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天文学的女天文学家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m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20世纪宇宙革命的先驱
  在19世纪的世界,女性接受教育并不是一件普遍的事。不过出生于1868年7月4日的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比较幸运,她做牧师的父亲让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92年,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从拉德克利夫学院(现已并入哈佛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她还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学习了天文学课程,并在第二年参加了天文学研究生课程。然而,在上大学后不久就开始的疾病使她几乎完全失聪。
  


  19世纪8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天文台开启了一项记录天空中每个星星的位置、亮度和颜色的巨大项目。当时,天文台主任爱德华·查尔斯·皮克林的助手辞职,毕业后就失业的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于1893年得到了这个职位,负责给世界各地的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星空照片中的恒星计数并编目,但是没有薪水。
  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每天都重复着检查照相玻璃板,然后计算、测量、在登记簿中记录观察结果的工作。这项工作非常乏味,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细心。这些玻璃板非常易损,目前只有约50万张保存了下来。
  大约7年后,她的工作终于得到了认可,成为一名正式的工作人员,每小时的薪水是30美分。然而,与其他女性一样,她被禁止使用望远镜。爱德华·皮克林安排她专门负责在麦哲伦云中寻找变星。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比同一片天空的两张玻璃底片,一张是记录恒星亮度较暗时的负片,一张是记录恒星较亮时的正片。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要将两张底片上的恒星仔细排列,并用放大镜依次检查每颗恒星。这些恒星亮度的任何变化都会表现为较暗恒星周围的白色小
  光晕。如果她发现这类光环,就记录相应的恒星的位置,并调取同一天区数周或数月以来的玻璃底片,寻找其变化规律。
  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非常擅长这项工作。她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法系统地在成千上万的玻璃底片中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此时,她已经完全失聪。据说,皮克林会带领参观者到她工作的地方看她工作,但她因为失聪而对此一无所知。这也正好让她可以更加集中精神工作。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天文学家在给爱德华·皮克林的一封信中说:“利维特小姐在寻找变星这项工作中的角色无人能及。”
  她做这项工作大约有10年,在麦哲伦云中发现了1777颗变星。更天才的是,她发现,恒星较亮时脉冲缓慢,较暗时脉冲迅速。她认为麦哲伦云中的所有恒星与地球的距离应该大致相同,所以如果她知道脉冲率,就可以计算恒星的亮度。她在工作中注意到,小麦哲伦云中的一些变星光变周期越长,绝对星等也越高。如果她能准确地测量这种变星的亮度,就可以计算出那颗恒星或包含这些恒星的星座与我们的距离。所以,只要找到一个准确的光度,这些变星就可以作为标准烛光,测量整个星座的位置。1908年,她在哈佛大学天文观测台发表了初步研究结果。4年后,她写了一份后续文件,证实了她的发现:造父变星从明亮到暗淡的变化呈明显的周期性。
  在利维特之前,天文学家主要用视差来确定恒星之间的距离。使用这个方法,他们要在不同的时间,例如相隔6个月,拍摄同一恒星的图像,然后根据两次拍摄时地球所处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和地球的两个位置与恒星构成的角度来计算地球与恒星的距离。这种方法在计算距地球10万光年以内的恒星的距离时是准确的。


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右)与另一位女天文学家安妮·坎农(左),1913年。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使用视差法在1913年确定了几个造父变星的距离,并校准了利维特定律。现在,天文学家通过测量造父变星的周期和表观亮度,就可以确定其真实亮度,并计算出其
  距离。利用校准后的利维特定律,天文学家可以确定1000万光年之内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在利维特所处的时代,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在1923年至1924年,埃德温·哈勃和米尔顿·赫马森通过设置在威尔逊山上的新的100英寸(254厘米)胡克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暗弱的螺旋形星云仙女座(M31)的造父变星。他们使用利维特的方法确定了仙女座星云的距离,令人惊讶的是,仙女座与我们的距离远达250万光年!銀河系直径只有大约10万光年,所以仙女座不可能位于银河系内,它很可能是一个单独的星系。
  哈勃和赫马森又在其他几个星云中发现了造父变星,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星云也是分离的星系。他们得出结论,银河系只是宇宙中许多星系中的一个!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可见的宇宙中有超过2000亿个星系。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亨利·约瑟夫·爱德华·勒梅特(他还是一名牧师)使用哈勃和赫马森的数据和广义相对论,做出了一个更奇怪的预测——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两年后,哈勃独立发表了星系红移与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1931年,勒梅特提出,我们现在的宇宙始于大爆炸。也就是说,亨利埃塔·斯旺·利维特的突破,开启了20世纪的宇宙革命。
  利维特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发表了大约25篇论文。尽管这样,她一直都只是皮克林的实验室助理, 直到1921年哈罗·沙普利担任哈佛大学天文台的主管,她才被任命为摄影测光部主管。不幸的是,不久之后利维特就死于癌症。
  192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写信给天文台,提名利维特为当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此时,她已经去世3年了。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都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 心理素质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  关键词:中学地理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
期刊
摘 要:回顾本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兢兢业业,以新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估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校本教研。真正做好校本教研这本真经,思维的碰撞使一批年轻的语文教师羽翼渐丰。真正做到了校本教研出发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以下是我們在教学研究中总结的作文教学经验。  关键词:兴趣 创情境 给素材 师生同作 鼓励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點。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激趣 寓教于乐 操作 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期刊
摘 要:阅读能力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的重要能力,也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最便捷的手段。中学生应从精读和泛读两方面努力。所谓精读,就是仔细读,一句话一句话地将结构和意思搞明白。对不明白的词或短语,要翻查辞典,务求弄懂。文章读完后,还要学习归纳、综合和推理判断。写作,可以使我们对英文的掌握更精确,也可以促进听说读的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写英语,开始不要长篇大论,要从写简单句练习起。背诵的好处很多,可以使我们熟悉
期刊
法国普罗旺斯卡马格区是欧洲最早的鸟类保护区之一,这里的泻湖和沼泽地里生活着大约20 000只火烈鸟。它们栖息于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倾,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火烈鳥生性怯懦,喜欢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窝产卵一二枚,卵壳厚,色蓝绿
期刊
一项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开展的新研究称,在地球岁至中年时,由于氧气含量逐渐下降,生物的演化进程被推迟了20亿年。  为弄清氧气含量维持低水平的原因,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计算机模型。该模型显示,早期简单生命的尸体堆积在地表下的沉积岩中。随着地壳运动,这些沉积物逐渐被带到了地表,与氧气发生反应,大气中氧气越多,这种反应就越快,直到氧气被沉积物消耗的速率与在空气中生成的速率达到平衡。后来,随着陆地植物的兴盛
期刊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
期刊
一些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在新西兰底下,有一块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的大陆,并将之命名为西兰蒂亚。该大陆有94%的面积在水下。西兰蒂亚具备地球另外7个洲的所有特征,包括存在不同类型的岩石,以及比周围地区更高的海拔等。这些科学家大多来自新西兰地质学与核
期刊
阿波罗绢蝶是中国最为珍贵的蝶类之一,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翅形浑圆,翅膜五色透明,状如丝绢而得名。翅面常有黑色、红色和蓝色斑点或者斑纹。阿波罗绢蝶棲息于海拔750米至2000米的高山区。一般认为,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但本照片拍摄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时间为2016年7月16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