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技术理解
当一名跳高教练员必须把跳高这项运动的技术掌握清楚、研究透。因为在进行跳高训练时要进行大量技术训练,这样教练员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技术指导,使学生尽快地学习掌握这项技术。
跳高这个项目从动作顺序来分有四个步骤:助跑、起跳、过杆、落地。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1.助跑。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水平速度,从而为起跳服务。根据小学生身体特点我通常采用8~10步助跑。助跑开始时最好采用直线助跑大约4~5步,因为要采用曲线跑,那么随着速度的增加,离心力也加大,这样会加大运动员的负荷,导致起跳腿过早疲劳。进行弧线助跑时,随着速度的加快,离心力的加大,运动员必须身体向内倾斜身体才能得到补偿。这段助跑大约4~6步,要尽量踩在弧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身体内倾,从而避免身体重心左右摇晃。在训练时我常用白灰在地上画出助跑的弧线或者用摆放标志物的方法使学生练好弧线助跑技术。在助跑的最后几步应努力加快节奏,最后一步要离开原来的助跑弧线,迈向弧线的切线上,是整个助跑过程中最快的一步,也是最小的一步,使身体重心横向位移小,增强起跳时身体向上的力量。它的特点是膝部不抬高带动脚底而平向前迈,脚跟外侧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
2.在起跳过程中,腿和两臂的摆动应与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及积极蹬伸动作协调配合。生物力学的研究认为,起跳时的摆动动作,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提高身体离地瞬间身体总重心的高度。
(2)在摆动腿向下加速靠近支撑点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上,对支撑点(起跳腿)有减压的效应,减轻了地面给起跳腿的冲击力;在超越支撑点产生摆动向上加速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下,对支撑点产生加压作用,增大了由起跳腿蹬伸所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有利于提高蹬伸速度;在腿、臂上摆制动时,由于动量的转移,加快了身体重心的运动速度和起跳腿的蹬伸速度。
(3)摆动腿的一侧和起跳腿的一侧支撑形成了旋转力矩,是人体腾空后沿纵轴旋转的动力之一。
摆动动作的上述效应,可以使身体重心获得更大的垂直分速度,应该在起跳中根据这一规律,正确完成腿、臂的摆动动作。
摆臂的方法有两种:交叉双摆臂有助于加大摆动力量;交叉单摆臂有利于加快完成起跳动作。为了加速身体围绕纵轴旋转和防止上体过早地倒向横杆,摆动腿同侧臂的摆动应略高于另一侧臂,并带动肩部越过横杆。在训练过程中我采用双摆臂的动作方法,这样在概念和动作顺序上有利于小学生分清和掌握。
3.过杆。体要直,往上腾,身体空中成反弓。肩后引,髋要挺,杆上身体似桥形。肩臂臀,依次过,腰部用力向上顶。两小腿,要放松,适时轻甩过杆成。
4.落地。双肩沉,领先行,身体成为“L”形。反弓形变正弓,肩、臂依次着垫。
二、注意事项
如果说技术是跳高的基础保障,那么科学训练就是掌握技术的唯一源泉。接下来我就根据自己训练体会谈一谈小学生跳高训练应当注意的问题:
1.始终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
2.跳高这项训练,首先应该是教学而不是训练。因为只有运动员对跳高这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跳高的技术。学生掌握了这项技术才能开展运动训练。所以在开始阶段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学生有了兴趣并与教师产生一定感情时再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3.初学时应以技术为主,特别是基本技术。可以先学分解技术,如过杆挺髋练习,举腿练习,倒体、挺髋、举腿综合练习等。最后再进行完整练习。
4.教练员能够给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动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概念最强,往往最初建立起来的技术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
5.在整个训练周期中,要给运动员进行录像,然后让学生看自己的录像,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技术动作与正确技术之间的差别,强化技术动作概念。
6.先学跑,后学跳,最后学过杆。在训练开始时,不要一开始就学习过杆动作,这样会造成动作脱节。在训练中我常采用8字跑,圆圈跑,同心圆跑,S型跑,J型跑等方法进行辅助练习。起跳方法有1~5步起跳分解练习等。
7.在助跑速度等方面,重点要抓好最后四步速度,同时与起跳技术相结合,这一点要盯住不放。
8.在技术指导时,每个运动员会同时存在几个易犯错误,我们要抓住一个关键的问题,反复强调直到得到改进才能强调其他问题。
9.在改进提高跳高技术的同时不可忽视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性。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高水平地进行全面身体素质练习。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长期系统的练习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10.发展身体素质练习要与改进跳高技术相联系。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一切手段在结构上都应符合跳高技术各阶段的动作特征。如铅球的前、后抛练习表面上与跳高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作用的确是很大,解决了全身协调性和爆发力问题。要在运动状态,反应灵活时安排技术训练,状态差时安排素质训练。
