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较量,家风是企业文化的风向标,左右着企业是否健康发展,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通过对“家风”的研究论述,窥视企业文化,以及文化对企业兴衰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企业 家风 文化风向标 兴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62-02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较量,这已经被世界无数企业兴衰事实所证明。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家风是企业文化的风向标,左右着企业是否健康发展,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家风”的研究论述,窥视企业文化,以及文化对企业兴衰的影响。
一、家风与制度安排
家风反映企业制度安排。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美国学者关于文化是“制度之母”的论断。一个企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随着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道德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比较还是短板。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些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表象的背后,是严重制度缺陷、人员素质的低下,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缺失,导致家风的败坏。人类学之父E.B.泰勒将文化定义为“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此后,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规定了不同的含义。经济学家比较趋同观点,是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精神财富及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关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
二、家风与文化
“家”是中国人历来的情感归属,“家”能够让人感到温暖与亲情,纵观世界历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仅就对家的依恋程度而言,都没有中国这样强烈、这样深沉、这样持久。中国人把家看作是各个方面的全部和中心,有共同的利益、行为、亲情和信仰。“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超越了其他的任何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了“根”的意义。从“家庭”的小家,到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国人通过以“家”为纽带和桥梁,生存发展,教育后代,构建社会,世代发展传承。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家”的环境中生存、生长、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家文化”已经逐步成为其精髓,成为生命,成为灵魂,它的作用广泛而深远。亲情培养、困难解决、化解危机、稳定发展、促进和谐、后代教育、生息繁衍……
家风,是一种基于大家庭聚族而居的概念。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被列于治国平天下之前,可见其在儒家学说中的关键位置和重要作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其风正,则信行天下。自有家以来,名门望族无不注意家风。就是草根家庭,也有传统文化,口传心授,倍加珍视,形成一种家风,在代代传承。《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已经成为传统家文化的经典教范,千古不绝。这是一种正向的力量,为家庭营造了一个健康的氛围,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大家、族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家庭有家风,一个企业也是人积聚的单位,也如同一个大家庭,其风气透视着企业的文化。因此,每个企业要想像家那样代代兴旺,也需要有好的家风。一个企业构建什么样的文化,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气。企业文化有明显家的色彩。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构成不同的家风。
三、文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以史为鉴,可以透彻地窥视到文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伊斯兰银行和金融业的发展至今还比较缓慢,与伊斯兰教自始至终严禁高利贷的文化观念息息相关。而信仰佛教的地区金融发展较为顺畅,未受太多约束,这与佛教不仅允许放贷取利,而且对交易方式和利率作出了明确规定自然密不可分。可见伊斯兰教和佛教由于各自的教义不同,从而对金融发展产生了不同作用。基督教早期禁止放贷获息,中世纪时反对高利贷的思想达到顶峰,直到16世纪才渐渐放松禁令也决定了信仰基督教的地区金融发展具有阶段性。中国的地域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也是明显的,东北土地肥沃广瀚,人口稀少,只要诚实劳动,肯吃苦,就不愁吃穿,形成了猫冬的文化,靠土地吃饭。南方江浙一带,人口密集,靠土地难以度日,需要做小手工产品出卖换粮食和生活用品,弥补生活不足,形成了较强的商品观念。因此,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与南方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这其中地域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金融企业的发展东北与南方也形成了天然之别,也自是文化影响发展的题中之义了。文化的差别,是企业之间的最大差别。
“家风”对一个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具有引导、激励、约束、凝聚等方面。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向,一个是对金融企业成员个体行为有积极导向作用;另一个对金融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管理举措等等都具有导向作用。企业一旦形成规范系统的家风,就建立了规范标准和价值取向,这样,一旦企业成员的行为与企业“家风”的标准不一致时,那么“家风”就会及时进行纠正,并逐步将其影响、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用“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家风”能够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归属感,一种认同理解服从,从而形成持久的驱动力和发展力,只要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的家风,那么他们就会自觉遵守、执行这种理念,并愿意在其工作,愿意为其发挥潜能,共同成长。
