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作者根据教学经验阐述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识字写字的延伸,作为习作、口语交际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那么,应当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1.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思想动力和关键所在。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学生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课文。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正确理解全篇课文内容。
3.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闲暇出智慧。”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才有可能培养创造力。学生要体验成就感,就希望自己的表现获得认可。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语文教师要注意对有创新性的作品及时地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评价,对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学生给予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多给予肯定,多给予赞扬,使学生处在极大的喜悦与满足的氛围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信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阅读效果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勤于思考,并且笔不离手,随时画出或者摘抄优美的句子或者在自己有疑问、有感触的地方作批注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当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都是有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内,但利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教师真正教书育人的体现。
5.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要使学生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只有对文章的内容真正理解了,才能有自己的认识。当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说出读后的感受。当学生把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时,就真正学会了这篇文章。
6.巧用多媒体,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存在难点,是因为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的中间媒介。如果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那么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的总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开始分析,探讨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甚至是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会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4,10:186-187.
[2]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26:24.
[3]徐友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5:89-90.
[4]张云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6,01:63.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识字写字的延伸,作为习作、口语交际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那么,应当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1.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思想动力和关键所在。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学生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课文。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正确理解全篇课文内容。
3.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闲暇出智慧。”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才有可能培养创造力。学生要体验成就感,就希望自己的表现获得认可。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语文教师要注意对有创新性的作品及时地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评价,对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学生给予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多给予肯定,多给予赞扬,使学生处在极大的喜悦与满足的氛围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信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阅读效果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勤于思考,并且笔不离手,随时画出或者摘抄优美的句子或者在自己有疑问、有感触的地方作批注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当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都是有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内,但利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教师真正教书育人的体现。
5.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要使学生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只有对文章的内容真正理解了,才能有自己的认识。当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说出读后的感受。当学生把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时,就真正学会了这篇文章。
6.巧用多媒体,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存在难点,是因为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的中间媒介。如果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那么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的总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开始分析,探讨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甚至是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会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4,10:186-187.
[2]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26:24.
[3]徐友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5:89-90.
[4]张云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