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方法途径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有效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以期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一、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
部分高校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将国家资助金额顺利发放的层面,忽视了其背后深层次的育人价值。整个资助过程中忽略了对人的教育,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整体效果不佳。
(二)资助评定过程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
一是贫困学生的困难程度评定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标准,各高校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一套执行办法,困难等级的界定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家庭情况大致相同的学生,被认定的等级会有所不同,导致最终的评定结果不具备较强的合理性及说服力。二是辅导员忽略评定过程的监督管理,未对被评学生的家庭及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往往过度依赖于由学生干部组建的班级测评小组的意见。班级测评小组通常仅凭借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表现鉴定困难等级,未进行客观情况的证实。如若缺乏对测评小组的监督,就难以保证评定结果的公平公正。三是因学生户籍地相关部门管理鉴定标准不同,学生获取证明材料的难易程度不同。部分高校出现实际困难的学生难以获取贫困证明材料的现象,同时有些低保学生认为自己不算贫困。
(三)忽视了资助育人工作的德育作用
资助育人工作最终目标是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普遍将重心放在过程评定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收集审核上,认为材料齐全即“万事大吉”,忽视了贯穿其中的德育教育,忽略对学生自我认知、心理健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二、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方法
笔者通过在二级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有效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三步走”策略:
(一)落实做好班级内部的宣传与评定工作,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
班级是高校各项学生事务开展的基本单位。辅导员应在班级内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确保每位学生了解到资助政策及评定条件、评定流程。现实中,有学生投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结果不公,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资助流程和要求。因此辅导员要在班级内部开展多轮政策宣讲,并进行针对性的摸排调查,详细了解各班级的评定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评定小组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再由评定小组对申请者进行评定。辅导员需参与整个评定过程,充分发表意见和听取测评小组的意见,同时要与学生家长沟通,反复验证最终评定结果的合理性。
(二)着力加强学院层面的审核与监督,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一般都会在二级学院设专人负责,成立学院二级资助评定小组。评定小组和资助专员在做好复审工作的同时,要全局把握院部评审与监管,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查缺补漏,及时进行名额调剂,以及困难补助办理的指导工作。同时积极吸取采纳各班级的评定意见,保证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
(三)全面做好学校层面的统筹把控,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
学校资助中心需总揽全局,对这项工作负全面责任,指导并协助院部开展工作,设立明晰的评定程序,界定清晰概念,让各二级学院针对自身情况,建立针对性制度并实施自主方案。如果完全放权实则是变相的推脱责任,总揽全局协同联动,才能确保从班级、院部、学校的沟通与指导工作通畅有序。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客观的自我认知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
很多大学生对于高校资助政策的了解不是特别清晰,辅导员需在班级内以多种形式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宣传教育,着重加强学生的政策认知和自我认知,使其客观评价自身家庭条件以及现实情况。这是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
(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思想基础
大学期间是学生价值观重新塑造与培养的重要阶段,要正确引导学生的物质追求,消除那些视国家资助为“不要白不要”“天上掉馅饼”的心理,为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诚实守信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条件
开展诚信教育重在使学生树立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的观念,在资助评定过程中,学生的诚信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所以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保证资助育人工作的公平公正。
(四)感恩教育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升华
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能够升华育人效果。引导学生感恩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爱校情怀,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树立起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观念,以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
(五)励志扶志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
励志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实现他们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这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目的,即助人更要筑人。通过表彰受助学生中的优秀学子,树立典范榜样,分享他们的励志经历,发扬优良品质,以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真正达到育人筑梦的切实效果。
四、结语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国家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度过大学生涯的好政策,如何真正将此政策落实到位,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需要高校管理层和基层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的“三步走”策略和五个教育模式,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避免将国家资助政策流于“应付差事”的形式主义,从而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05).
[2]余莎莎.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5C”模式建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
[3]王丽丽.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03).
[4]冯欣.对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财富时代,2021(02).
[5]廖佚.高校院系资助育人的思考与探析[J].福建轻纺,2021(03).
[6]张晓艳.用公正的力量推动学生的成长——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案例分析[J].教育,2018(02).
