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种先进的新型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学故事因一定的趣味性也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故事对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数学故事为载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落实新课改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尚未健全独立的性格,自制力不足,一旦课堂教学时间过长,便会难以集中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受小学数学知识抽象化、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待解决的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较多,且已成为广大教师群体当前需重点关注的事项。为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通过对当前教学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后,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此外,所取得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相对较低。所以。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使用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充分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伴随着一种抵触情绪,因此,便处在被动接收知识的位置上,自然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随着数学学科难度系数的逐渐增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若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则必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新型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缺乏积极性
小学生尚未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数学课堂往往带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乏味,因此,小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自然很难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则时刻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通过数学故事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当前的教学状态来看,教师还未充分吸收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仍处于主导性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才能高校完成教学任务。若老师时刻处于主导性地位,一人操控整个教学活动,则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活动自然无法顺利展开,势必会对教学课堂的造成影响。
二、数学故事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1.数学故事的内涵
数学故事,就是以故事为载体,向学生普及数学知识的作品。因此,我们可将数学知识看作数学知识与故事的有机结合。若要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则要求故事必须结构紧凑、目的明确、简洁明了,既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既可由数学老师将故事表达出来,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讲授方法灵活多样。
2.数学故事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引入数学故事,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愿,同时,还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尚未对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所有的学习都取决于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数学故事能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故事的趣味性,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能够决定教学活动的氛围,学生一旦融入其中,就会自己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数学故事的具体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应用设想: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更好地配合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计划。例如,在讲授“7的乘法口诀”知识点时,许多老师都会用图片进行教学,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不佳。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在屏幕中呈现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动画,并设计了相应的数学故事:有一天,七个小矮人为了逗乐不开心的白雪公主,各自手拿有着不同数字的气球,邀请白雪公主加入“排排数”的游戏,大家一起猜猜看气球上的数的变化情况,猜对后则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屏幕上适时出示带有7、14、21三个数的气球,教师问学生气球上的数是怎么排列的,学生们纷纷给出了答案: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最后总结规律:7+7=14、14+7=21。趁着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紧接着鼓励学生往下写对应的数字,得出答案:28、35、42、49,转而引出7的乘法口诀。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需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对情境进行仔细观察,理解和感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知识点时,教师给出了数学探究设想故事背景:兔子先生的菜地里新种了10棵大白菜,计划给菜地围上一长方形的篱笆窝,以便更好地保护菜苗。利用故事,向学生提问:已知长方形长5米、宽4米,试求兔子先生一共需要多长的篱笆。在教学过程中,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解题意愿,和教师共同参与问题的求解过程,此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仅通过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计算,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容易分心。老师可设计相关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例如:周末,爸爸妈妈带小海去海洋世界游玩,买票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小海成人票十元,儿童票半价。为了考考小海,爸爸让小海自己算出他们一家三口应该付多少钱。通过直接的角色代入,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随着新型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和活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商不变规律”这一知识内容时,许多老师认为此部分内容简单,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都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可设计相关的数学故事: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们请孙悟空来一起分桃子,孙悟空算了一下,准备每2只猴子分10个桃子,猴子们一听都觉得太少了,非常生气。孙悟空想了想,说道那就把100个桃子分给20个猴子吧。小猴子们想了想说还是太少,要再多分一点。孙悟空只好改口说那就把1000个桃子分给200个猴子吧,当孙悟空话音刚落,小猴子们非常高兴,都激动地鼓起掌。老师可在讲完故之后,请学生合作探讨几个问题: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孙悟空说的三种分桃方案中哪一种方案小猴子分得最多?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道理?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商不变规律这一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老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选择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玉红.浅论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故事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2]王玉莲.数学故事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2).
[3]张雅丽.创设故事情境 扬起求知风帆——谈利用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課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
[4]武红梅,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关键词】数学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尚未健全独立的性格,自制力不足,一旦课堂教学时间过长,便会难以集中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受小学数学知识抽象化、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待解决的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较多,且已成为广大教师群体当前需重点关注的事项。为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通过对当前教学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后,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此外,所取得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相对较低。所以。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使用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充分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伴随着一种抵触情绪,因此,便处在被动接收知识的位置上,自然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随着数学学科难度系数的逐渐增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若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则必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新型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缺乏积极性
小学生尚未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数学课堂往往带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乏味,因此,小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自然很难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则时刻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通过数学故事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当前的教学状态来看,教师还未充分吸收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仍处于主导性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才能高校完成教学任务。若老师时刻处于主导性地位,一人操控整个教学活动,则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活动自然无法顺利展开,势必会对教学课堂的造成影响。
二、数学故事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1.数学故事的内涵
数学故事,就是以故事为载体,向学生普及数学知识的作品。因此,我们可将数学知识看作数学知识与故事的有机结合。若要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则要求故事必须结构紧凑、目的明确、简洁明了,既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既可由数学老师将故事表达出来,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讲授方法灵活多样。
2.数学故事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引入数学故事,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愿,同时,还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尚未对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所有的学习都取决于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数学故事能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故事的趣味性,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能够决定教学活动的氛围,学生一旦融入其中,就会自己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数学故事的具体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应用设想: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更好地配合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计划。例如,在讲授“7的乘法口诀”知识点时,许多老师都会用图片进行教学,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不佳。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在屏幕中呈现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动画,并设计了相应的数学故事:有一天,七个小矮人为了逗乐不开心的白雪公主,各自手拿有着不同数字的气球,邀请白雪公主加入“排排数”的游戏,大家一起猜猜看气球上的数的变化情况,猜对后则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屏幕上适时出示带有7、14、21三个数的气球,教师问学生气球上的数是怎么排列的,学生们纷纷给出了答案: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最后总结规律:7+7=14、14+7=21。趁着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紧接着鼓励学生往下写对应的数字,得出答案:28、35、42、49,转而引出7的乘法口诀。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需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对情境进行仔细观察,理解和感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知识点时,教师给出了数学探究设想故事背景:兔子先生的菜地里新种了10棵大白菜,计划给菜地围上一长方形的篱笆窝,以便更好地保护菜苗。利用故事,向学生提问:已知长方形长5米、宽4米,试求兔子先生一共需要多长的篱笆。在教学过程中,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解题意愿,和教师共同参与问题的求解过程,此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仅通过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计算,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容易分心。老师可设计相关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例如:周末,爸爸妈妈带小海去海洋世界游玩,买票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小海成人票十元,儿童票半价。为了考考小海,爸爸让小海自己算出他们一家三口应该付多少钱。通过直接的角色代入,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随着新型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和活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商不变规律”这一知识内容时,许多老师认为此部分内容简单,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都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可设计相关的数学故事: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们请孙悟空来一起分桃子,孙悟空算了一下,准备每2只猴子分10个桃子,猴子们一听都觉得太少了,非常生气。孙悟空想了想,说道那就把100个桃子分给20个猴子吧。小猴子们想了想说还是太少,要再多分一点。孙悟空只好改口说那就把1000个桃子分给200个猴子吧,当孙悟空话音刚落,小猴子们非常高兴,都激动地鼓起掌。老师可在讲完故之后,请学生合作探讨几个问题: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孙悟空说的三种分桃方案中哪一种方案小猴子分得最多?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道理?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商不变规律这一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老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选择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玉红.浅论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故事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2]王玉莲.数学故事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2).
[3]张雅丽.创设故事情境 扬起求知风帆——谈利用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課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
[4]武红梅,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