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进入新世纪,国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出国留学自上世纪的公派留学方式,发展成为多渠道、多途径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引入了国外的优势教育资源,解决了部分不适应高考制度的学生接受有质量保障的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遇问题,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异体植入的办学性质使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有诸多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特点,本文以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办学为例,对此作出了一些探讨,以期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实践起到一定借鉴作用,以有利于构建和丰富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理论。
[关键词] 合作办学 学生状况 教学改革
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公布为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东部省份众多高校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在合作之路上稳步发展,截至2004年6月国家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全国经过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657个。截至2008年底,各种模式的办学项目已经近千个。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合作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国家政策滞后,中外双方办学目标脱节,办学地域分布失衡,学科专业领域错位和办学层次总体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有诸多论述,本文不再赘述,在此主要谈一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特点与教学中的问题。
二、学生特点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准入机制,使中外合作办学面对的受教育群体大部分是高考失利者,与统招录取学生相比,这部分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自我约束力低
大部分学生纪律意识薄弱,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认识不清,自我放任,约束不够,在困难面前无从下手,缺乏对事情坚持到底的意志力。
(二)自我调节能力差
自以为是,不懂得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工作关系,遇到麻烦绕着走,或者给自己借口推托,缺乏责任感;不明白如何调节身体和心理,多数学生不注重锻炼,身体素质差,生病现象不断,承受挫折能力弱,遇到心理压力不懂如何排解。
(三)集体观念淡薄
以个人为中心,在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绝大多数是自己为重,集体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看重的不是班级、学院的荣辱,侧重的是个人和将来利益。多的是“兄弟之情”,淡的“同窗之谊”。
(四)感性思维活跃
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心直口快,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管理现状
青岛科技大学目前有8个学院有合作办学学生,合作办学形式有学历与非学历两种形式,学历形式招生有本科与专科两个层次,非学历主要为预科班形式进行办学招生。学生管理与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全部由学院承担,非英语性质合作办学班级还要学习第二外语,学习任务有压力也有难度。
(一)教学要求与学习能力脱节
学校对于学历性质的合作办学课程安排基本上与普通本专科学生的一致,由于是同层次的正常录取,理应按照普通本专科层次进行教学计划,但合作办学学生中事实上存在着自我约束力低,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良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进度,导至挂科现象比较严重,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亟需专人管理 明确分工
合作办学学生与普通生相比数量较少,部分学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实行大一统。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欠缺专门的教学秘书和专门的学生管理队伍,从而导致学生管理环节出现衔接不畅。另合作办学国内学阶段缺少优秀的外籍教师让学生在过渡阶段适应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出现在国内几乎不上外方课程,去国外后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三)教学与学生工作考核缺乏独立体系
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特点对管理和教学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学校对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考核过程中实行一刀切,这直接影响着成立合作办学单位的考核结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机制对合作办学团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一定作用,但实行同等考核后的结果无论对管理者还是学生本身都带有一定的努力而又不被肯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合作办学团体,应该建立独立的考核体系,体现鲜明特色,既达到鼓励学生、教育学生,又能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不断提高合作办学质量。
四、应对措施
(一)加大合作办学外籍师资力量引进力度,积极搭建学习过渡平台
合作办学在师资方面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师资结构相对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师资结构相对复杂,是指教师国别和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往往既有中教又有外教,既有全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有时还有短期客座教师等等;人员流动性较大,指外籍教师一般流动性大,也指中籍教师由于合作办学教育普遍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人事制度不同于传统的终身教师聘用制。以上这两点,直接给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对其教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青岛科技大学根据中德合作办学十年来的探索和经验总结,早期引入外方教师,提前介入,鼓励外籍教师坐班主任。专业教学中,大力引进外籍师资讲授强调行业经验和动手操作的课程,同时聘用经验丰富擅长全英文和德语教学的中籍师资讲授基础性质强的课程,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籍教师的整体协同力量,又尊重了各自特性的差异。增加了学生学习适应能力。
(二)坚持宽进严出原则,加强将人性化服务与严格、有序的管理相结合
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收费较高,学生和家长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对之抱有更高的回报期待,这既体现为对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的期待,也体现为对教育服务的期待。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管理培养团队,组织专门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两方面做好工作,设立学业预警,搭设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学习交流平台、教学质量反馈平台。及时掌握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法策略,有效的服务于学生,避免出现各种矛盾现象。对学生日常管理坚持姿态开放,既严格执行教育质量标准,又实现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细微关怀,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在引入国外教学机制前提下,不断创新,打造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创建学校考评框架下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工作考核系统
相较于教育部组织的四年一度的本科教学评估,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和审核还缺乏国际普遍认可的完整指标体系和严密评定标准。在学校内部合作办学教学与管理工作考核体系也有待创建。要谋求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就需要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严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谋求新发展。 教学与管理工作考核体系的建立务必体现过程特色,不仅仅考核结果,还要注重过程考核,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在现有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教学规律,把合作办学层次学生安全迎进来,顺利送出去。
中外合作办学是产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新事物,本身具有探索和创新的性质,我们不断探索、尊重和掌握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特点,才能在实际教学运作和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激活办学新思路,合作办学的目的必须坚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有创新力的高素质人才,坚决摒弃利用合作办学高学费平台收费,搞创收的错误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合作办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勤. 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
[2] 耿殿磊. 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 高教发展与评估
