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的几点思考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大考(诸如期中、期末考试)过后,总要发点“奖品”给优秀学生的。笔者所发的奖品与其他教师或班主任所发奖品有些差异,一律是“精神粮食”——书籍。
  手头上有几本作文选之类的杂志,是去年所教班级的学生发表的习作,或报刊寄来的样刊;还有几本《读者》、《青年文摘》、《百科知识》等杂志,一共20余本,笔者把这些书放在讲台上,让这次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任选一本,成绩最好的具有优先选择权。
  第一名是个很勤奋的女生,是不需要教师督促就能够百分之百完成作业的那种,她眼睛有点近视,但是没有戴眼镜,走上来看了看讲台上的书籍,第一句话是:“有作文书吗?”笔者有点吃惊:“看看其他杂志不好吗?”她说:“我的作文不好。”言外之意就是她看了作文书就能提高作文成绩,进而提高语文成绩……
  后来的几位学生也对作文书情有独钟,那些拿到“闲书”的学生似乎有点失落。看到此种情景,笔者真是感慨万千。
  笔者原本以为学生会对《读者》之类的书籍比较喜爱,因为在平时,学生是舍不得花钱买资料的,并且他们平时“偷看”点“闲书”也会被班主任批评,或没收书籍或责其写出“深刻”检讨。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真的想为学生提供点阅读的资料,以便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其知识,提升其文学素养。然而却是不止一位学生充满期待的问:“有作文书吗?”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
  笔者所在学校有一文学社,每月出版一期刊物,有些文学社成员的作文水平很高,在省级以上刊物经常有文章发表。但这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加入文学社了,平常作文课都是应付,更别提下课后自由自主写作了。有次笔者在课堂上说:“请大家认真对待这次作文,写得好的可以在我们文学社报纸上发表。”下面就有学生说:“发表又有什么用?”是的,有什么用呢?高考又不会加分,只要与高考无关,一切都可能被学生视为“无用”。
  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呢?在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多阅读,多欣赏,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文学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阅读就是开掘这个宝藏。每一次阅读,就是人的心灵与伟大智慧的一次对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中能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通过广泛的阅读,既学会了欣赏,又培养了阅读情感,开发学生的阅读智慧,学生具备了这些,就具备了学习智慧、生活智慧、人生智慧,当然也就具备了写作的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做到“腹有诗书”,有了“源头活水”,也就不再惧怕写作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做到“得心应手”了。
  二、用心感受生活,积极体验生活,拓宽写作源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
  作为一名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要想写出鲜活的文章,更应该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学生已经脱离了生活,被关进了“象牙塔”,抬头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没有机会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摆脱“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模式,让学生走进鲜活的世界,体验世界的丰富多彩,养成细腻观察和敏感体验生活的能力。
  三、给学生一个恰当的写作定位,让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个提高
  作文教学的前提与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对内在的生活和个性智慧的还原和展示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能力和技巧,完成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不是“为文造情”,也不是无病呻吟。
  当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索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时,他就需要有一种方式来向这个世界袒露襟怀,展示才智。他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与他人进行精神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方式主要就是写作。对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写作会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和生存的标志,并伴随其天长地久,他能够在写作中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存在或永恒。
  在写作教学中,应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首先是挖掘学生身上的一种潜在的东西,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个性情感,每个人有自己的一个“我”。当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之时,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爱护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掘、调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努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的教育就是让“我”能够在作文中凸显出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写作位置。在个性化的文章中,其实一个独立写作的人也站立起来了,文章当然会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的高考命题趋势已从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能力型,并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化学科高考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备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考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科学性  化学教学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
期刊
【摘要】射击项目的击发动作技术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与提高,本文旨在研究手枪慢射击发之规律、技巧,以提高运动水平  【关键词】射击击发技术方法    射击的基本动作时要举枪、瞄准和击发。正确的举枪为瞄准和击发创造了条件,瞄准又为举枪和击发赋予价值,所以举枪、瞄准和击发三者互为条件、相互联系。但是击发是所有射击动作的终结,击发所产生的发射效果可以反映出举枪、瞄准的正确与否。因此,射击训练就必须抓住这
期刊
化学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与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化学课堂,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下面,笔者结合网络环境与所从事的初中化学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探究基于多媒体环境下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的信息源是课本中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板书和演示等,这是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而在建构性的教学中,学生可以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竞技技术占据了课程的半壁河山,教材内容已远远落后于时代,有些内容显得呆板、生硬、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经过了从喜欢——淡漠-——厌烦——回避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忧虑。新的教学要求,旧的教学模式,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为了摆脱这种宭迫的局面,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各种教改的尝试:选用了一些新的内容,设置了一些新的教法。广大体育教师都在进行着教学改革的探索,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即做好导向、导语、导思、导疑、导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此处姑且称之为“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首先,要做好“减法”。具体来说,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减少教师任务和要求。语
期刊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造诣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的,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
期刊
美术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新课堂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能力。那么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课前准备环节极为重要:以下就从两方面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课前准备环节  新课堂促进教师课堂行为变化,而课堂评价的关注点也不再是看教师教的技巧怎么样,而是在意教师教给学生什么。美术教师若要培养具有自我指导能力的终身学
期刊
【摘要】“美的课堂”是给人以身心愉悦的课堂。美的课堂表现在:课堂内容的美,课堂布局的美,课堂气氛的美,教师语言的美。构建美的课堂首先得抓好师资培训,打造美的教师队伍,其次是组织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美的课堂美的课堂特征美的课堂构建    一、何谓美的课堂  何谓美的课堂?要阐述这个问题,首先得探讨什么是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在和谐。”德国的黑格尔认为:“美在理念的感性显现。”基于
期刊
读完雷夫埃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笔者感慨良多,教育无捷径可走,对雷夫善于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方法、从而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等做法深表认同,也很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效仿学习。   教育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教育需要执著而真诚的付出,需要智慧与无私的爱,只有真正走进每个学生心灵世界,才有可能找到教育每个学生的方法,才有可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教育无
期刊
一场全面、彻底的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对于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的新课程语文实验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就实施新课程改革谈几点体会:  一、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言为心声”。学生要想有所发展,教师要想了解每一个学生,就要让学生大胆表达、善于表达。因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爱说、会说。首先,从自己做起,笔者每天尽量挤出时间跟学生“混”在一起,和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