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hrbs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进行了探究,强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有效性。文章拟通过多措并举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质量,构建适合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有效性 探究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落实有效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与其它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材中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是语文与历史的切合点;语文课文体现的人文主义、宗教文化、方言等是语文和地理学科的整合着手处;理科的逻辑推理、论证过程有利于语文学科说明文、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去寻找新信息,长句变短句、语言的归纳整理等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科的教育性,表现的思想道德意识与思想政治学科有一致之处。学科间的合作有着现实基础,是稳妥而有效地进行语文有效性学习的途径。
  2、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有效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他们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听、读是信息的输入,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信息的输出,是听读的发展。听读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说写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听说读写只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和运用才能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灵活运用。都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于知识性相统一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其它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意义。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管提高,各种思潮不断的冲击着我国的大环境。对于初中生而言,包括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娱乐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加强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祖国传统文化熏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是举足轻重的。但长时间以来,语文科目的重要性在初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更是扭转困难。导致很多学校中语文的教学就是为了中考,一切能提高学生成績的方式都是成功的教学方式,而严重忽视了语文科目内在的美。只有多措并举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并有效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3、联系教学实际,引导学生有效性学习
  初中语文“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应满足于“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关键还在于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趣味教学在培养学生产生内在学习驱动型上具有较好效果。趣味教学一般包括例趣、喻趣、形趣等一系列内容,旨在在寓教于乐,学趣并重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学习与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学习《论语》中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来引入课程。教师可以讲关于孔子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并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关于太阳高度角不同造成地球冷热不均的原理;再如学习《孟子》中古文的时候,可以给大家讲孟母孟母为了孟子学习而三迁其居所的故事。以此,既能让学生们既学到了部分历史或文学知识,又能引入课程内容中的正题以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教学正题。实践表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使教学效果远好于单纯灌输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铺设一个宏观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人以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包揽了学生的学,学生学习被动。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教师从以往教知识的定位变为教学生学知识,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让他们自主构建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因为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如果没有顾及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不具备学习能力,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
  5、强化课堂教学,优化学习效率
  结合“新课改”中:“推进素质教育,让课堂活起来的原则和宗旨,初中语文课堂可以适时的将演讲、知识竞赛、话剧、辩论、书法比赛等一系列教学方式引进来,从教学源头上丰富语文课堂,让初中的语文课堂一改“教师讲、学生听”呆板陈旧的面貌,使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们,在激情碰撞中学习知识,升华知识。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通过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演出,加深学生对于文中描写看到于勒前后人物的反差;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的上网、进图书馆、调查等方式查阅资料,包括鲁迅先生的生平、创作的作品,生活的年代以及家庭背景等。最后由教师将这些资料汇总,各小组分组展示,并进行互评打分。这样就能够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达到了自学能力的锻炼与课文背景知识的掌握。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以不断丰富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为途径,逐步的完善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思路。同时,不断摸索和完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式,本身也是对教师自身对语文科目认识的一种凝练与升华,对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
  [2]颜明.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
  [3]李梅.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钻研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有位哲人说过:“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種‘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因而
摘要: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普通存在“重文化、轻思想”的观念,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是干巴巴的说教,其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正确加以引导,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能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来创设情景,传情达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學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
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教材改革的一次突破,一大亮点,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们碰到了诸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什么区别?有的教师说,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玩玩闹闹,太费时间,效果不太好;有的教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复了?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  如何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多数学生怕写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来写作文恐怕是我们极想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说话练习 片段训练 作文讲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人人皆知的诗句,但是,现在已经改版成了“作文之难,难于上蓝天”。其实这也是学生们的心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从听到这话到现在我从未觉得惊奇过,因为我觉得
摘要:现在很多老师借“课改”之东风,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虽然课堂显得活跃了很多,但也有一些偏颇之处,矫枉过正之处值得反思。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误区 反思  由于过去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显得特别沉闷、单调,有很多弊端,所以现在很多老师借“课改”之东风,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虽然课堂显得活跃了很多,但也有一些偏颇之处,矫枉过正之处值得反思。  一、重内容赏析,轻知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教育 以道育人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