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英语语态划分存在不少问题,主、被动语态间的关系,中动语态与两者之间的联系等都没有统一的解决办法。在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框架下,通过分析动词及物性高低的变化所构成的及物性连续统,对英语语态进行了解释:原型及物句与原型非及物句之间存在一个中间过渡区域,三者之间构成的语态连续统主要是动词及物性决定的,所以英语语态范畴包含主动,中动,被动三个子范畴。
【关键词】及物性连续统 英语语态 认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0-02
英语语态结构一直是热议于研究和教学的话题。语态的划分和动词及物性级阶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在认知理论框架下,用动词及物性级阶变化程度来划分三种语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一、语法原型与及物性连续统
根据原型理论,在词汇概念范畴中,存在着原型与非原型成员:典型成员具备最核心、最能代表该范畴特征的特点,非典型成员的特征相对减弱,所有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家族像似性,子范畴的边缘具有模糊像似性。在一个词性范畴内,典型成员比非典型成员具有更多特点。
及物性的原型理论认为及物性是一个级阶概念,是动词,小句与语篇的属性。根据Hopper和Thompson的研究(1980),能够决定原型及物性概念变化的因素包含了参与者,行为,体,瞬时性,意志性,肯定性,方式,施动性,宾语受影响程度,宾语个体化程度。这十个因素构成了判定及物性高低程度的标准。因此,Hopper和Thompson提出最典型的及物结构是:一个动作过程包含了两个(或以上)参与者;动词表达的是过程;动作为瞬间的、具有认为性质与主观意志、是现实的;施事主体对受事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受事本身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上述任何一种特点的缺少都会导致语句及物性的降低。如:
(1) Nolyn broke his sunglasses.
(2) The scholar gave him a dictionary.
上述的原型及物句都几乎涵盖了所有因素。在例(1)中,Nolyn是有生命意志的施事主体,有意识的影响了受事his sunglasses,引发了整个broke过程。
按照因素的数量在动词上的体现,Hopper和Thompson把动词按及物性高低分类为:高及物性的及物动词,低及物性的及物动词,高及物性的不及物动词和低及物性的不及物动词,这些动词构成了及物性连续统。
二、语态的划分
1.语句的事件识解
及物性概念域与事件识解密切联系,事件观是对句子的动态描述,句子的识解是由事件观或及物性来实现的。王志军(2007)认为及物句、不及物句和非及物句分别对应着使成性,自发性和静态性事件观。使成性事件观把起点当做时间控制者,终点作为这一事件影响的客体。自发性事件观把受这一动作事件影响的客体作为起点和事件控制者。静态事件观呈现了一个显然缺少外在驱动力的事件。使成性事件观代表了原型及物事件,因为这一过程中,能量从起点传递到了终点,此外,一个参与者受到了另一个参与者的动作影响,这一过程与原型及物事件相符。与此相似,自发性事件观与原型不及物事件相契合。而静态事件观描述了一个没有能量传递的状态过程。所以,表征小句或小句内部语义关系的事件观决定了它的及物性。
2.英语语态连续统
在句子中,主语是事件起点,宾语为终点,谓语动词表达的为三个事件观中之一。首先,原型及物动词通过在句式结构“施事+动作+受事”中表达的使成事件与“主语+动词+宾语”结构相对应。原型不及物动词代表了自发性事件观,事件控制者也是事件受事,这与中动语态结构所表达内涵相同。静态事件观所表达的“受事+动作+(施事)”结构是由主动语态结构转化而出的被动语态句。
在实际运用中,原型及物动词既可以从施事又可以从受事角度来观察。因此,施事引发了主动动作,在句法中构成了原型主动语态;而原型不及物动作被包含在语法结构的主语中,该主语承担着施事和受事的双重功能,这一动作形成了中动语态句。综上,英语语态范畴包含了三个子范畴:主动语态,中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根据及物性的特点,某些动词可以被概念识解为表达使成、起始或静态的动作过程,在代表不同事件观时,在三个语态子范畴中变化的动词就构成了一个语态连续统,如:
(3)My sister cut the meat.
(4)The meat cuts well.
(5)The meat was cut by my sister.
像cut通过自身及物性变化来解释不止一种事件观类型事件的动词在英语中还有一些。还有些用来表达方位或占有过程,如put,give,还有些动词如dance,eat可以被识解为二种方式:一是不接宾语,只有一个施事来表现一个简单的被动动作,如:
(6)Irene is all danced out.
