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指出课时缩短影响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进而产生了学生语言基础不扎实、低级语言错误频发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界定英汉语言差异意识的概念,指出它是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的全面认识并将其与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的对方法与技巧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分析语言差异与翻译技巧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 英汉互译 语言差异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导性计划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道德经》英译本的整体论研究,项目编号:2017-ZDJH-273
一、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及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
(一)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
近年来,由于不少师范类高校强调应用性,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进而增加了实践和实训课的时间比重。例如有很多高校师范专业将教育实习时间由一个月扩展为一个学期。公共课和教育实践实训课程的增加必然导致英语专业课的授课时间缩短,从而导致课程开设时间的缩短。如笔者所在学校随着公共课和实训课课时的增加,专业课的课时明显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各个专业课授课时间的压缩。《英语语法》由此前的一个学年缩短为一个学期,由考试课变为考查课;《英语写作》由四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英美文学选读》由四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英汉互译》由三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
专业课课时的压缩致使各个课程的授课内容与以往相比明显减少。以课题组所在学校的《英汉互译》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分课程。若授课时间是三个学期,教学时可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系统讲解英汉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中英思维方式差异等对翻译实践有重要影响的理论知识。此外,有时间将英汉互译教学中应用文、论说文、新闻报刊、科技英语和文学作品等不同类型的文本的特点及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等重要内容传授给学生。课时缩短影响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进而产生了学生语言基础不扎实、低级语言错误频发等问题。
(二)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
与综合性高校相比,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存在思想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能力和素质较低、教学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对于英汉互译的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对个人翻译能力提高的思考不够深入;教学内容安排中忽视英语之外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陈旧;学生缺乏相关学科知识,在翻译技能培养过程中过度强调技巧训练,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明显存在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汉互译学习中的困惑
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除了要求其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单双语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而翻译方法与技巧是英汉互译教与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翻译方法和技巧虽然重要,但学生在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困惑,概括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上总结的诸多翻译技巧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它们为什么会呈现出书本上总结的那些要点?2.翻译技巧经过努力掌握之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很多学生虽然知道某个翻译方法的内容,但如何在翻译练习中准确地使用却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学完翻译方法与技巧后翻译的译文与没学习之前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别,从而使学生质疑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性。3.学生翻译练习产生的译文语言普遍存在语言生硬拗口、欧化程度严重的现象,与汉语的语言规范有较大的差距。上述困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针对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以上问题,课题组从日常教学活动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学习中技巧掌握不牢固、练习时不能准确熟练运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致使只知道书本上介绍的那些方法与技巧,而这些技巧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们对此一头雾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向学生传授翻译方法与技巧之前向他们系统讲解英汉语言的宏观与微观差异,使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在翻译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英汉语言差异意识。对于译文存在的语言不通顺、欧化程度严重的问题,要向学生传授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中英语言习惯的差异从本质上来看是说两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的,使学生逐步培养中英思维方式差异意识,从而在翻译实践中自觉根据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习惯差异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避免译文欧化现象的产生。这样看来,学生语言差异意识与中西思维差异意识的培养在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學生的语言差异意识与英汉互译教学
英汉互译实践中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就是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的全面认识并将其与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有机结合,进而形成对方法与技巧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加深学生对翻译方法的系统掌握,进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整体英语语言技能。
(一)英汉语言差异
就整体而言,英语是综合-分析语,主要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虽然语言有显著的综合语特征但其语序相对固定,虚词使用频率高;汉语是分析语,通过语序及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英语具有词的曲折变化相对简单、词序相对固定、虚词使用相对频繁以及通过语调表达思想的特征。但同汉语相比,英语在词的曲折变化、词序和虚词的使用方面同汉语有较大的不同。下面就以综合语与分析语的差异为例分析英语与汉语的差异。 曲折变化方面,英语的实词有频繁的词缀变化。英语词缀的种类、数量、规模都很大;汉语词缀构词的形式仍在发展中,数量和种类都不如英语。这样,英语就可以利用形态变化的方法通过更多的途径表达同样的思想,而汉语的表达方法则相对单一,如:
1.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 rapidity.