11.作为竞技运动的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是在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突出专项训练。要以速度为中心,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力量训练不可少。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我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克服自身重量的级跳练习,有时也采用轻重量器械的负重练习。如跳上跳下练习、团身跳、各级蛙跳、小杠铃快推。
12.由于跳高技术比较复杂,横杆高度给运动员心理带来压力,特别是小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训练中应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跳跃心理指向,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想象法。让运动员闭目,排除杂念,然后想象自己从准备开始试跳到试跳成功后心里表现。还有激励法,比赛法等。
13.强度和量的安排。学生初学运动技术时,采用小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学生掌握技术后,需要巩固时,采用中等强度和大运动量的训练。学生需要提高运动成绩时要采用大强度小运动量的训练,有时还要包括极限强度训练。极限强度要在运动员状态好时运用,不可多用。
14.在一节训练课中要合理搭配。在力量训练之前,先进行速度或技术练习。在力量练习之后安排游戏和速度耐力练习。在力量与技术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爆发力训练不能同强度大的专项耐力训练安排在一起,投掷练习在力量训练之后。
15.选对运动员。对于小学生选材更重要。应注意先看外部轮廓,身材高,小腿长,脚小,足弓高,髋窄,最后看爆发力。这是基本选材方法,还要注意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
16.要有长期打算,不要急于一时的成绩,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科学训练。
只有对跳高项目的特征规律有了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进行训练,才可能获得小学阶段跳高项目训练的成功。
(作者单位:黑龙江绥芬河市第三小学)
当一名跳高教练员必须把跳高这项运动的技术掌握清楚、研究透。因为在进行跳高训练时要进行大量技术训练,这样教练员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技术指导,使学生尽快地学习掌握这项技术。
跳高这个项目从动作顺序来分有四个步骤:助跑、起跳、过杆、落地。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1.助跑。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水平速度,从而为起跳服务。根据小学生身体特点我通常采用8~10步助跑。助跑开始时最好采用直线助跑大约4~5步,因为要采用曲线跑,那么随着速度的增加,离心力也加大,这样会加大运动员的负荷,导致起跳腿过早疲劳。进行弧线助跑时,随着速度的加快,离心力的加大,运动员必须身体向内倾斜身体才能得到补偿。这段助跑大约4~6步,要尽量踩在弧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身体内倾,从而避免身体重心左右摇晃。在训练时我常用白灰在地上画出助跑的弧线或者用摆放标志物的方法使学生练好弧线助跑技术。在助跑的最后几步应努力加快节奏,最后一步要离开原来的助跑弧线,迈向弧线的切线上,是整个助跑过程中最快的一步,也是最小的一步,使身体重心横向位移小,增强起跳时身体向上的力量。它的特点是膝部不抬高带动脚底而平向前迈,脚跟外侧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
2.在起跳过程中,腿和两臂的摆动应与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及积极蹬伸动作协调配合。生物力学的研究认为,起跳时的摆动动作,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提高身体离地瞬间身体总重心的高度。
(2)在摆动腿向下加速靠近支撑点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上,对支撑点(起跳腿)有减压的效应,减轻了地面给起跳腿的冲击力;在超越支撑点产生摆动向上加速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下,对支撑点产生加压作用,增大了由起跳腿蹬伸所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有利于提高蹬伸速度;在腿、臂上摆制动时,由于动量的转移,加快了身体重心的运动速度和起跳腿的蹬伸速度。
(3)摆动腿的一侧和起跳腿的一侧支撑形成了旋转力矩,是人体腾空后沿纵轴旋转的动力之一。
摆动动作的上述效应,可以使身体重心获得更大的垂直分速度,应该在起跳中根据这一规律,正确完成腿、臂的摆动动作。
摆臂的方法有两种:交叉双摆臂有助于加大摆动力量;交叉单摆臂有利于加快完成起跳动作。为了加速身体围绕纵轴旋转和防止上体过早地倒向横杆,摆动腿同侧臂的摆动应略高于另一侧臂,并带动肩部越过横杆。在训练过程中我采用双摆臂的动作方法,这样在概念和动作顺序上有利于小学生分清和掌握。
