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秸秆机械化还田措施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论述了苏州市吴江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现状,总结其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分析秸秆机械化还田取得的成效,并提出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秸秆机械化还田;措施;成效;对策;江苏苏州;吴江区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49-02
  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濒临太湖,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物,目前,吴江区秸秆的年产量19.3万t左右。近年来,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已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还是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往往被焚烧或者废弃,污染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秸秆综合利用程度较低[1-2]。
  “十一五”期间,吴江地区全力示范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采取了多种措施同时推进,如宣传发动、政策扶持,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加快秸秆还田机具的示范推广,引进上海苜帮的9KF-8042型方草捆压捆机、江苏奥科瑞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9SYX-IV型秸秆固化成型机组1套,大力示范秸秆机械化造粒,为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了进一步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现对吴江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效益作一分析。
  1 吴江区秸秆机械化还田措施
  1.1 提升优化技术装备
  整合农机科技资源,积极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解决技术问题,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提供技术支撑。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联系太仓项氏农机、姜堰新科、清淮等企业进行秸秆还田机具的试验以及示范推广。针对吴江区秸秆还田机械的应用情况,主要有2个类型:一是反旋灭茬机。主要用于稻秸秆的还田作业,具有耕层较深、埋草效果好的特点,但消耗动力较大,一般与47.8~58.8 kW拖拉机配套。二是水旱两用埋茬耕整机。配套功率为36.8~73.5 kW的拖拉机。其在水田耕整地中应用较多,兼用于旱田的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该机械可一次完成4项作业,包括埋茬、水旋、起浆、平整等,作业效率高。
  1.2 总结完善技术路线
  1.2.1 麦秸秆还田。一是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施基肥→放水泡田→水田秸秆还田机耕整地→水稻机插秧。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 cm,秸秆切碎≤10 cm,均匀抛撒于田里,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15 cm。二是旱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施基肥(增施氮肥)→秸秆还田机旱作灭茬还田2次→放水泡田→平田整地→水稻机插秧。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 cm,秸秆切碎≤10 cm,并均匀抛撒于田间,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15 cm。
  1.2.2 稻秸秆还田。一是反旋秸秆还田、机条播工艺路线。全喂入联合收割机高留茬割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基肥、除草剂撒施→反旋灭茬机秸秆还田耕整地→少(免)耕条播机播麦→开沟。二是正旋秸秆还田、机条播工艺路线。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低留茬割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基肥、除草剂撒施→秸秆还田机秸秆还田耕整地或旋耕机秸秆还田耕整地→少(免)耕条播机播麦→开沟。三是稻套麦工艺路线。水稻收割前7 d左右在稻田中撒播麦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开沟。
  1.3 技术培训服务跟进
  为了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成效,保证其落实到位,必须使技术培训与服务有效跟进。利用举办培训班的形式,邀请相关的技术专家来进行讲课,为吴江区培养技术骨干,让其充分掌握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还要“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将技术推广在各镇(区)农机部门进行落实,召开现场演示会,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为农机手和农户提供服务。乡镇基层干部的培训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中也很重要,在其了解和掌握技术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在村中进行推广。请技术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分片指导,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整体水平。据统计,2009年至今,共组织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培训54期,受训的技术人员、机手和农民达到3 078人。
  2 取得的成效
  2.1 经济效益
  通过实地调查,与一般田块相比较,实施秸秆还田3~5年后,明显改善了耕地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壤结构。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其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如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由于土壤质量的提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75~150 kg/hm2。根据此趋势,如果继续实施秸秆还田,应当还能持续增加粮食的产出[3]。
  2.2 社会效益
  农业部将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一项成熟的农机化技术成果进行大力推广。通过该技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此外,其对环保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近年的推广,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如果每年还田秸秆为6 t/hm2,可提供有机质900 kg/hm2,不仅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且可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
  2.3 生态效益
  通过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实施,充分利用了农村大量剩余的农作物秸秆,避免了焚烧和随意弃置的问题,减少了空气污染和水体环境污染,同时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污染,从而使农业生产环境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此外,应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改善其通透性和保水能力,从而有效增加了土壤含水率。降雨后,土壤吸纳大量的雨水,减少了地面径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有效存蓄了自然降水,增强了自然调节的能力,逐步改善生態环境[6-8]。这在世界水资源危机中,将大大有利于农业发展。   2.4 产能效益
  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推广应用也产生了巨大的产能效益。通过该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各种联合收割机的应用也推动了农业机械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提升了农机化发展的水平,而在政府引导和大户的带动之下,机械产品的应用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3 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强化行政推动
  严格按照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省政府《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年)》等相关文件精神,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县乡村秸秆禁烧监管网络,建立了联动协调机制,协调各镇人民政府等部门与发改委、农委、环保、水利、公安、交通、财政、科技、监察、宣传等部门共同行动。为了推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来组织开展工作,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将工作目标进一步具体细化,并层层落实,根据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并相应实行奖惩。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机制的有序运行[9]。
  3.2 加大政策扶持