2.His movement astonished us by their rapidity.
3.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 was astonishing.
4.The rapidity with which he moved astonished us.
5.He astonished us by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连淑能,2010:26
表达“他跑得很快”的思想,英语可以用更多的形式:(1)、(5)用人称代词+谓语动词的结构,前者用谓语动词move,后者用astonish,谓语动词的差异使两个句子呈现出不同的形式;(2)、(3)、(4)分别以抽象名词his movement,the rapidity作主语。同(1)、(5)相比,主语的改变必然会导致谓语动词的变化进而改变句子的形式。(2)以his movement作主语,谓语动词只能选用astonish,而(3)和(4)虽然都以the rapidity,作主语,但后边的谓语动词前者是系动词,后者是astonish。英语可以选择将move转换成movement,astonishing转换成astonish,rapid转换成rapidity使表达方式多样化,而汉语只能表述为“他行动速度之快,让人惊讶。”
现代英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时、体、态、语气以及性、数、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词的形态变化。而汉语的汉字没有形态变化,需通过词语、语序或隐含意义等方法来表达语法意义。
词序方面,由于英语的实词大多有形态变化,英语的语序也相对灵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词没有形态标记和曲折变化。句子中词顺序相对固定,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语序及使用虚词来实现。英语句子的灵活性突出表现在英语语言中频繁出现的倒装现象。
此外,英语与汉语相比,定语和状语的位置有明显的差异。英语定语的位置灵活,可以借助形态变化和连词等手段置于所修饰名词的后面,而汉语的定语通常只能放在名词的前面。英语定语可以与所修饰名词分离,中间插入其他句子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不存在,如:
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application 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 from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to the ordinary citizen, of the special methods of thought and action that scientists use in their work. (连淑能,2010:34)
上面句子中application 与其所有格结构of the special methods……被两个介词短语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和from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to the ordinary citizen隔开。但借助英语语法中前后一致的原则,我们并不难厘清句子的结构。而汉语的定语必须放在所修饰名词前面,因此上述句子汉译时必须调整译文的顺序:
第二方面是科学家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特殊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社会所有成员,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要使用这些方法。
(二)英汉语言差异与英汉互译的方法技巧间的关系
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大方面。英译汉的翻译技巧涵盖词、句子、修辞格以及声色词等的翻译。汉译英的翻译方法同样涵盖词、句子、习语、声色词以及修辞格等。词的翻译方法包括选词、词义部分对应及不对应词的处理方法、成语及四字结构的翻译等。句子的翻译方法包括句子主语与谓语的确定、主谓一致、语序调整、否定句的英译以及句子功能再现等方面。
下面就以减词为例,分析其与英汉语言差异间的关系。
减词这个翻译技巧通常是按照语法的要求减去汉语中没有而英语中有的词类以及按照意义的需要减去一些重复的短语和词。这同样是汉英语言差异的客观现实使然。英语是一种刚性的语言,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各种纷繁复杂的句子形式通过变形、扩展、并列连词等形式转换而来,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形态标记,如代词的各种变格、冠词、介词。也有很多连接词语从而实现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如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而汉语是一种柔性的语言。主语可有可无,经常出现省略主语的情况,而且充当主语的成分也比较多样,不局限于名词和名词短语。汉语的谓语同样形式多样,形容词、动词、名词都可以充当。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句子成分需要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以及名词的性、数、格和动词的时、体、态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很少用连词等形式,而是通过词序、时间以及事物的逻辑关系等手段来表达意义和各种关系。(华先发,2013:21)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就需要根据英汉语法的差异省略代词、冠词、介词以及表示原因、条件、假设时间等关系的连词。
(三)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识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首先要加强对英语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各个层面特征的认识,深刻理解英语在语言各个层面的特点。从理论的高度加深对汉语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特征的认识。其次,要鼓励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积极探求这些译法与技巧的成因,自己去比较英语和汉语在各语言层面特别是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不同,从而形成两种语言差异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引导职能,通过理论讲解、文献介绍等方法适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認识转化为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
三、结语
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入手,解决学生翻译学习中存在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使翻译方法和技巧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Cable,Thomas.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 华先发.新编英译汉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 英汉互译 语言差异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导性计划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道德经》英译本的整体论研究,项目编号:2017-ZDJH-273
一、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及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