约束作用体现的不仅仅是制度上的“硬约束”,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软约束”,它包含企业文化氛围、行为准则等。同时,社会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的养成、社会舆论的形成等,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共荣、共存、共鸣,有效控制好自身行为。
家风的凝聚作用在于当金融企业的员工充分认可企业的价值观后,就会形成一种“黏合剂”,产生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既有制度、命令、规章等的“硬调控”,也有舆论、道德、劝导等以说服教育为主的“软调控”。“家风”是软调控方面的体现,它能够促使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使命、战略目标、发展举措、发展流程、合作联系等各个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增强企业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儒家文化强调“忠”“孝”“仁”“信”“义”。在家里,家长拥有相当权威,包括决策权。他们为企业生存全力拼搏,不遺余力,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财力、物力等方面全力支持,在困难面前加强团结,这就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家风发挥的巨大作用。 吉林农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的事实,也验证了以下结论:员工越道德,风气越正,社会信贷环境越好,以贷谋私的腐败就越少;越强调文化建设,爱护你的员工,越注意员工以行为家的教育,企业的凝聚力越强,发展水平越高。
四、以家风为风向标的家文化构成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对家文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他们所研究的多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信任、宗教,甚至包括语言对金融企业的影响。而对一个企业的文化构建,没有成规。并且文化很难量化,所以只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为总的基调,融入儒家文化,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提出概括性的基本思路。吉林农信在构建文化建设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的框架,下面做一简要介绍:
家风贯穿于吉林农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承载着经营哲学、文化理念、价值追求和工作态度,是在经营实践中不断形成而又永续传承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凝结着省联社党委、历届领导和几代农信人的不懈努力,是总结吉林农信得与失、经验与教训的结晶,必将引领吉林农信成就梦想、走向辉煌。
敬业:把自己当作农信主人,把农信事业作为一生的职业追求;创业、乐业、专业、精业,恪尽职守,一心为公,尽心尽力,精益求精;重程序守规矩,重风险守底线,重客户守信用,当日事当日毕,敬畏担当,有职业操守。
明礼:传承中华文化“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敬亲尊贤、克己复礼;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知恩知足,知止知耻,知行合一;注重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注重言谈举止、仪容仪表,懂得换位思考、欣赏他人,从内在精神到行为规范,充分展现吉林农信员工良好的服务礼节、精神面貌和职业化素养。
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面对工作压力和困难挑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永不言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坚定股份制、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守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城乡阵地、优质客户和道德底线,坚持奉公守法、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狼性精神和工作作风。
质朴:背包下乡、走村串户、草根银行、普惠金融,生动诠释吉林农信人服务三农、勤劳质朴、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和朴素态度;老一辈农信人,把岗位当责任,把工作当事业,满腔热情、全心投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传承“最美”精神,托起吉林农信的脊梁。
家风建设重点要将“家文化”理念导入到党建、工会、队伍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导员工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放到事业中,切实加强行风作风建设,始终做到文化和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对“家文化”进行持续深入的总结和研究,不断完善丰富“家文化”的内涵,陸续通过一把手问卷、员工问卷征求意见,力求将高管员工提出的契合实际、有利于“家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家文化”手册中。坚持“边研讨、边推广,边打造、边落实,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使“家文化”顶层设计日臻科学完善。
要坚持试点推广,允许差异。各行社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制定符合县域实际、符合长远发展的“家文化”建设推广实施方案,逐步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家文化”。九台、长春、延边等农商行要结合自身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家文化”建设试点,先行先试,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引领吉林农信新风尚。高风险社要加强“家文化”研究推广工作,从“鼓士气、树正气、提志气、接地气”的角度入手打造“家文化”,以“家文化”建设搞活经营发展,让全体高管员工坚定改革信心,树立“虽难不怕吃苦,逆境不缺精神”的理念,上下同心,实现提质化险、组建商行的发展目标。
要典型引路,贴近员工。要认真总结“家风”正反典型,借助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精神力量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带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使“家风”有激励、有关爱、有触动。继续搞好基层信用社“五小”建设,加快精品网点升级工作,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减轻员工工作压力。要定期组织家访谈心、基层蹲点、爱心助学、携手尽孝道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体现“家”的温情和关爱,让员工贫有所助、困有所解、病有所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要领导带头,务求实效。各行社党委和基层党支部是推广“家文化”的责任主体,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推广、带头实践,引领和推动“家文化”落地,为吉林农信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金融企业 家风 文化风向标 兴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62-02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较量,这已经被世界无数企业兴衰事实所证明。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家风是企业文化的风向标,左右着企业是否健康发展,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家风”的研究论述,窥视企业文化,以及文化对企业兴衰的影响。
