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一课下来,问学生、问同行、问自己,可以明教学的得失,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教学效果必然提高。所以一课三问,作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应成为教师每天的必修课。
关键词:一课三问;专业成长
随着新课程向縱深方向推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学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历练教学技能,提升业务素养。而促进专业素养提高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落实一课三问,即问学生、问同行、问自己。
一、问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更能使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切身感受,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便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变换教学策略,发展教学智慧,所以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问学生就是一种必然。
(一)课后问学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后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看法、感受,体现了师生间关系的平等和民主,学生会觉得得到了尊重,得到了激励。同时师生间的交流不仅能融洽了师生关系----不是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且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反思,清楚自己掌握的程度,明确努力方向,实现教学相长。
(二)课后问学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他的收获就是教师的获得,问学生,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中所设定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课堂教学设计展示情况,,课堂的感受。了解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是否能较好的促进对问题的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了解课堂是否体现了教学原则,是否达到了精讲多练的目的。
(三)课后问学生,有利于师生的角色转换。教师只有蹲下来,才会真正看到与学生眼中一样天空,一样的世界。感知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只有建立起这样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二、问同行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行都有对问题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往往能够站在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课堂上的问题,能够抓住各种联系并且能够敏锐的形成自己对问题症结的观感,所以问同行,是成就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必需。
(一)问同行,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倍增器。同行的建议,更有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往往对问题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更易于教师长善救失,也更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对同行的建议,要去粗存精,只有博采众长,才能避免孤陋寡闻,克服孤芳自赏上的心理。
(二)问同行,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由之路。知彼方可更好的知己,通过不断地向同行同教研组的老师问课的得失,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使教师的思想境界,知识智慧,审美情趣,个性品质,得到有机整合。同时教师应意识到并形成能影响自己同事,同校乃至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个人魅力和教学的基本风格。
三、自己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课堂教学组织的主导者,课中自问,知识的生成过程趋于优化;课后自问,重在扬长避短,在问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一)课前自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前,熟悉知识,预习教材教案。通过自问,了解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教案及其设计思路进行反思,找准学生已有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可预见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经过不断的这种反思实践过程,提高前瞻性把握教材的能力。
(二)课前自问,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前问自己的目的是上课准备,只有准备充分,方能在课堂有效的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统揽全局,引领课堂,促进生成。同时力求做到语言精练,详略得当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三)课上自问,让课堂的运行高效高质,让课堂迸发出智慧和活力。课堂上教师要会扪心自问,及时,主动审势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控教学过程,要能察言观色,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要行随机应变,适时适地的调整节奏和难度,切忌一味的遵循课前设置,由教师主导强行推进。只有这样课堂才是鲜活的,富有智慧和朝气。只有如此,教师在主动磨练中,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四)课后自问,能使教师形成独特的风格。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方式,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课后自问,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自觉得把教学实践发现的问题,经过细心,冷静的思考、总结,并能够自主的循序渐进将经验和教训指导下一次教学实践,那么不断叠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会固化为自己独特的风格。
(五)课后自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课后自问时,应问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否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手段的运用如何等。应把课堂上的闪光点,如好的,激趣的,设疑的创设情境;留有意味的结束语或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巧方妙法及学生的出人意料、灵光乍现的想法等,同时把教学中的不足,如不恰当的设问,有效性不够的学生合作交流,不够恰当的评价,教师引导没有起到实效,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探究性不够等问题,都要及时动笔反思,以供日后教学借鉴,这样教学就会不断被完善优化,专业提升水到渠成。
(六)课后自问,能极大地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后自问时,教师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缺点,甚至具体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质疑、思考,细致、冷静的加以推敲,积累经验。
一课下来,通过问学生,问同行,问自己。既拓宽了反馈和教学评价的渠道,体现了功夫在课外的教学观,树立了问的都是你——学生——学得怎么样,为的都是你——学生——能学的更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克服一种无所谓、不以为然的态度,少一些惰性,多一些认真与坚持,扎扎实实做好每天一课三问这个教学细节,努力将一课三问内化成自己的教学习惯,我们的课堂必将会因学生的发展而生成,因教师的专业成长而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南京: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一课三问;专业成长