3.过杆。体要直,往上腾,身体空中成反弓。肩后引,髋要挺,杆上身体似桥形。肩臂臀,依次过,腰部用力向上顶。两小腿,要放松,适时轻甩过杆成。
4.落地。双肩沉,领先行,身体成为“L”形。反弓形变正弓,肩、臂依次着垫。
二、注意事项
如果说技术是跳高的基础保障,那么科学训练就是掌握技术的唯一源泉。接下来我就根据自己训练体会谈一谈小学生跳高训练应当注意的问题:
1.始终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
2.跳高这项训练,首先应该是教学而不是训练。因为只有运动员对跳高这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跳高的技术。学生掌握了这项技术才能开展运动训练。所以在开始阶段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学生有了兴趣并与教师产生一定感情时再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3.初学时应以技术为主,特别是基本技术。可以先学分解技术,如过杆挺髋练习,举腿练习,倒体、挺髋、举腿综合练习等。最后再进行完整练习。
4.教练员能够给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动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概念最强,往往最初建立起来的技术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
5.在整个训练周期中,要给运动员进行录像,然后让学生看自己的录像,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技术动作与正确技术之间的差别,强化技术动作概念。
6.先学跑,后学跳,最后学过杆。在训练开始时,不要一开始就学习过杆动作,这样会造成动作脱节。在训练中我常采用8字跑,圆圈跑,同心圆跑,S型跑,J型跑等方法进行辅助练习。起跳方法有1~5步起跳分解练习等。
7.在助跑速度等方面,重点要抓好最后四步速度,同时与起跳技术相结合,这一点要盯住不放。
8.在技术指导时,每个运动员会同时存在几个易犯错误,我们要抓住一个关键的问题,反复强调直到得到改进才能强调其他问题。
9.在改进提高跳高技术的同时不可忽视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性。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高水平地进行全面身体素质练习。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长期系统的练习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10.发展身体素质练习要与改进跳高技术相联系。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一切手段在结构上都应符合跳高技术各阶段的动作特征。如铅球的前、后抛练习表面上与跳高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作用的确是很大,解决了全身协调性和爆发力问题。要在运动状态,反应灵活时安排技术训练,状态差时安排素质训练。
11.作为竞技运动的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是在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突出专项训练。要以速度为中心,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力量训练不可少。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我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克服自身重量的级跳练习,有时也采用轻重量器械的负重练习。如跳上跳下练习、团身跳、各级蛙跳、小杠铃快推。
12.由于跳高技术比较复杂,横杆高度给运动员心理带来压力,特别是小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训练中应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跳跃心理指向,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想象法。让运动员闭目,排除杂念,然后想象自己从准备开始试跳到试跳成功后心里表现。还有激励法,比赛法等。
13.强度和量的安排。学生初学运动技术时,采用小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学生掌握技术后,需要巩固时,采用中等强度和大运动量的训练。学生需要提高运动成绩时要采用大强度小运动量的训练,有时还要包括极限强度训练。极限强度要在运动员状态好时运用,不可多用。
14.在一节训练课中要合理搭配。在力量训练之前,先进行速度或技术练习。在力量练习之后安排游戏和速度耐力练习。在力量与技术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爆发力训练不能同强度大的专项耐力训练安排在一起,投掷练习在力量训练之后。
15.选对运动员。对于小学生选材更重要。应注意先看外部轮廓,身材高,小腿长,脚小,足弓高,髋窄,最后看爆发力。这是基本选材方法,还要注意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
16.要有长期打算,不要急于一时的成绩,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科学训练。
只有对跳高项目的特征规律有了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进行训练,才可能获得小学阶段跳高项目训练的成功。
(作者单位:黑龙江绥芬河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