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鼓励性评价能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找到他自己的优点,尤其能让“差生”从失败中走出来,个性发展更健康、更完善。
关键词:鼓励性评价;学生;个体标准;社会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21-1
一、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教育评价有发展和分等的双重功能,应该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使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评价目标,主要应当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须承认,教育评价应当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力的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己,主动发展自己。如果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形成了“内能”,那么,在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中,就会具有不断“增值”的内动力,就会有适应社会、不断选择发展方向的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也只有着眼学生发展的评价,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觉醒力。评价的功能再也不能局限于教育教学本身了,而应着眼于其社会价值。我们学校是一所远离城区的农村中学,生源质量欠佳,那些学生对参加城区比赛,连想都不敢想,觉得比不过人家。然而,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鼓起勇气,也获奖不少。从此,他们发现自己不比别人差,也有许多特长。正是在这样的评价影响下,学生们逐步形成了敢于竞赛、比拼的心理。由此可见,在正确评价的影响下,学生一旦自我觉醒、自我发现,就会获得面对挑战的勇气。
二、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鼓励和表扬
心理学家曾专门把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做了对比实验,发现受鼓励的学生进步最大,受表扬的次之,受批评的刚开始进步就直线下降;不批评、不表扬组的学生成绩最差。上述结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结论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曾对评价方式的现状做了一个粗略的调查,情况大致如下:幼儿园基本能做到以鼓励、表扬为主;小学鼓励、批评差不多;初中往往是批评为主;高中的鼓励、表扬、批评都很少。另外,差生则无论在哪个阶段受到的几乎都是批评,这些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丧失信心,不思进取,不能不说与我们的评价有关。
我们信奉“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我们的苦心孤诣,那“忠言”也只能当做“耳边风”了。我们无意否定批评的作用,问题是长期的批评、指责并不会使“差生”转化。我们在选择评价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规律,更多地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收到积极的效果,尤其是面对数量众多的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时候。
三、评价标准主要是个体参照标准
在教育评价中,社会参照标准十分重要,到一定阶段,总要用这个标准去评价学生。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只承认这个标准,只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失败者境地,在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大班化教育中必然存在学生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充分重视个体参照标准。即便是“差生”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不断得到正确评价就会促使他产生自我效能感,不断发现自己,逐步形成内动力,从而不断接近、达到、乃至超过社会参照标准,这与到一定阶段再运行社会参照标准评价学生是不矛盾的。
在实践中,我们使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如写作和写作评价中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多级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自愿进入某一级别,达到这一级的标准后,可进入上一层次,以稍高一点的标准予以评价。这样就是每一类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他们的努力是能看到的,他们目标是能实现的。
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我们单独为他们制定评价标准。像学校的特教生,多次考试都是零分,无法作业,我们教师除了教育教学方法外,重点改革评价标准和方法。上课时,教师有意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实际水平和能力的问题让他们回答,逐步使他们接近社会评价标准。
四、评价宜以模糊为主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对学生的评价片面强调量化,一味追求精确,只会把评价误入歧途,每一次力图把学生的等级分得十分清晰,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测性。这样做不但消耗了教师的大量时间,而且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副作用。
日常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具体内容,许多是属于主观评价范畴,没有明确的指标,无法实施量化,也是不需要量化的,样样量化的结果,只会把活生生的人分割得支离破碎,成为只剩一串数字的驱壳,学生还有什么个性和创造性可言呢?