[3] 张卓群.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特点的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A].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2004年版)[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张晋衡.2005中国大学指南(五卷本)[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外综[2006]5号)
[关键词] 合作办学 学生状况 教学改革
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公布为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东部省份众多高校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在合作之路上稳步发展,截至2004年6月国家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全国经过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657个。截至2008年底,各种模式的办学项目已经近千个。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合作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国家政策滞后,中外双方办学目标脱节,办学地域分布失衡,学科专业领域错位和办学层次总体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有诸多论述,本文不再赘述,在此主要谈一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特点与教学中的问题。
二、学生特点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准入机制,使中外合作办学面对的受教育群体大部分是高考失利者,与统招录取学生相比,这部分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自我约束力低
大部分学生纪律意识薄弱,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认识不清,自我放任,约束不够,在困难面前无从下手,缺乏对事情坚持到底的意志力。
(二)自我调节能力差
自以为是,不懂得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工作关系,遇到麻烦绕着走,或者给自己借口推托,缺乏责任感;不明白如何调节身体和心理,多数学生不注重锻炼,身体素质差,生病现象不断,承受挫折能力弱,遇到心理压力不懂如何排解。
(三)集体观念淡薄
以个人为中心,在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绝大多数是自己为重,集体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看重的不是班级、学院的荣辱,侧重的是个人和将来利益。多的是“兄弟之情”,淡的“同窗之谊”。
(四)感性思维活跃
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心直口快,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管理现状
青岛科技大学目前有8个学院有合作办学学生,合作办学形式有学历与非学历两种形式,学历形式招生有本科与专科两个层次,非学历主要为预科班形式进行办学招生。学生管理与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全部由学院承担,非英语性质合作办学班级还要学习第二外语,学习任务有压力也有难度。
(一)教学要求与学习能力脱节
学校对于学历性质的合作办学课程安排基本上与普通本专科学生的一致,由于是同层次的正常录取,理应按照普通本专科层次进行教学计划,但合作办学学生中事实上存在着自我约束力低,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良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进度,导至挂科现象比较严重,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亟需专人管理 明确分工
合作办学学生与普通生相比数量较少,部分学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实行大一统。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欠缺专门的教学秘书和专门的学生管理队伍,从而导致学生管理环节出现衔接不畅。另合作办学国内学阶段缺少优秀的外籍教师让学生在过渡阶段适应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出现在国内几乎不上外方课程,去国外后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三)教学与学生工作考核缺乏独立体系
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特点对管理和教学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学校对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考核过程中实行一刀切,这直接影响着成立合作办学单位的考核结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机制对合作办学团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一定作用,但实行同等考核后的结果无论对管理者还是学生本身都带有一定的努力而又不被肯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合作办学团体,应该建立独立的考核体系,体现鲜明特色,既达到鼓励学生、教育学生,又能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不断提高合作办学质量。
四、应对措施
(一)加大合作办学外籍师资力量引进力度,积极搭建学习过渡平台
合作办学在师资方面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师资结构相对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师资结构相对复杂,是指教师国别和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往往既有中教又有外教,既有全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有时还有短期客座教师等等;人员流动性较大,指外籍教师一般流动性大,也指中籍教师由于合作办学教育普遍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人事制度不同于传统的终身教师聘用制。以上这两点,直接给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对其教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青岛科技大学根据中德合作办学十年来的探索和经验总结,早期引入外方教师,提前介入,鼓励外籍教师坐班主任。专业教学中,大力引进外籍师资讲授强调行业经验和动手操作的课程,同时聘用经验丰富擅长全英文和德语教学的中籍师资讲授基础性质强的课程,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籍教师的整体协同力量,又尊重了各自特性的差异。增加了学生学习适应能力。
(二)坚持宽进严出原则,加强将人性化服务与严格、有序的管理相结合
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收费较高,学生和家长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对之抱有更高的回报期待,这既体现为对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的期待,也体现为对教育服务的期待。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管理培养团队,组织专门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两方面做好工作,设立学业预警,搭设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学习交流平台、教学质量反馈平台。及时掌握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法策略,有效的服务于学生,避免出现各种矛盾现象。对学生日常管理坚持姿态开放,既严格执行教育质量标准,又实现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细微关怀,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在引入国外教学机制前提下,不断创新,打造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创建学校考评框架下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工作考核系统
相较于教育部组织的四年一度的本科教学评估,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和审核还缺乏国际普遍认可的完整指标体系和严密评定标准。在学校内部合作办学教学与管理工作考核体系也有待创建。要谋求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就需要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严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谋求新发展。 教学与管理工作考核体系的建立务必体现过程特色,不仅仅考核结果,还要注重过程考核,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在现有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教学规律,把合作办学层次学生安全迎进来,顺利送出去。
中外合作办学是产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新事物,本身具有探索和创新的性质,我们不断探索、尊重和掌握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特点,才能在实际教学运作和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激活办学新思路,合作办学的目的必须坚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有创新力的高素质人才,坚决摒弃利用合作办学高学费平台收费,搞创收的错误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合作办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勤. 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
[2] 耿殿磊. 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 高教发展与评估
[3] 张卓群.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特点的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A].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2004年版)[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张晋衡.2005中国大学指南(五卷本)[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外综[2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