下来的妈祖文化,青年人的热忱度不高,对妈祖的信奉意识也有所降低,因而妈祖民俗在水尾村有青黄不接的危险性。
(三)地方机关部门需加强重视
本小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县一级的文化部门对徐闻各地区的妈祖文化有一定的统筹了解和组织作用。例如,有步骤地成功将水尾村妈祖文化申请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录制宣传片的举措和举办培训班的计划等来扩大水尾村妈祖文化的影响力,进而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优厚的资金援助,投放于水尾村妈祖文化的进一步建设。然而镇级的相关保护单位却表示他们还未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妈祖文化的保护工作还未提上日程。这样不免会给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破坏保护妈祖文化的完整性和统筹性。
(四)徐闻除水尾村外妈祖习俗的地方文化意识不强
根据本小组的调查,徐闻其他信仰妈祖的村子里,妈祖文化发展的状况普遍不如水尾村。例如在我们的实践基地角尾乡中心小学,坐落有一座娘皇庙,因使用了妈祖庙的别称而被当地人误认为不是妈祖庙,而据徐闻县文化馆前馆长王孝先生口述,当地的娘皇庙就是妈祖庙。在徐闻县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缺少对妈祖文化的了解;而在少部分有所了解的人群中,他们的态度是淡然视之。
因为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语言的差异以及缺乏外力的推动,徐闻其他地区与水尾村缺少妈祖礼俗的借鉴交流,也缺少彼此信仰的精神熏陶。目前水尾村妈祖文化已经成功申报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势头可观,这就意味着,在将来更多的妈祖文化活动中,政府政策举措会向水尾村倾斜,水尾村也会获得更多支持和物质帮助,而水尾村外的其他地区会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如果群众自发的力量不够强大,妈祖文化在这些地区会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一边流传,一边流失。
(五)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局限性
1.传承发展在意义层面的局限性
水尾村对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是局限于保护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没有从深度上挖掘这份文化背后的深刻涵义——继承和发扬妈祖的传统美德。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人只是听闻妈祖,或是在电视上看过妈祖的电视剧,鲜少有人知道妈祖的历史渊源,即使是本村信仰妈祖的信众,都只是将妈祖作为一种祈求平安富贵的神灵供奉着。
在當代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现今,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保护好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更是要将其中的精神内涵提炼出来,并加以传承和发扬。而妈祖文化最有价值的传承意义就是其本身具有的教化作用,其中囊括的真、善、美更是人们迫切的精神需求。
2.传承发展在衍生上的局限性
在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挑战下,于2013年习主席相继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这一全新宏伟的战略构想的提出,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也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而恰好徐闻是在这条经济丝路上的一个小支点,这无疑是给了徐闻一个极好发展的战略机遇,如果能抓住这个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徐闻的经济发展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大突破。从哲学上看,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发达的经济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坚实后盾。据在水尾村的实地调查得知,政府并没有向民众普及相关的政策信息,因而水尾村在近几年的妈祖文化发展规划中并没有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发展经济文化。其次,妈祖已成为中国台湾与大陆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因此水尾村发展妈祖文化的规划进程中,应该放眼局外,通过文化之间的交流推动与周边的经济往来,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贡献。
三、信息时代下妈祖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妈祖庙、文化楼等相关建筑的重建更新
妈祖庙、文化楼是妈祖文化的物质载体,从一个地区妈祖庙的修建和保护情况就可以大概知道当地妈祖文化的发展状况。拿水尾村的文化楼来说,那里的文化楼是新建的,表演雷剧的灯光不是临时搭建的,而是常年固定在舞台两侧。文化楼内部布置精致,东西摆放有条不紊,给雷剧表演者提供便利,也给雷剧观赏者更好的视觉感受。水尾村专门在文化楼附近建的楼房,解决雷剧表演者的暂住问题。除此之外,水尾村民众还计划在妈祖庙和文化楼之间建造观众席,方便村民观剧。可见,妈祖诞、雷剧表演等传统习俗在当地相当成熟,当地民众重视程度高,配置设施也相当齐全。 (二)当地群众应该增强对妈祖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一个地方的民俗显示了这个地方的精神内涵,一个地区能够信仰同种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显示了这个城市、村庄的凝聚力。保护和传承妈祖,不仅可以丰富文化生活和充实精神世界,还可以结合文化楼、妈祖庙打造旅游景点,为村民带来经济效应。本小组在水尾村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水尾村村民对拥有的妈祖文化的保护信念非常强,几乎每家每户都购买了价值百元的由徐闻县西连镇水尾村委会负责出版的《水尾妈祖信俗—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书,并且传唱着歌曲《水尾渔村,我们爱恋的家园》。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村民无不流露出对妈祖文化发展盛况的自豪,他们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还详细地给我们解释书中的精彩之处。这种对共同拥有的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村民团结一致,并逐步协助村干部推行打造旅游业的计划,从民风、经济发展上看,水尾渔村都是欣欣向荣。
(三)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传承妈祖文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有特色的文化才会被认同,才有存在的价值。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才能使文化生辉。对于水尾村而言,该村根据自身特点,建设了长达百米的伸进海里的水泥路,因而在妈祖诞时期,经过水泥路进行巡海活动成了该地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对于建设旅游区,该地村民根据生活的经验提出要解决渔场的腥臭问题、保护珊瑚、建设休闲娱乐设施等实用建议。