因此,在指标清晰、手段科学的条件下,对有限的客观评价内容应该量化、精确,教师内部分析情况时尽可能量化、精确,而在大部分的主观评价和过程评价中,尤其是直接面向学生评价时,我们认为应该以模糊为主。
五、对学生的失败要准确评价
我们反对让学生反复失败,它会降低学生的成就动机,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我贬低倾向,窒息内部动力机制。但是我们并不一概反对失败,学习中不会没有失败,失败有时候是必要的,对此,如何正确评价失败是我们必须研究的。
对失败不能一概否定,有时失败中也存在成功的因素,在帮助学生意识到失败的前提下,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寻找其中成功的因素,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正确归因,制定对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撑者,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在实践中,我们尽可能不给学生打低分,错了允许他们重做,订正后重新评价,有的按好成绩评价,有的打发展分。如第一次良或80分,第二次优或100分,教师就评价为良至优,或80至100,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发展区间。
关键词:鼓励性评价;学生;个体标准;社会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21-1
一、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教育评价有发展和分等的双重功能,应该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使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评价目标,主要应当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须承认,教育评价应当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力的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己,主动发展自己。如果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形成了“内能”,那么,在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中,就会具有不断“增值”的内动力,就会有适应社会、不断选择发展方向的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也只有着眼学生发展的评价,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觉醒力。评价的功能再也不能局限于教育教学本身了,而应着眼于其社会价值。我们学校是一所远离城区的农村中学,生源质量欠佳,那些学生对参加城区比赛,连想都不敢想,觉得比不过人家。然而,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鼓起勇气,也获奖不少。从此,他们发现自己不比别人差,也有许多特长。正是在这样的评价影响下,学生们逐步形成了敢于竞赛、比拼的心理。由此可见,在正确评价的影响下,学生一旦自我觉醒、自我发现,就会获得面对挑战的勇气。
二、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鼓励和表扬
心理学家曾专门把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做了对比实验,发现受鼓励的学生进步最大,受表扬的次之,受批评的刚开始进步就直线下降;不批评、不表扬组的学生成绩最差。上述结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结论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曾对评价方式的现状做了一个粗略的调查,情况大致如下:幼儿园基本能做到以鼓励、表扬为主;小学鼓励、批评差不多;初中往往是批评为主;高中的鼓励、表扬、批评都很少。另外,差生则无论在哪个阶段受到的几乎都是批评,这些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丧失信心,不思进取,不能不说与我们的评价有关。
我们信奉“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我们的苦心孤诣,那“忠言”也只能当做“耳边风”了。我们无意否定批评的作用,问题是长期的批评、指责并不会使“差生”转化。我们在选择评价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规律,更多地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收到积极的效果,尤其是面对数量众多的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时候。
三、评价标准主要是个体参照标准
在教育评价中,社会参照标准十分重要,到一定阶段,总要用这个标准去评价学生。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只承认这个标准,只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失败者境地,在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大班化教育中必然存在学生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充分重视个体参照标准。即便是“差生”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不断得到正确评价就会促使他产生自我效能感,不断发现自己,逐步形成内动力,从而不断接近、达到、乃至超过社会参照标准,这与到一定阶段再运行社会参照标准评价学生是不矛盾的。
在实践中,我们使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如写作和写作评价中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多级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自愿进入某一级别,达到这一级的标准后,可进入上一层次,以稍高一点的标准予以评价。这样就是每一类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他们的努力是能看到的,他们目标是能实现的。
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我们单独为他们制定评价标准。像学校的特教生,多次考试都是零分,无法作业,我们教师除了教育教学方法外,重点改革评价标准和方法。上课时,教师有意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实际水平和能力的问题让他们回答,逐步使他们接近社会评价标准。
四、评价宜以模糊为主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对学生的评价片面强调量化,一味追求精确,只会把评价误入歧途,每一次力图把学生的等级分得十分清晰,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测性。这样做不但消耗了教师的大量时间,而且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副作用。
日常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具体内容,许多是属于主观评价范畴,没有明确的指标,无法实施量化,也是不需要量化的,样样量化的结果,只会把活生生的人分割得支离破碎,成为只剩一串数字的驱壳,学生还有什么个性和创造性可言呢?
因此,在指标清晰、手段科学的条件下,对有限的客观评价内容应该量化、精确,教师内部分析情况时尽可能量化、精确,而在大部分的主观评价和过程评价中,尤其是直接面向学生评价时,我们认为应该以模糊为主。
五、对学生的失败要准确评价
我们反对让学生反复失败,它会降低学生的成就动机,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我贬低倾向,窒息内部动力机制。但是我们并不一概反对失败,学习中不会没有失败,失败有时候是必要的,对此,如何正确评价失败是我们必须研究的。
对失败不能一概否定,有时失败中也存在成功的因素,在帮助学生意识到失败的前提下,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寻找其中成功的因素,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正确归因,制定对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撑者,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在实践中,我们尽可能不给学生打低分,错了允许他们重做,订正后重新评价,有的按好成绩评价,有的打发展分。如第一次良或80分,第二次优或100分,教师就评价为良至优,或80至100,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发展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