  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秸秆机械化还田进行补贴,区政府今年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跟进配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机手和镇村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积极性。一是将作业机具纳入补贴范围。省财政对农民购买秸秆还田机实行普惠制,在省补的基础上,区财政也给予配套补贴。二是加大作业补贴力度。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区财政安排180万元,对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任务的农机合作社实行补贴。三是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任务的镇、村进行考核奖励,从而调动了基层广大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3.3 深入宣传发动
  为了让农民能够接受和自觉参与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农机部门积极进行宣传发动,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的同时,还通过给农民公开信以及组织召开现场会、推介会、组织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重要意义、田间焚烧秸秆的危害性以及有关奖惩政策和措施[10]。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营造出加快发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良好氛围。2009年以来,共印发各类宣传材料5万份以上,组织现场演示会47场次,参加观摩人数达3 700人次。
  3.4 创新服务机制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广大机手和农民积极购置秸秆还田机械以及相关的应用机具,同时也要在社会化服务方面进行积极创新,从而有利于农民开展有偿作业,扩大应用面。一方面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手与广大农户签订协议,使机械化收割和还田形成订单模式,实现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完善服务体系和运作机制,对农机大户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要加大培育力度,根據市场经济的需求,逐步建立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
  4 参考文献
  [1] 刘娅.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3(1):18-23.
  [2] 皇甫月红.涟水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19-320.
  [3] 谢建水,张飞.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促进蓝天沃土工程建设[J].江苏农机化,2013(3):11-13.
  [4] 秦建国,袁潞潞.浅谈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前景[J].江苏农机化,2006(3):27-29.
  [5] 范延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生态农业的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1(5):9-10.
  [6] 庄月芹.我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15749-15750.
  [7] 佟丽华,王月英,刘桂华,等.玉米秸秆与根茬粉碎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农学报,2005,20(z1):321-323.
  [8]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9] 朱天红,李志刚,邱大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11(6):47-49.
  [10] 李新华.泰兴市秸秆综合利用与机械化还田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2):36-37.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解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促进农民生活改善、农村和农业发展,该文通过对安徽黄山地区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状况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目前农业补贴政策中存在的补贴标准低、补贴项目不够齐全、补贴政策目标不清晰等问题,提出整合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拓展补贴门类、制定分类补贴政策、明确补贴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补贴政策;现状;建议;安徽黄山  中图分类号 F306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分析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下养殖土鸡的优势,以合肥安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重点讲述了林下养殖土鸡模式,最后针对当前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江淮分水岭;林下养殖;土鸡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66-02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保健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优质、安全的土鸡产品备受人们关注,市场需
摘要 从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材料与设施、养殖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以期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室外;水泥池;冬闲育苗池;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8.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87-02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俗称海葡萄,也叫长命草,又称绿
摘要 介绍了轻型栽培稻麦油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除对策,以期为稻麦油田间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麦油田;田间杂草;特点;原因;防除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79-02  阜宁县农业生产以稻麦连作为主,近年来稻麦耕作模式均以轻型栽培为主,水稻栽培方式多样,其中直播稻面积在一些地区占50%
摘要 根据现代生态渔业总体要求和“治水促转型—渔业实施方案”,从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比较典型的以甲鱼、鲟鱼、太阳鱼、黄尾密鲴、鲢鱼、鳙鱼等品种为主的山塘小水库养殖技术及模式。该组模式通过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类及数量比例合理搭配,提高了水体空间利用率,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鱼病发生,养殖的青鱼规格大,品质好。  关键词 山塘;水库;生态;混养;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96
摘要 对影响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及措施,旨在促进水源区绿色生态发展,从而保持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水源区;柑桔;问题;对策;湖北郧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16-01  湖北省郧县地处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柑桔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 通过对湖南省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行调研,阐述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对策;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01-02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
摘要 总结了玉米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分析了我国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76-02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十年增”期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由26.9%上升到36.2%。在这10年增产17 124万t的份
摘要 介绍大麦/西瓜/夏鲜食糯玉米—秋鲜食糯玉米 秋鲜食大豆间套复种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布局安排、品种选择、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露地西瓜;大麦;糯玉米;大豆;间复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S512.3;S513;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06-02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心沙分公司地处长江下
摘要 运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对三峰寺林场地域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调查,综合分析林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方面的突出问题,确定林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总目标,提出林场森林资源经营、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三峰寺林场;生态经济;河南伊川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83-02  林区是一种地域性生态系统,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