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长期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也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于是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如:讲授《孔乙己》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学生深入研究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从授课上,应留给学生教学活动的空间、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作者通联:251913山东省无棣县车镇乡中学)
其他文献
小学生语言积累有限,生活经历不够丰富,想象虽然充满活力,但有时又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所以很多小学生在习作上最大的不足就是重点内容不具体。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觉得以下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一.用简单的方式构段  习作总要讲究方法。有的说最先确定中心,有的说最先确定内容。其实,一旦进入到“写”的阶段,最先在习作者头脑中冒出来的,往往是结构问题。如果不掂量这个问题,写着写着,就会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况。
期刊
写作的本质是创造,是一种独创性很强的精神劳动。学生怕写作文,这种现象很普遍。学生每当一提笔,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即使是有东西写,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只见骨头不见肉,显得十分单薄。学生除了社会阅历浅、生活体验少之外,还缺少写作方法上的指导。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观察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我国正在进行着政治、经济的伟大变革,多元化的价值观,复杂的人际交往,都为生活在这个竞争年代的聋哑学生增加心理负荷,而家庭结构的变化,又为聋哑生心理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他们渴望得到信任和理解,希望得到良好的引导和培养。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聋生心理发育急待需要“营养”。而多年来聋生心理教育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之聋哑生由于生理缺陷而带来的心理缺陷未能得到积极应有的补偿,致使聋哑生在接受教育,全面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是比较令人担忧,学生兴趣消减,学习主动性不强,有些班级的数学平均分为十几分,为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效果,巧借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创设问题情境,突破重点、难点,展现知识生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感到数学难学,怕学数学,在课堂
期刊
在当前进行的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中,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行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作为音乐教育,育人是目的,审美是核心;学生是主人,乐学是动力;重要是过程,参与是手段。它通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不少地区已在小学低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否较好地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已成为社会多方面的关注焦点。在此背景下,在此进程中,如何注重消除小学生接触第二语言的消极心理,并在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及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小学生真真切切地学习并运用英语,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直面解读的一个现实命题。  【关键词】培植兴趣 结合实际 环境布置
期刊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远远不够。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  一.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数学教学中,应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和发现,作出合理的猜想,把有关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理解系统。希腊哲学家
期刊
【摘 要】在教学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偏远的农村中学,学生厌学英语现象很严重,不喜欢英语的学生较多。针对这一点,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情感 氛围 兴趣 闪光点 成就感    在我们贫困山区平常的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这些现象:  1.学生普遍厌学英语,课堂上厌学的学生捣蛋现象特多。  2.老师们议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记得《江苏教育》上曾经这样介绍孙老师,他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的课堂上孩子都展现出了:“生气”——生机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灵气”——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动的眼神;“朝气”——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孙老师曾经说过:“给孩子一缕阳光,他们会还你一个灿烂的太阳。”刚读到这句话时,我有些疑惑不解,孩子们真会如此吗?亲眼见证了孙老师的情智课堂后,我不得不感叹:孙老
期刊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揭露了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在艺术手法上,他重视结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说中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不仅“样样都要节省”,“买日用品也是常买减价的,甚至连女儿在大年龄时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