(一)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
近年来,由于不少师范类高校强调应用性,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进而增加了实践和实训课的时间比重。例如有很多高校师范专业将教育实习时间由一个月扩展为一个学期。公共课和教育实践实训课程的增加必然导致英语专业课的授课时间缩短,从而导致课程开设时间的缩短。如笔者所在学校随着公共课和实训课课时的增加,专业课的课时明显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各个专业课授课时间的压缩。《英语语法》由此前的一个学年缩短为一个学期,由考试课变为考查课;《英语写作》由四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英美文学选读》由四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英汉互译》由三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
专业课课时的压缩致使各个课程的授课内容与以往相比明显减少。以课题组所在学校的《英汉互译》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分课程。若授课时间是三个学期,教学时可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系统讲解英汉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中英思维方式差异等对翻译实践有重要影响的理论知识。此外,有时间将英汉互译教学中应用文、论说文、新闻报刊、科技英语和文学作品等不同类型的文本的特点及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等重要内容传授给学生。课时缩短影响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进而产生了学生语言基础不扎实、低级语言错误频发等问题。
(二)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
与综合性高校相比,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存在思想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能力和素质较低、教学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对于英汉互译的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对个人翻译能力提高的思考不够深入;教学内容安排中忽视英语之外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陈旧;学生缺乏相关学科知识,在翻译技能培养过程中过度强调技巧训练,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明显存在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汉互译学习中的困惑
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除了要求其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单双语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而翻译方法与技巧是英汉互译教与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翻译方法和技巧虽然重要,但学生在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困惑,概括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上总结的诸多翻译技巧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它们为什么会呈现出书本上总结的那些要点?2.翻译技巧经过努力掌握之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很多学生虽然知道某个翻译方法的内容,但如何在翻译练习中准确地使用却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学完翻译方法与技巧后翻译的译文与没学习之前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别,从而使学生质疑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性。3.学生翻译练习产生的译文语言普遍存在语言生硬拗口、欧化程度严重的现象,与汉语的语言规范有较大的差距。上述困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针对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以上问题,课题组从日常教学活动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学习中技巧掌握不牢固、练习时不能准确熟练运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致使只知道书本上介绍的那些方法与技巧,而这些技巧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们对此一头雾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向学生传授翻译方法与技巧之前向他们系统讲解英汉语言的宏观与微观差异,使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在翻译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英汉语言差异意识。对于译文存在的语言不通顺、欧化程度严重的问题,要向学生传授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中英语言习惯的差异从本质上来看是说两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的,使学生逐步培养中英思维方式差异意识,从而在翻译实践中自觉根据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习惯差异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避免译文欧化现象的产生。这样看来,学生语言差异意识与中西思维差异意识的培养在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學生的语言差异意识与英汉互译教学
英汉互译实践中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就是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的全面认识并将其与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有机结合,进而形成对方法与技巧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加深学生对翻译方法的系统掌握,进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整体英语语言技能。
(一)英汉语言差异
就整体而言,英语是综合-分析语,主要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虽然语言有显著的综合语特征但其语序相对固定,虚词使用频率高;汉语是分析语,通过语序及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英语具有词的曲折变化相对简单、词序相对固定、虚词使用相对频繁以及通过语调表达思想的特征。但同汉语相比,英语在词的曲折变化、词序和虚词的使用方面同汉语有较大的不同。下面就以综合语与分析语的差异为例分析英语与汉语的差异。 曲折变化方面,英语的实词有频繁的词缀变化。英语词缀的种类、数量、规模都很大;汉语词缀构词的形式仍在发展中,数量和种类都不如英语。这样,英语就可以利用形态变化的方法通过更多的途径表达同样的思想,而汉语的表达方法则相对单一,如:
1.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 rapidity.
2.His movement astonished us by their rapidity.
3.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 was astonishing.