随着新课程向縱深方向推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学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历练教学技能,提升业务素养。而促进专业素养提高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落实一课三问,即问学生、问同行、问自己。
一、问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更能使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切身感受,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便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变换教学策略,发展教学智慧,所以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问学生就是一种必然。
(一)课后问学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后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看法、感受,体现了师生间关系的平等和民主,学生会觉得得到了尊重,得到了激励。同时师生间的交流不仅能融洽了师生关系----不是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且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反思,清楚自己掌握的程度,明确努力方向,实现教学相长。
(二)课后问学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他的收获就是教师的获得,问学生,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中所设定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课堂教学设计展示情况,,课堂的感受。了解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是否能较好的促进对问题的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了解课堂是否体现了教学原则,是否达到了精讲多练的目的。
(三)课后问学生,有利于师生的角色转换。教师只有蹲下来,才会真正看到与学生眼中一样天空,一样的世界。感知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只有建立起这样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二、问同行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行都有对问题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往往能够站在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课堂上的问题,能够抓住各种联系并且能够敏锐的形成自己对问题症结的观感,所以问同行,是成就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必需。
(一)问同行,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倍增器。同行的建议,更有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往往对问题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更易于教师长善救失,也更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对同行的建议,要去粗存精,只有博采众长,才能避免孤陋寡闻,克服孤芳自赏上的心理。
(二)问同行,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由之路。知彼方可更好的知己,通过不断地向同行同教研组的老师问课的得失,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使教师的思想境界,知识智慧,审美情趣,个性品质,得到有机整合。同时教师应意识到并形成能影响自己同事,同校乃至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个人魅力和教学的基本风格。
三、自己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课堂教学组织的主导者,课中自问,知识的生成过程趋于优化;课后自问,重在扬长避短,在问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一)课前自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前,熟悉知识,预习教材教案。通过自问,了解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教案及其设计思路进行反思,找准学生已有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可预见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经过不断的这种反思实践过程,提高前瞻性把握教材的能力。
(二)课前自问,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前问自己的目的是上课准备,只有准备充分,方能在课堂有效的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统揽全局,引领课堂,促进生成。同时力求做到语言精练,详略得当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三)课上自问,让课堂的运行高效高质,让课堂迸发出智慧和活力。课堂上教师要会扪心自问,及时,主动审势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控教学过程,要能察言观色,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要行随机应变,适时适地的调整节奏和难度,切忌一味的遵循课前设置,由教师主导强行推进。只有这样课堂才是鲜活的,富有智慧和朝气。只有如此,教师在主动磨练中,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四)课后自问,能使教师形成独特的风格。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方式,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课后自问,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自觉得把教学实践发现的问题,经过细心,冷静的思考、总结,并能够自主的循序渐进将经验和教训指导下一次教学实践,那么不断叠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会固化为自己独特的风格。
(五)课后自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课后自问时,应问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否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手段的运用如何等。应把课堂上的闪光点,如好的,激趣的,设疑的创设情境;留有意味的结束语或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巧方妙法及学生的出人意料、灵光乍现的想法等,同时把教学中的不足,如不恰当的设问,有效性不够的学生合作交流,不够恰当的评价,教师引导没有起到实效,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探究性不够等问题,都要及时动笔反思,以供日后教学借鉴,这样教学就会不断被完善优化,专业提升水到渠成。
(六)课后自问,能极大地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后自问时,教师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缺点,甚至具体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质疑、思考,细致、冷静的加以推敲,积累经验。
一课下来,通过问学生,问同行,问自己。既拓宽了反馈和教学评价的渠道,体现了功夫在课外的教学观,树立了问的都是你——学生——学得怎么样,为的都是你——学生——能学的更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克服一种无所谓、不以为然的态度,少一些惰性,多一些认真与坚持,扎扎实实做好每天一课三问这个教学细节,努力将一课三问内化成自己的教学习惯,我们的课堂必将会因学生的发展而生成,因教师的专业成长而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南京: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