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教育信息化是指区域经济的实力和发展速度决定着其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建设,更需要教学与组织,管理与评价的方式变革。本文通过多年来对各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基于三方协同的独特视角构建出了由高职、企业、政府三方联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同时从协同机制的创新、优化以及运作模式为大家浅析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中高职院校负责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理念引领、理论引导、实践指导等智力支持工作。通过参与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政策制定、区域规划、制度建设等具体工作,为区域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指导;通过与企业合作,引领企业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有用的信息化资源和产品,为企业研发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然而由于教育信息化及其推进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只能是单一视角、单一主体的努力。这对于区域教育信息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由单一视角,单一主体转变为整体协同的、高度开放对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与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通过对比经验分析,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具体推进与实行的。通过统一的部署与规划自上而下的为教育信息化的事业投入力量。这样自上而下的統筹规划很容易导致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力量投入的不准确性,教师的信息处理应用能力变差,地区性差异等问题的产生。为此我们需要调整现有的结构模式,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使其变为全面的,具有个性化的新形态的教育模式。而这个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因素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众多的客体通过与主体的全面交流、沟通与协作,进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也是当下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的创新
对于区域教育信息化这个过程而言,单靠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力量无法取得全面性的突破,既然单一化的力量并不能主导完成这个过程,那么寻求多方合作、协同创新就成为了当下的唯一出路。为了更好的完善这条道路,我们必须理清在参与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的主客关系,构建以政府为主体,联合企业、高校这样的外部受益群体的联合机制。通过对参与主体的责任意识与能力的提升,进而保障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提升。
通过高校的联系,把企业、政府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高校对于各种政策的反馈,企业与政府可以及时的调整相应的政策,并且为高校提供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并将高校、政府、企业联合制定的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方案投入到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去。这三者在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社会需求上又具有互补性,这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参与各方资源的分享、责任的共同担当、协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得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机制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成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三、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的实践反思
(一)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每个区域的具体实际,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高职院校人才资源,从大局出发考虑筹划,做到全面合理的布局。这是促进本地区信息化教育建设发展的有力举措。在整体规划之前,首先需要当地政府部门与高职院校通力合作,调查本地区现有的信息化教育设施、可用资源、实际需求等,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确定下来,把建设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分配安排妥当,做到统筹兼顾。在政府部门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大学生可以依靠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规划出谋划策,查漏补缺,争取制定出科学、高效、合理的规划书。
(二)组织专业教学指导人员,为信息化教学服务。区域教学研究部门应全面开展高等职业教学信息化的研究和凝聚师资力量,创建一只由学科科学研究教授、教学研究人员、教育教学专家组成的信息化教学研讨团队,主要负责信息化教学的问题咨询与答疑解惑。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工具建立线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了完善区域信息化教学体系的研讨环境和服务体制,可以考虑实现平台的线上虚拟教学和线下实况调研两项活动相结合并组建相应的团队。例如组织由学科科学研究教授、教研专业人员学科研讨人员,成立线上线下教学信息化研究团队,通过及时开展教研服务和打造良好的信息化教研环境,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日常需求,全面推进区域教学信息化。
(三)三方协同全力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在三方协作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参与者们强烈的自我参与意志,更需要在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组织结构,除了参与各方能够较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外,还可以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三方协同推进机制提供强大的动力。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三方协同推进机制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输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但是在具体的推广中,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各区域的具体条件及参与各方的实际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协同推进机制,以便更好的推动当地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中高职院校负责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理念引领、理论引导、实践指导等智力支持工作。通过参与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政策制定、区域规划、制度建设等具体工作,为区域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指导;通过与企业合作,引领企业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有用的信息化资源和产品,为企业研发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然而由于教育信息化及其推进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只能是单一视角、单一主体的努力。这对于区域教育信息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由单一视角,单一主体转变为整体协同的、高度开放对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与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通过对比经验分析,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具体推进与实行的。通过统一的部署与规划自上而下的为教育信息化的事业投入力量。这样自上而下的統筹规划很容易导致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力量投入的不准确性,教师的信息处理应用能力变差,地区性差异等问题的产生。为此我们需要调整现有的结构模式,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使其变为全面的,具有个性化的新形态的教育模式。而这个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因素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众多的客体通过与主体的全面交流、沟通与协作,进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也是当下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的创新
对于区域教育信息化这个过程而言,单靠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力量无法取得全面性的突破,既然单一化的力量并不能主导完成这个过程,那么寻求多方合作、协同创新就成为了当下的唯一出路。为了更好的完善这条道路,我们必须理清在参与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的主客关系,构建以政府为主体,联合企业、高校这样的外部受益群体的联合机制。通过对参与主体的责任意识与能力的提升,进而保障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提升。
通过高校的联系,把企业、政府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高校对于各种政策的反馈,企业与政府可以及时的调整相应的政策,并且为高校提供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并将高校、政府、企业联合制定的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方案投入到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去。这三者在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社会需求上又具有互补性,这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参与各方资源的分享、责任的共同担当、协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得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机制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成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三、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的实践反思
(一)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每个区域的具体实际,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高职院校人才资源,从大局出发考虑筹划,做到全面合理的布局。这是促进本地区信息化教育建设发展的有力举措。在整体规划之前,首先需要当地政府部门与高职院校通力合作,调查本地区现有的信息化教育设施、可用资源、实际需求等,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确定下来,把建设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分配安排妥当,做到统筹兼顾。在政府部门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大学生可以依靠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规划出谋划策,查漏补缺,争取制定出科学、高效、合理的规划书。
(二)组织专业教学指导人员,为信息化教学服务。区域教学研究部门应全面开展高等职业教学信息化的研究和凝聚师资力量,创建一只由学科科学研究教授、教学研究人员、教育教学专家组成的信息化教学研讨团队,主要负责信息化教学的问题咨询与答疑解惑。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工具建立线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了完善区域信息化教学体系的研讨环境和服务体制,可以考虑实现平台的线上虚拟教学和线下实况调研两项活动相结合并组建相应的团队。例如组织由学科科学研究教授、教研专业人员学科研讨人员,成立线上线下教学信息化研究团队,通过及时开展教研服务和打造良好的信息化教研环境,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日常需求,全面推进区域教学信息化。
(三)三方协同全力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在三方协作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参与者们强烈的自我参与意志,更需要在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组织结构,除了参与各方能够较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外,还可以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三方协同推进机制提供强大的动力。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三方协同推进机制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输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但是在具体的推广中,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各区域的具体条件及参与各方的实际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协同推进机制,以便更好的推动当地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