一、家风与制度安排
家风反映企业制度安排。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美国学者关于文化是“制度之母”的论断。一个企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随着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道德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比较还是短板。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些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表象的背后,是严重制度缺陷、人员素质的低下,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缺失,导致家风的败坏。人类学之父E.B.泰勒将文化定义为“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此后,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规定了不同的含义。经济学家比较趋同观点,是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精神财富及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关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
二、家风与文化
“家”是中国人历来的情感归属,“家”能够让人感到温暖与亲情,纵观世界历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仅就对家的依恋程度而言,都没有中国这样强烈、这样深沉、这样持久。中国人把家看作是各个方面的全部和中心,有共同的利益、行为、亲情和信仰。“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超越了其他的任何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了“根”的意义。从“家庭”的小家,到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国人通过以“家”为纽带和桥梁,生存发展,教育后代,构建社会,世代发展传承。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家”的环境中生存、生长、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家文化”已经逐步成为其精髓,成为生命,成为灵魂,它的作用广泛而深远。亲情培养、困难解决、化解危机、稳定发展、促进和谐、后代教育、生息繁衍……
家风,是一种基于大家庭聚族而居的概念。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被列于治国平天下之前,可见其在儒家学说中的关键位置和重要作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其风正,则信行天下。自有家以来,名门望族无不注意家风。就是草根家庭,也有传统文化,口传心授,倍加珍视,形成一种家风,在代代传承。《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已经成为传统家文化的经典教范,千古不绝。这是一种正向的力量,为家庭营造了一个健康的氛围,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大家、族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家庭有家风,一个企业也是人积聚的单位,也如同一个大家庭,其风气透视着企业的文化。因此,每个企业要想像家那样代代兴旺,也需要有好的家风。一个企业构建什么样的文化,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气。企业文化有明显家的色彩。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构成不同的家风。
三、文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以史为鉴,可以透彻地窥视到文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伊斯兰银行和金融业的发展至今还比较缓慢,与伊斯兰教自始至终严禁高利贷的文化观念息息相关。而信仰佛教的地区金融发展较为顺畅,未受太多约束,这与佛教不仅允许放贷取利,而且对交易方式和利率作出了明确规定自然密不可分。可见伊斯兰教和佛教由于各自的教义不同,从而对金融发展产生了不同作用。基督教早期禁止放贷获息,中世纪时反对高利贷的思想达到顶峰,直到16世纪才渐渐放松禁令也决定了信仰基督教的地区金融发展具有阶段性。中国的地域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也是明显的,东北土地肥沃广瀚,人口稀少,只要诚实劳动,肯吃苦,就不愁吃穿,形成了猫冬的文化,靠土地吃饭。南方江浙一带,人口密集,靠土地难以度日,需要做小手工产品出卖换粮食和生活用品,弥补生活不足,形成了较强的商品观念。因此,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与南方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这其中地域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金融企业的发展东北与南方也形成了天然之别,也自是文化影响发展的题中之义了。文化的差别,是企业之间的最大差别。
“家风”对一个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具有引导、激励、约束、凝聚等方面。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向,一个是对金融企业成员个体行为有积极导向作用;另一个对金融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管理举措等等都具有导向作用。企业一旦形成规范系统的家风,就建立了规范标准和价值取向,这样,一旦企业成员的行为与企业“家风”的标准不一致时,那么“家风”就会及时进行纠正,并逐步将其影响、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用“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家风”能够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归属感,一种认同理解服从,从而形成持久的驱动力和发展力,只要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的家风,那么他们就会自觉遵守、执行这种理念,并愿意在其工作,愿意为其发挥潜能,共同成长。
约束作用体现的不仅仅是制度上的“硬约束”,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软约束”,它包含企业文化氛围、行为准则等。同时,社会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的养成、社会舆论的形成等,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共荣、共存、共鸣,有效控制好自身行为。