(7)Irene danced for three rouse.
(8) Irene `s parents made her dance.
另一種是表达没有宾语,通过产生某种表现而引发的某种结果,如:
(9) Irene danced a Samba de amigo.
(10)The Samba de amigo got danced.
(11)The Samba de amigo is danced.
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及物动词通过描述变化的事件过程发生内在的及物性降级,表征了整个引发-变化-成为(cause-become-state)过程。 同样,在表达自发性和静态事件观中,也有一些动词有类似的用法,在自发性事件观中,一些行为动词及物性降低成了不及物动词,被用于表达结果状态,如dance,sing,smoke,eat。在静态事件观中,有些及物动词如put可以被用来在语义上表达方位或所属关系。下列例子中的及物动词build可被用来表达起始和静态事件观。
(12)The building workers built the hut in two weeks.
(13) The hut got built in two weeks.
(14) In two weeks, the hut was built.
綜上,表达任何一种事件观的动词及物性在不同语义下会发生升级或降级,从而影响语句及物性及结构,在表达上通过语态变化呈现出其相应的语态连续统。
三、结语
综合前人及上述分析,原型及物句与原型非及物句之间存在一个中间过渡区域,三者之间构成的语态连续统主要是动词及物性高低决定的,所以语态范畴中包含了主动,中动,被动三个子范畴。相邻的子范畴之间没有一分为二的清晰界限,都是通过及物性程度级阶的升降而决定。每个子范畴中的及物性程度变化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传统教学中的“特殊现象”,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分析语态。
参考文献:
[1] Hopper, P. &Thompson, S. A.: Transitiv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 [ J]. Language, 1980, ( 56) : 251- 299
[2]陈忠平. 小句主语选择的认知阐释 [J]. 外国语文. 2012, (2):61-65.
[3]李林泽. 基于典型理论的中英及物性对比研究[MA]. 西南大学.2011.
[4]刘正光、崔刚, 语法原型与及物性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1):9
[5]王志军,及物性的典型研究. [J] 外国语.2004,(4)
[6]吴义诚,李艳芝,语言及物性的构式研究。[J]. 外国语2014, (5):41-48
[7]许艾明. 英语中动词及物性实质的认知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0)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44074)
【关键词】及物性连续统 英语语态 认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0-02
英语语态结构一直是热议于研究和教学的话题。语态的划分和动词及物性级阶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在认知理论框架下,用动词及物性级阶变化程度来划分三种语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一、语法原型与及物性连续统
根据原型理论,在词汇概念范畴中,存在着原型与非原型成员:典型成员具备最核心、最能代表该范畴特征的特点,非典型成员的特征相对减弱,所有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家族像似性,子范畴的边缘具有模糊像似性。在一个词性范畴内,典型成员比非典型成员具有更多特点。
及物性的原型理论认为及物性是一个级阶概念,是动词,小句与语篇的属性。根据Hopper和Thompson的研究(1980),能够决定原型及物性概念变化的因素包含了参与者,行为,体,瞬时性,意志性,肯定性,方式,施动性,宾语受影响程度,宾语个体化程度。这十个因素构成了判定及物性高低程度的标准。因此,Hopper和Thompson提出最典型的及物结构是:一个动作过程包含了两个(或以上)参与者;动词表达的是过程;动作为瞬间的、具有认为性质与主观意志、是现实的;施事主体对受事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受事本身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上述任何一种特点的缺少都会导致语句及物性的降低。如:
(1) Nolyn broke his sunglasses.
(2) The scholar gave him a dictionary.
