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批判的空间形而上学叙事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其首部较为完整的哲学文献。在对伊壁鸠鲁原子空间运动“偏斜说”进行“过度诠释”的基础上,他以黑格尔主义的视角确立了个体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合法性。作为马克思青年时期有关人类自由自觉活动对现存不合理状况进行否定这一核心旨趣的必要理论准备和逻辑起点,《博士论文》以晦涩的语言最早揭示出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先决条件。并且,从文本学的角度反映出诸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之于个体能动实践瓦解资本异化制度的激进政治学叙事,渐次经历的从抽象思辨到具体现实的演绎过程。因此,马克思对原子空间辩证运动的指认,毋宁是他之后以法学、宗教乃至一般社会制度为考察对象的政治哲学批判的形而上学隐喻。它以空间形而上学的写作方式,隐秘地折射出马克思青年时期几乎所有的理论创作症候。从而,实现了对其早年激进政治哲学指向的思想性奠基。
  关键词《博士论文》原子偏斜自由意志空间叙事伊壁鸠鲁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9)01-0067-09
  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用青年黑格尔派的口吻重新评述了德、伊二氏之于原子空间运动的不同界定这桩古典学文案。据此,他在肯定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说”对个体自由意志具有抽象建构作用的同时,又以空间形而上学的笔触隐晦地表达出“自我意识”能够改变现实的可能性。①后者作为马克思早年有关人类自由自觉活动对现存不合理制度进行激进否定这一尝试的最初理论准备,无疑是其青年时期全部政治哲学内涵的空间性隐喻。
  其中,囊括三个依次递进的逻辑环节:首先,是原子在无限虚空中的偶然偏斜对自身线性运动轨迹之必然性的否定,佐证了自由理性质疑宗教权威的可能。诚如马克思在《博士论文》笔记本Ⅲ中所言,“‘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是特殊的实体,原子真正的质”。②这种标志“自由意志”的“偏斜运动”作为自我意识由以确立的基石和直接言说的反思对象,在自然哲学的框架中为个体反制加诸于己的纯粹自然力量,以及决定这种力量的超验神性法则提供了抽象的基础。George E.McCarthy, Marx and Ancients:Classical Ethics,Social Justice,and Nineteenth-Century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Rowman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吉备大臣入唐绘卷》是日本传世文献中最早描绘唐都的图像史料,主要讲述遣唐使吉备真备在长安应对唐人难题考验的冒险传说。绘卷所见长安景观由海岸风景、宫殿建筑和人物车马等构成,映射了平安末期日本对长安的基本知识与想象。绘卷对唐人善嫉妒、对日本人进行迫害这一偏见进行了反复的描述,这种构图折射了“小国”日本在与“大国”唐宿命般的外交处境中,想要展示其文化优越感的过剩意识。因此,《吉备大臣入唐绘卷》
7月,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刺目的光亮粗鲁地逼迫着蜷缩在阴暗角落的生物。空调吹出的冷风是对高温无声的反抗,人们总是习惯于选择舒适的环境,试图远离所有不适与劳累,就像面对高考时的我。  趋避不若逞  不断地追问终究还是找不到满意的答案,索性将纠缠不清的思绪抛到脑后。直至一沓儿招生简章出现在眼前,我仍旧没有形成任何有价值的想法。没有经过大脑的信息处理系统,便脱口而出:“我不复读。”  妈妈耐心地劝解,不
When Maggie Doyne was a high school senior, she was on track. You know the one: Graduate on time and with good grades, spend four years at college, get a job—probably in an office and perhaps a short
安全感  课间,同桌一脸不解地问我:“什么叫安全感?”  我放下做数学题的笔,手托着下巴,认真思考了三秒钟,一脸微笑地回答:“每次考完试,听到学霸念出的答案和我的一样的那一刻,我就有一种满满的安全感。”  没有就不要唱  我弟五音不全,可他总喜欢在我做作业的时候放声唱歌,严重干扰我思考。  我“啪”地盖上作业本,大声问道:“亲爱的小弟,请问有人说过你唱歌好听吗?”  我弟停止唱歌,一脸迷茫地看着我
内容提要孟子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开创者,也是性善论的确立者,但无论是其对人之道德善性之存在根源的追溯,还是“尽心则知性知天”的追求指向,实际上都是一个并未得到确保的开放性体系。从其“此天之所与我者”来看,这一道德善性之天道依据不仅是通过人之“秉彝”来“遥接”与“遥承”的,而且还需要人“从其大体”之具体抉择与道德实践来承当;而从其“尽心则知性知天”的实践追求来看,则这种通过“尽心”方式所实现的“知”其实
《人文杂志》创刊50周年,可喜可贺!  五十周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才进入“知天命”之年,而对于《人文杂志》来说,却早已进入“知天命”之年了。何以为证?  一是办刊目标明确,而且一直不动摇。我约略记得当时的创刊号中,就包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弘扬周秦汉唐文明。这个目标,除了“文革”期间略受干扰以外,还是一直坚持的。  二是办刊方针明确,强调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涉及贯彻“双百方
Audie Cornish (Host): It’s time now to talk about men.   Unidentified Woman: In today’s society, to be a man you have to get up every morning, go to the same job, provide for your family.   Unidenti
内容提要 传统儒学主要从道德角度来看待智,致使智的认知创制功能得不到重视。康有为将智作为“人道进化”的动力予以系统提升,彰显了智的认知创制作用。在价值观念上,他从“人道”发展的角度确立了人禽之辨在智,进而重整传统儒学德目,反对宋明儒学的“仁统四端”,提出仁智并举,以仁为价值目标,以智为“人道进化”的动力。以此为基础,他在近代倡导大开智学以与西方列强斗智,并在大同建构中强调智教,并设立奖智来防止社会
内容提要反思平衡是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与无知之幕共同在实然和假然两种语境下织就着一幅政治哲学的建构主义图景。罗尔斯试图用反思平衡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具体道德判断和抽象道德原则融贯地统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既公正又严密的道德哲学。但反思平衡并非如罗尔斯所言只有《正义论》中的一种模式,《政治自由主义》中的反思平衡与之就有实质性的结构差异。从建构主义的“去基础主义”之诉求来看,反思平衡的地位较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这一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15年编纂工作启动以来,一直受到全社会热切关注。经过5年磨砺,这项被称为当下“最伟大、最庞大、最复杂的法律工程”已迈上最后“征程”。  时文选读  经国大业《民法典》,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彩一跃  澎湃新闻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