家风的凝聚作用在于当金融企业的员工充分认可企业的价值观后,就会形成一种“黏合剂”,产生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既有制度、命令、规章等的“硬调控”,也有舆论、道德、劝导等以说服教育为主的“软调控”。“家风”是软调控方面的体现,它能够促使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使命、战略目标、发展举措、发展流程、合作联系等各个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增强企业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儒家文化强调“忠”“孝”“仁”“信”“义”。在家里,家长拥有相当权威,包括决策权。他们为企业生存全力拼搏,不遺余力,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财力、物力等方面全力支持,在困难面前加强团结,这就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家风发挥的巨大作用。 吉林农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的事实,也验证了以下结论:员工越道德,风气越正,社会信贷环境越好,以贷谋私的腐败就越少;越强调文化建设,爱护你的员工,越注意员工以行为家的教育,企业的凝聚力越强,发展水平越高。
四、以家风为风向标的家文化构成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对家文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他们所研究的多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信任、宗教,甚至包括语言对金融企业的影响。而对一个企业的文化构建,没有成规。并且文化很难量化,所以只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为总的基调,融入儒家文化,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提出概括性的基本思路。吉林农信在构建文化建设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的框架,下面做一简要介绍:
家风贯穿于吉林农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承载着经营哲学、文化理念、价值追求和工作态度,是在经营实践中不断形成而又永续传承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凝结着省联社党委、历届领导和几代农信人的不懈努力,是总结吉林农信得与失、经验与教训的结晶,必将引领吉林农信成就梦想、走向辉煌。
敬业:把自己当作农信主人,把农信事业作为一生的职业追求;创业、乐业、专业、精业,恪尽职守,一心为公,尽心尽力,精益求精;重程序守规矩,重风险守底线,重客户守信用,当日事当日毕,敬畏担当,有职业操守。
明礼:传承中华文化“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敬亲尊贤、克己复礼;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知恩知足,知止知耻,知行合一;注重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注重言谈举止、仪容仪表,懂得换位思考、欣赏他人,从内在精神到行为规范,充分展现吉林农信员工良好的服务礼节、精神面貌和职业化素养。
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面对工作压力和困难挑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永不言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坚定股份制、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守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城乡阵地、优质客户和道德底线,坚持奉公守法、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狼性精神和工作作风。
质朴:背包下乡、走村串户、草根银行、普惠金融,生动诠释吉林农信人服务三农、勤劳质朴、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和朴素态度;老一辈农信人,把岗位当责任,把工作当事业,满腔热情、全心投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传承“最美”精神,托起吉林农信的脊梁。
家风建设重点要将“家文化”理念导入到党建、工会、队伍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导员工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放到事业中,切实加强行风作风建设,始终做到文化和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对“家文化”进行持续深入的总结和研究,不断完善丰富“家文化”的内涵,陸续通过一把手问卷、员工问卷征求意见,力求将高管员工提出的契合实际、有利于“家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家文化”手册中。坚持“边研讨、边推广,边打造、边落实,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使“家文化”顶层设计日臻科学完善。
要坚持试点推广,允许差异。各行社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制定符合县域实际、符合长远发展的“家文化”建设推广实施方案,逐步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家文化”。九台、长春、延边等农商行要结合自身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家文化”建设试点,先行先试,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引领吉林农信新风尚。高风险社要加强“家文化”研究推广工作,从“鼓士气、树正气、提志气、接地气”的角度入手打造“家文化”,以“家文化”建设搞活经营发展,让全体高管员工坚定改革信心,树立“虽难不怕吃苦,逆境不缺精神”的理念,上下同心,实现提质化险、组建商行的发展目标。
要典型引路,贴近员工。要认真总结“家风”正反典型,借助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精神力量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带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使“家风”有激励、有关爱、有触动。继续搞好基层信用社“五小”建设,加快精品网点升级工作,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减轻员工工作压力。要定期组织家访谈心、基层蹲点、爱心助学、携手尽孝道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体现“家”的温情和关爱,让员工贫有所助、困有所解、病有所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要领导带头,务求实效。各行社党委和基层党支部是推广“家文化”的责任主体,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推广、带头实践,引领和推动“家文化”落地,为吉林农信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