上述的原型及物句都几乎涵盖了所有因素。在例(1)中,Nolyn是有生命意志的施事主体,有意识的影响了受事his sunglasses,引发了整个broke过程。
按照因素的数量在动词上的体现,Hopper和Thompson把动词按及物性高低分类为:高及物性的及物动词,低及物性的及物动词,高及物性的不及物动词和低及物性的不及物动词,这些动词构成了及物性连续统。
二、语态的划分
1.语句的事件识解
及物性概念域与事件识解密切联系,事件观是对句子的动态描述,句子的识解是由事件观或及物性来实现的。王志军(2007)认为及物句、不及物句和非及物句分别对应着使成性,自发性和静态性事件观。使成性事件观把起点当做时间控制者,终点作为这一事件影响的客体。自发性事件观把受这一动作事件影响的客体作为起点和事件控制者。静态事件观呈现了一个显然缺少外在驱动力的事件。使成性事件观代表了原型及物事件,因为这一过程中,能量从起点传递到了终点,此外,一个参与者受到了另一个参与者的动作影响,这一过程与原型及物事件相符。与此相似,自发性事件观与原型不及物事件相契合。而静态事件观描述了一个没有能量传递的状态过程。所以,表征小句或小句内部语义关系的事件观决定了它的及物性。
2.英语语态连续统
在句子中,主语是事件起点,宾语为终点,谓语动词表达的为三个事件观中之一。首先,原型及物动词通过在句式结构“施事+动作+受事”中表达的使成事件与“主语+动词+宾语”结构相对应。原型不及物动词代表了自发性事件观,事件控制者也是事件受事,这与中动语态结构所表达内涵相同。静态事件观所表达的“受事+动作+(施事)”结构是由主动语态结构转化而出的被动语态句。
在实际运用中,原型及物动词既可以从施事又可以从受事角度来观察。因此,施事引发了主动动作,在句法中构成了原型主动语态;而原型不及物动作被包含在语法结构的主语中,该主语承担着施事和受事的双重功能,这一动作形成了中动语态句。综上,英语语态范畴包含了三个子范畴:主动语态,中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根据及物性的特点,某些动词可以被概念识解为表达使成、起始或静态的动作过程,在代表不同事件观时,在三个语态子范畴中变化的动词就构成了一个语态连续统,如:
(3)My sister cut the meat.
(4)The meat cuts well.
(5)The meat was cut by my sister.
像cut通过自身及物性变化来解释不止一种事件观类型事件的动词在英语中还有一些。还有些用来表达方位或占有过程,如put,give,还有些动词如dance,eat可以被识解为二种方式:一是不接宾语,只有一个施事来表现一个简单的被动动作,如:
(6)Irene is all danced out.
(7)Irene danced for three rouse.
(8) Irene `s parents made her dance.
另一種是表达没有宾语,通过产生某种表现而引发的某种结果,如:
(9) Irene danced a Samba de amigo.
(10)The Samba de amigo got danced.
(11)The Samba de amigo is danced.
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及物动词通过描述变化的事件过程发生内在的及物性降级,表征了整个引发-变化-成为(cause-become-state)过程。 同样,在表达自发性和静态事件观中,也有一些动词有类似的用法,在自发性事件观中,一些行为动词及物性降低成了不及物动词,被用于表达结果状态,如dance,sing,smoke,eat。在静态事件观中,有些及物动词如put可以被用来在语义上表达方位或所属关系。下列例子中的及物动词build可被用来表达起始和静态事件观。
(12)The building workers built the hut in two weeks.
(13) The hut got built in two weeks.
(14) In two weeks, the hut was built.
綜上,表达任何一种事件观的动词及物性在不同语义下会发生升级或降级,从而影响语句及物性及结构,在表达上通过语态变化呈现出其相应的语态连续统。
三、结语
综合前人及上述分析,原型及物句与原型非及物句之间存在一个中间过渡区域,三者之间构成的语态连续统主要是动词及物性高低决定的,所以语态范畴中包含了主动,中动,被动三个子范畴。相邻的子范畴之间没有一分为二的清晰界限,都是通过及物性程度级阶的升降而决定。每个子范畴中的及物性程度变化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传统教学中的“特殊现象”,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分析语态。
参考文献:
[1] Hopper, P. &Thompson, S. A.: Transitiv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 [ J]. Language, 1980, ( 56) : 251- 299
[2]陈忠平. 小句主语选择的认知阐释 [J]. 外国语文. 2012, (2):61-65.
[3]李林泽. 基于典型理论的中英及物性对比研究[MA]. 西南大学.2011.
[4]刘正光、崔刚, 语法原型与及物性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1):9
[5]王志军,及物性的典型研究. [J] 外国语.2004,(4)
[6]吴义诚,李艳芝,语言及物性的构式研究。[J]. 外国语2014, (5):41-48
[7]许艾明. 英语中动词及物性实质的认知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0)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44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