【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英语教学团队”(19z1gc05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有效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以期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一、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
部分高校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将国家资助金额顺利发放的层面,忽视了其背后深层次的育人价值。整个资助过程中忽略了对人的教育,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整体效果不佳。
(二)资助评定过程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
一是贫困学生的困难程度评定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标准,各高校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一套执行办法,困难等级的界定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家庭情况大致相同的学生,被认定的等级会有所不同,导致最终的评定结果不具备较强的合理性及说服力。二是辅导员忽略评定过程的监督管理,未对被评学生的家庭及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往往过度依赖于由学生干部组建的班级测评小组的意见。班级测评小组通常仅凭借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表现鉴定困难等级,未进行客观情况的证实。如若缺乏对测评小组的监督,就难以保证评定结果的公平公正。三是因学生户籍地相关部门管理鉴定标准不同,学生获取证明材料的难易程度不同。部分高校出现实际困难的学生难以获取贫困证明材料的现象,同时有些低保学生认为自己不算贫困。
(三)忽视了资助育人工作的德育作用
资助育人工作最终目标是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普遍将重心放在过程评定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收集审核上,认为材料齐全即“万事大吉”,忽视了贯穿其中的德育教育,忽略对学生自我认知、心理健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二、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方法
笔者通过在二级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有效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三步走”策略:
(一)落实做好班级内部的宣传与评定工作,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
班级是高校各项学生事务开展的基本单位。辅导员应在班级内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确保每位学生了解到资助政策及评定条件、评定流程。现实中,有学生投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结果不公,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资助流程和要求。因此辅导员要在班级内部开展多轮政策宣讲,并进行针对性的摸排调查,详细了解各班级的评定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评定小组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再由评定小组对申请者进行评定。辅导员需参与整个评定过程,充分发表意见和听取测评小组的意见,同时要与学生家长沟通,反复验证最终评定结果的合理性。
(二)着力加强学院层面的审核与监督,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一般都会在二级学院设专人负责,成立学院二级资助评定小组。评定小组和资助专员在做好复审工作的同时,要全局把握院部评审与监管,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查缺补漏,及时进行名额调剂,以及困难补助办理的指导工作。同时积极吸取采纳各班级的评定意见,保证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
(三)全面做好学校层面的统筹把控,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
学校资助中心需总揽全局,对这项工作负全面责任,指导并协助院部开展工作,设立明晰的评定程序,界定清晰概念,让各二级学院针对自身情况,建立针对性制度并实施自主方案。如果完全放权实则是变相的推脱责任,总揽全局协同联动,才能确保从班级、院部、学校的沟通与指导工作通畅有序。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客观的自我认知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
很多大学生对于高校资助政策的了解不是特别清晰,辅导员需在班级内以多种形式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宣传教育,着重加强学生的政策认知和自我认知,使其客观评价自身家庭条件以及现实情况。这是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
(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思想基础
大学期间是学生价值观重新塑造与培养的重要阶段,要正确引导学生的物质追求,消除那些视国家资助为“不要白不要”“天上掉馅饼”的心理,为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诚实守信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条件
开展诚信教育重在使学生树立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的观念,在资助评定过程中,学生的诚信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所以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保证资助育人工作的公平公正。
(四)感恩教育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升华
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能够升华育人效果。引导学生感恩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爱校情怀,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树立起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观念,以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
(五)励志扶志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
励志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实现他们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这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目的,即助人更要筑人。通过表彰受助学生中的优秀学子,树立典范榜样,分享他们的励志经历,发扬优良品质,以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真正达到育人筑梦的切实效果。
四、结语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国家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度过大学生涯的好政策,如何真正将此政策落实到位,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需要高校管理层和基层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的“三步走”策略和五个教育模式,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避免将国家资助政策流于“应付差事”的形式主义,从而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05).
[2]余莎莎.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5C”模式建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
[3]王丽丽.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03).
[4]冯欣.对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财富时代,2021(02).
[5]廖佚.高校院系资助育人的思考与探析[J].福建轻纺,2021(03).
[6]张晓艳.用公正的力量推动学生的成长——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案例分析[J].教育,2018(02).
【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英语教学团队”(19z1gc05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