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缺一不可,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方面政府与市场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从十五世纪至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热门话题。市场先于政府,但市场的毛病由政府来克服,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二难选择中,主张中庸之道。
关键字:政府,市场,关系
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数百年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派对立的观点和主张:即反对政府干预派与赞成政府干预派两派,反对政府干预派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经济调节作用;赞成政府干预派则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反对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这两种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此消彼长,相互促进了,为共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孕育了混合经济的产生,有机的结合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模式。
一.政府与市场的内涵
政府,从广义来讲泛指一切国家机关的统称,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總统、法院等机构。狭义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政府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执行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表现为统治阶级借助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强迫全社会服从它的统治。它所拥有的是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权利的影响对象涉及全体公民,无一例外;它所制定的各种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和发布的一切行政命令等,所有的政府管理对象都要遵守,即使是统治阶级的成员也不例外。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执行中,不只是消极被动地照章办事,而是积极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的立法和政策制定。
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包括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市场机制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市场主要拥有六大功能,交换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调节功能、约束功能、检验功能以及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
根据西方经济学家对政府与市场历史关系的认识①,其理论演变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主张政府干预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第二阶段: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至20世纪20年代,强调市场作用和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占据主要地位。第三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从分析"市场失灵"出发,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四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一阶段,经济自由主义复兴,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政府行为的内在动机,强调"政府失灵"的可能性,主张重新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新凯恩斯主义以重构凯恩斯微观经济学为出发点,复兴凯恩斯主义,在承认政府失败的可能性的同时,认为政府干预是对未来经济未定的一种投资。
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既希望政府保护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又害怕政府对他们造成威胁。由于资产阶级当时无力完全夺取政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政府加以怀疑与限制,试图排除政治与政府的干扰、获取独立生长的空间。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认为经济与政治是相互独立或者只是通过个人心理间接相关的说法,成为自由主义观点最为明显的要素之一"然而,现实生活中政治与经济却是相互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的。正如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所说,"'经济'是指这么一种行为,它有可能也是政治的行为,只是寻求以特殊的方式实行。"
三.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如果政府对经济过于干预,就会引起政府失灵,政府为了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引起经济关系的扭曲,加剧了市场缺陷和市场紊乱,从而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一种非市场缺陷,而是在现实运行中,人们期望市场做好做不到的事,结果发现政府不仅不能不就市场失灵,反而降低了市场效率。那么政府就管了很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也就是说对政府的作用规范界定不清,在面对越位、错位、缺位是没有很好的进行退位、归为、补位,政府应该在自身有效运行地同时进行宏观上调控、微观上规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的管理。政府应在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为社会公共生活所需要的,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国防、治安、环保等。政府应做好资源配置的职能,如区域间的资源配置,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政府应进行收入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当今社会个人间收人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以至社会不稳定,因此政府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还要把蛋糕分好。
如果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的自由配置的某些领域运行不灵及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将会导致市场失灵。斯蒂格利茨曾提出市场的失灵是由于竞争的缺点所带来的失灵;公共产品的缺失;外部性缺失;不完善的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失业、通货膨胀及失衡;再分配导致的失灵;优值品的失灵。政府可以通过其强制性来稳定经济;提供经济信息;提供公共产品;维护正当的竞争、以及禁止和改善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矫正外部效应;参与某些经济活动改善市场不完全的状态;调节收入分配;针对优值品劣质品引导规制。
当市场遭遇失灵时,政府应当力所能及的承担补充市场的责任;当政府面临失败时,应该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缺一不可。十六大以来政府职能概括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显示了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性,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政治职能而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相对于市场调节而言,政府经济管理必须是占辅导地位的的"有限管理"。有限政府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政治表达。
注释:
①郭小聪,《政府经济学》,1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郭小聪 主编:《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府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作者简介:杨倩(1989-),女,苗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
关键字:政府,市场,关系
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数百年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派对立的观点和主张:即反对政府干预派与赞成政府干预派两派,反对政府干预派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经济调节作用;赞成政府干预派则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反对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这两种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此消彼长,相互促进了,为共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孕育了混合经济的产生,有机的结合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模式。
一.政府与市场的内涵
政府,从广义来讲泛指一切国家机关的统称,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總统、法院等机构。狭义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政府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执行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表现为统治阶级借助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强迫全社会服从它的统治。它所拥有的是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权利的影响对象涉及全体公民,无一例外;它所制定的各种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和发布的一切行政命令等,所有的政府管理对象都要遵守,即使是统治阶级的成员也不例外。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执行中,不只是消极被动地照章办事,而是积极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的立法和政策制定。
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包括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市场机制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市场主要拥有六大功能,交换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调节功能、约束功能、检验功能以及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
根据西方经济学家对政府与市场历史关系的认识①,其理论演变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主张政府干预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第二阶段: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至20世纪20年代,强调市场作用和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占据主要地位。第三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从分析"市场失灵"出发,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四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一阶段,经济自由主义复兴,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政府行为的内在动机,强调"政府失灵"的可能性,主张重新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新凯恩斯主义以重构凯恩斯微观经济学为出发点,复兴凯恩斯主义,在承认政府失败的可能性的同时,认为政府干预是对未来经济未定的一种投资。
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既希望政府保护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又害怕政府对他们造成威胁。由于资产阶级当时无力完全夺取政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政府加以怀疑与限制,试图排除政治与政府的干扰、获取独立生长的空间。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认为经济与政治是相互独立或者只是通过个人心理间接相关的说法,成为自由主义观点最为明显的要素之一"然而,现实生活中政治与经济却是相互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的。正如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所说,"'经济'是指这么一种行为,它有可能也是政治的行为,只是寻求以特殊的方式实行。"
三.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如果政府对经济过于干预,就会引起政府失灵,政府为了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引起经济关系的扭曲,加剧了市场缺陷和市场紊乱,从而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一种非市场缺陷,而是在现实运行中,人们期望市场做好做不到的事,结果发现政府不仅不能不就市场失灵,反而降低了市场效率。那么政府就管了很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也就是说对政府的作用规范界定不清,在面对越位、错位、缺位是没有很好的进行退位、归为、补位,政府应该在自身有效运行地同时进行宏观上调控、微观上规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的管理。政府应在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为社会公共生活所需要的,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国防、治安、环保等。政府应做好资源配置的职能,如区域间的资源配置,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政府应进行收入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当今社会个人间收人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以至社会不稳定,因此政府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还要把蛋糕分好。
如果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的自由配置的某些领域运行不灵及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将会导致市场失灵。斯蒂格利茨曾提出市场的失灵是由于竞争的缺点所带来的失灵;公共产品的缺失;外部性缺失;不完善的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失业、通货膨胀及失衡;再分配导致的失灵;优值品的失灵。政府可以通过其强制性来稳定经济;提供经济信息;提供公共产品;维护正当的竞争、以及禁止和改善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矫正外部效应;参与某些经济活动改善市场不完全的状态;调节收入分配;针对优值品劣质品引导规制。
当市场遭遇失灵时,政府应当力所能及的承担补充市场的责任;当政府面临失败时,应该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缺一不可。十六大以来政府职能概括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显示了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性,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政治职能而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相对于市场调节而言,政府经济管理必须是占辅导地位的的"有限管理"。有限政府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政治表达。
注释:
①郭小聪,《政府经济学》,1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郭小聪 主编:《政府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府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作者简介:杨倩(1989-),女,苗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