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很多老师借“课改”之东风,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虽然课堂显得活跃了很多,但也有一些偏颇之处,矫枉过正之处值得反思。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误区 反思
  由于过去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显得特别沉闷、单调,有很多弊端,所以现在很多老师借“课改”之东风,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虽然课堂显得活跃了很多,但也有一些偏颇之处,矫枉过正之处值得反思。
  一、重内容赏析,轻知识积累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于是一些教师便放弃了过去的“字、词、句、篇”的讲解,抛弃了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有的让学生自读,有的粗略讲一遍大意,便匆匆地开始了对文章内容的讨论、赏析。由于从文章艺术性角度讨论难度较大,所以课堂讨论大多是从思想内容方面入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讨论“蔺相如是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学习《苏武传》就讨论“现实社会中我们应向苏武学习什么”。先是小组讨论,然后每组进行补充,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汇报。就这样,差不多一节课就过去了。文言文教学成了人物分析课,成了思想品德课。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文言知识的积累,然后才是所谓的内容赏析。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著作,基本上都是使用文言文来记述。而学习古汉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后人能读懂这些著作,继承前人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如果连古汉语常用字、词、句及简单的文化常识都没学明白,怎么能读懂这些古人的著作?而在读都读不懂的情况下,何从继承,何从赏析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高中课本选了宋代秦观的《鹊桥仙》一词,其中有这样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中的“金风”指的是什么意思?如解释为“金色的风”显然失当,因为古代“金风”是指秋风。古代阴阳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土分别和方位中的东、南、西、北、中相对应。而木、火、金、水又分别与春、夏、秋、冬相对应。因而古诗文中的“金风”“西风”均代指秋风。由于木主生,金主杀,所以秋风就有能陨群木的肃杀之气而显得悲凉。如王实甫《西厢记》中“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唐代诗人戎昱《宿湘江》中“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诗句中的“西风”“金风”都是指秋风,都是来渲染悲凉气氛的。至此,才算对诗中的“金风”读“懂”了,才算是有了正确而深入的赏析。由此可见,有了这些古代文化知识,才能对这些古诗文进行深入的研读、赏析。目前在大多数中学生连浅显的文言文都读不懂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少一点所谓的研读、赏析,多一点踏踏实实的读书、学习,多一点古汉语知识的积累。
  二、重学生演说,轻教师传授
  由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于是一些教师将很多必要的古汉语知识的讲授也视为“满堂灌”,将必要的诗文背诵也跟“死记硬背”等同,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也是很有害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直延续至今。《师说》中就提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可见古人读他们所处时代之前的书都有困难,更何况我们这些已不用文言文写作的现代人呢?再加上古汉语本身是一种继承性很强的学问,因此本人认为要学好古汉语,也一定要有其特殊的方法,离开必要的“讲授”,必要的“背诵”是绝对不可以的。而我们现在的文言教学,有些教师好象赶潮流一样对待课改,竟不顾学科特点,一味去搞活动。不是分组讨论,就是学生上台演说,有的还要排演课本剧。由于学生缺少古代文化常识,也就很容易把戏剧表演得有些不伦不类,漏洞百出。例如教《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自学后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在演到“将相和”一节时,表演大将廉颇的同学用纸制的头盔作道具,戴在头上来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则头上裹着一条类似陕北农民头上的毛巾,从而引起了哄堂大笑。其实这样的装扮不仅滑稽,也是不符合古代礼仪的。因为武将戴着头盔去拜见蔺相如本身就是对蔺相如的一种不恭敬,古代武将去见敬重的人是要“免胄”的,更何况是去谢罪。而头上裹的头巾古代叫“陌头”,是平民的打扮;做相而不戴冠,跟武将戴头盔一样,同样也是对所接见人的不敬。用此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实在对古汉语学习没有太大帮助,甚至会误人子弟。“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内涵是学习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前提是“我”能学,即学生要有自主学习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有过程的。文言文学习的初期,如果有教师的引领,学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这个“扶”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三、重音像刺激,轻阅读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起来,课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应该有“度”,现在只要去听一节所谓的示范课,总好象去看一场应用声、光、电的比赛,好象谁用的多谁就能取胜一样。不可否认,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直观人物及场景有帮助;但如果把课变得如电影、电视剧一般,那么,也就用直观刺激代替了阅读思考。比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一会是山岩陡壁,一会是清风明月,一会是滔滔江水等,真是画面层出不穷,音乐缭绕于耳,谁还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思考呢?多媒体如果用得不当,对培养学生学习古汉语的诵读能力、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都会有许多负面影响。而在学生掌握积累文言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就更加有限。
  总之,过去古汉语课那种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死气沉沉”的状态,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但我们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千万要注意古汉语自身的学习规律,把握住正确的学习方向,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从教改中得到教改的益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这门课程将会为乡村的孩子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门。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乡村的孩子会走进一个广阔的世界。小学语文是新教材,内容多,知识广,有很多知识离乡村孩子的生活很远,学习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新鲜而又茫然的。为此,在教学中,考虑到教学环境(地处山村又是彝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听、说均是本地的民族方言,对于汉语完全陌生),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学
期刊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低年级儿童正是智力,思维,以及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加上现在孩子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因此,如果从低年级加强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将大有裨益。下面就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谈谈我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亲近孩子,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 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钻研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有位哲人说过:“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種‘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因而
期刊
摘要: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普通存在“重文化、轻思想”的观念,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是干巴巴的说教,其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正确加以引导,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能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来创设情景,传情达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學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
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教材改革的一次突破,一大亮点,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们碰到了诸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什么区别?有的教师说,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玩玩闹闹,太费时间,效果不太好;有的教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复了?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  如何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多数学生怕写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来写作文恐怕是我们极想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说话练习 片段训练 作文讲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人人皆知的诗句,但是,现在已经改版成了“作文之难,难于上蓝天”。其实这也是学生们的心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从听到这话到现在我从未觉得惊奇过,因为我觉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很重要.学案不仅是指教师编制的学习方案,还包括学生的课前预习.但在实践中,关于选的实践却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教师要学会合理、科学地帮助学生掌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