4.The rapidity with which he moved astonished us.
5.He astonished us by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连淑能,2010:26
表达“他跑得很快”的思想,英语可以用更多的形式:(1)、(5)用人称代词+谓语动词的结构,前者用谓语动词move,后者用astonish,谓语动词的差异使两个句子呈现出不同的形式;(2)、(3)、(4)分别以抽象名词his movement,the rapidity作主语。同(1)、(5)相比,主语的改变必然会导致谓语动词的变化进而改变句子的形式。(2)以his movement作主语,谓语动词只能选用astonish,而(3)和(4)虽然都以the rapidity,作主语,但后边的谓语动词前者是系动词,后者是astonish。英语可以选择将move转换成movement,astonishing转换成astonish,rapid转换成rapidity使表达方式多样化,而汉语只能表述为“他行动速度之快,让人惊讶。”
现代英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时、体、态、语气以及性、数、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词的形态变化。而汉语的汉字没有形态变化,需通过词语、语序或隐含意义等方法来表达语法意义。
词序方面,由于英语的实词大多有形态变化,英语的语序也相对灵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词没有形态标记和曲折变化。句子中词顺序相对固定,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语序及使用虚词来实现。英语句子的灵活性突出表现在英语语言中频繁出现的倒装现象。
此外,英语与汉语相比,定语和状语的位置有明显的差异。英语定语的位置灵活,可以借助形态变化和连词等手段置于所修饰名词的后面,而汉语的定语通常只能放在名词的前面。英语定语可以与所修饰名词分离,中间插入其他句子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不存在,如:
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application 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 from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to the ordinary citizen, of the special methods of thought and action that scientists use in their work. (连淑能,2010:34)
上面句子中application 与其所有格结构of the special methods……被两个介词短语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和from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to the ordinary citizen隔开。但借助英语语法中前后一致的原则,我们并不难厘清句子的结构。而汉语的定语必须放在所修饰名词前面,因此上述句子汉译时必须调整译文的顺序:
第二方面是科学家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特殊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社会所有成员,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要使用这些方法。
(二)英汉语言差异与英汉互译的方法技巧间的关系
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大方面。英译汉的翻译技巧涵盖词、句子、修辞格以及声色词等的翻译。汉译英的翻译方法同样涵盖词、句子、习语、声色词以及修辞格等。词的翻译方法包括选词、词义部分对应及不对应词的处理方法、成语及四字结构的翻译等。句子的翻译方法包括句子主语与谓语的确定、主谓一致、语序调整、否定句的英译以及句子功能再现等方面。
下面就以减词为例,分析其与英汉语言差异间的关系。
减词这个翻译技巧通常是按照语法的要求减去汉语中没有而英语中有的词类以及按照意义的需要减去一些重复的短语和词。这同样是汉英语言差异的客观现实使然。英语是一种刚性的语言,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各种纷繁复杂的句子形式通过变形、扩展、并列连词等形式转换而来,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形态标记,如代词的各种变格、冠词、介词。也有很多连接词语从而实现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如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而汉语是一种柔性的语言。主语可有可无,经常出现省略主语的情况,而且充当主语的成分也比较多样,不局限于名词和名词短语。汉语的谓语同样形式多样,形容词、动词、名词都可以充当。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句子成分需要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以及名词的性、数、格和动词的时、体、态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很少用连词等形式,而是通过词序、时间以及事物的逻辑关系等手段来表达意义和各种关系。(华先发,2013:21)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就需要根据英汉语法的差异省略代词、冠词、介词以及表示原因、条件、假设时间等关系的连词。
(三)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识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首先要加强对英语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各个层面特征的认识,深刻理解英语在语言各个层面的特点。从理论的高度加深对汉语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特征的认识。其次,要鼓励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积极探求这些译法与技巧的成因,自己去比较英语和汉语在各语言层面特别是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不同,从而形成两种语言差异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引导职能,通过理论讲解、文献介绍等方法适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認识转化为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
三、结语
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入手,解决学生翻译学习中存在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使翻译方法和技巧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Cable,Thomas.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 华先发.新编英译汉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