(四)积极在当地成立传承和保护小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规定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政府层级、程序规范以及对名录项目的各种保护措施,并确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制度[5]。
水尾村作为有鲜明特色的遗产保护区域,在地方政府方面,徐闻县政府、镇政府保护妈祖庙和传统礼俗,指定传承人,设定保护措施和预期目标的计划,完善有关保障措施,让文化的传承把握在规划之中,形成向心的领导力,在原有基础上,向上级申请水尾妈祖文化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领导创新丰富妈祖诞、百鸡宴等传统的祭祀方式,结合村民的意见和力量,适应新时代保护和传承的脚步。在地方精英方面,培养当地有较高素质的村民和高素质的队伍,完善当地特色的妈祖信俗,配合收集资料修订典册书籍,拍摄宣传视频,主持妈祖诞、海祭等祭祀典礼。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当地文化局、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部门取得沟通联系,通过多渠道如网站、杂志、宣传视频等传播妈祖文化,提高妈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政府应从制度制定与民间活动策划来统筹发展地方妈祖文化
地方政府,应在制定政策规划方面,做出既有利于水尾妈祖文化进一步发展又有利于统筹徐闻其他区域发展的合理倾斜,在提供一个地方文化发展机遇的同时带给其他地方平等发展机会。提高整体妈祖民俗品牌的知名度,为地方文化意识较弱的村庄和地区举办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指导,探寻特色发展道路。向群众普及文化经济发展的知识和国家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要求群众参加文化培训等,带动群众群策群力,促进当地妈祖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多渠道获得社会更大范围的物质支持,如水尾村的妈祖文化辐射范围非常广,不仅当地村民捐款祭祀,许多外地商人、渔民都会带着祭祀品前来向妈祖祈福。在民间活动策划方面,发动群众的力量,有关负责人收集群众对妈祖诞、百鸡宴、海祭等祭祀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开创祭祀庆典的新形式、新方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地方妈祖文化。加强活动宣传,在贫困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带动各地民众积极组织参与妈祖诞等活动[5]。
(六)整合信息网络资源来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
网络智能水平不断提高,网络平台与旅游业的融合必然改变传统的旅游宣传模式、出游方式和开发模式。想要提高徐闻特色地方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找好核心位置,徐闻在文化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应重点发展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旅游业。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上搜索“徐闻旅游”,可以看到大量的相关网页,然而仅靠网络宣传是不到位的,也是不够的,徐闻旅游产业需要进一步扩大网络的宣传空间,创新宣传的内容,如除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利用新浪、搜狐、网易等传播徐闻时事新闻,发布旅游攻略等。开发网络旅游,搭建多种旅游平台,形成良好的开发环境。除此之外,通过光盘、出版书籍、旅游杂志的途径推广妈祖文化,增强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等历史事实的融合,提高妈祖文化的知名度。建立视频馆,播放妈祖的起源、传入、发展、未来建设的有关知识,向游客展示当地祭祀活动的盛况,结合介绍附近珊瑚海、登楼角等特色资源等。根据沿海的特点,利用便利的交通,在庙宇附近扩建旅游区,增加游览点,保护自然生长的红树林和珊瑚景觀,在海边种植风情树和修建观海长廊,设立文化博物馆等,建设娱乐设施,形成有格局的旅游景点。
(七)联结闽南文化资源,推动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前几年,为期七天的“雷州半岛闽南文化交流会”开幕仪式在徐闻举行。海峡两岸文化界名流荟萃、精英云集,共同追寻和探讨闽南文化渊源和发展前景,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推动湛台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是徐闻县、湛江市乃至广东省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大喜事、大盛会,同时也是推广宣扬妈祖文化的大好时机,因而在徐闻各地的有妈祖信仰之地可以以水尾村的妈祖文化建设为鉴,赋予妈祖文化以更深刻的涵义,为徐闻县整合各地妈祖文化及联结闽南文化资源而出力,抢抓机遇,因势利导,掀起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新高潮,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贸发展相结合,推动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建设有徐闻特色的国际旅游半岛,也可以借此进一步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靠拢。[6]
四、结论
在探悉信息时代下徐闻县水尾村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保护过程中,我们深知,一份历史悠久的具有教化意蕴的文化能被很好地保存至今实不容易,所以作为当代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者,更要以拥有这份文化而感到欣喜和自豪,也要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知晓和获悉妈祖文化,学识妈祖的优良品德。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部分人努力的结果,需要的是更多的人参与,有当地信仰妈祖文化的信众、政府部门,还有相关文化保护工作者。当然,弘扬和传承妈祖文化,扩大其影响力,需要量力而行、理性对待。
参考文献:
[1]邓碧泉,柯锦湘主编.湛江文史系列丛书(宗教文化)[M].岭南: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
[2]王丽梅.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社会功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1).
[3]水尾渔家妈祖信俗.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光碟).
[4]张世越主编.徐闻民俗[M].湛江:徐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8.
[5]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章)[M].法律出版社,2011.
[6]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推动徐闻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http://www. xc.xwie.com/tour/kk/about/2010120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