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如果没有对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进行正确引导,可能会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走许多弯路,甚至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文章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创设情境,加强练习,快乐阅读等方面探讨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乐于写作”的观点。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作文指导;快乐阅读;课本;观察生活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承担着学生语言后续发展的重任。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事实上,虽然低年级学生掌握的字词较少,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却十分活跃,较少有拘束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表现欲强,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最佳阶段。教师应该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作为一位农村低年级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快乐写作。
一、从词扩句
小学低年级教学主要是以字词积累为主。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应紧紧抓住这一教学特点,利用低年级学生逐渐丰富的词语,及时进行写作训练。例如“花”这个字,教师先让学生组词。学生可能组成小花、花朵、鲜花等。于是教师选取其中的“小花”一词,把孩子们带到田野中,进行扩词成句的训练。“一片绿绿的田野上开放着一朵朵颜色艳丽的小花。”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田野上有什么?”生:“有草地,草地上开着一朵朵小花。”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草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知识特点,可以回答出多种答案,例如“绿绿的”“一望无边的”……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观察:“草地上开着什么样的小花?”生:“漂亮的(鲜艳的、美丽的)小花。”师:“小花的叶子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小花的花瓣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就会很轻松地描写出一段植物外观的小文章来。
二、先说后写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我不仅在教材中捕捉说话训练点,大胆设想,精心设计练习,而且让学生留心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和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如果学生有个性化的语言,就大加赞赏,并把好词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共享。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读到“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句时,我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家的果园、田地,说说秋天的果园、田野里还有什么,让学生当小作家编写课文。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有几个说得挺好的,比如“柿子树挂起一盏盏红红的灯笼”“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紫红色的宝石”等。
三、快乐阅读
“诗圣”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元朝教育家程端礼更用比喻阐明了两者的密切关系,他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销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的圣贤们都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可以接触到的阅读书籍非常有限。因此,我在教室里开辟出“小小图书角”,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放在图书角。图书角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使阅读量得到充分保证。我每天也抽出1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记录,多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平时的说话写作中加以应用。
除了阅读,我还注意让学生积累语言,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把古诗、儿歌、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学会应用。如,冬天来了,景色很美,描写冬天的古诗句子也很多,我让学生摘抄下来并背诵。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厚积而薄发,相信大量的汲取必会为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课本素材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多位专家评定的,具有非常高的学习欣赏价值。虽然《新课标》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不高,但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必不可少。因此,在教学新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教具,把学生带入课本情境,让学生接触课题,产生悬念,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细心指导,让学生随着读书活动的展开,逐步了解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感受成功阅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阅读,建立文字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的翅膀,边读边融入课文情境,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跟随作者去游览,眼见飞船、嫦娥,耳听他们的对话,感受嫦娥姐姐的惊奇与亲切,感受飞船弟弟的高兴与自豪。这样,学生的心情就会随着课文情境和角色的变化而变化,自然也就读出课文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实现与人交往,探究问题,爱听故事的本能要求,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作文技巧、构思等,同時开展作文训练,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观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叶圣陶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作来源于生活。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每天的生活、学习中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不少是很有意义、很令人难忘的事情。教师应当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留意,把这些事情随时记录下来。比如某个同学做了错事,教师批评了他,学生应该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引以为戒;周末,学生到自家的果园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写下来。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小生灵,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描写的对象。每当季节交替时,我都会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里去寻找季节的脚步:春天来了,带着学生去看农民种地插秧;秋天到了,让学生欣赏硕果累累的山坡……同学们写下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我还经常为他们的写作创设情景。比如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做游戏、劳动、体育活动等)。每次活动前,我都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或指导体验方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有所得,有所悟。在实践活动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学生觉得有话可写,并渐渐感悟到身边其实并不缺乏写作的内容。
六、积极评价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也是一样,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应该把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放在第一位。每次习作课上,我都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对学生是“鼓励鼓励再鼓励”。由于低年级的写作没有统一要求,于是我遵循自愿的原则,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了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我经常对学生予以表扬。对于初次写作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让他尝到写作的甜头,并勉励其继续努力,坚持写作,争取不断进步。于是,愿意写作、乐于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对每一篇文章我都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表扬。比如文章题目起得好的、词语用得好的、句子写得好的等等,我都大力给予表扬,并且把好词好句写在黑板上,学生很有成就感。在评讲时,让学生朗读写得好的句子,然后教师和全班学生一起赏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低年级写作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写作训练,“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农村小学教师在思想上一定要树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观念,利用现有的资源,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说话、写作的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提高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只要教师能有序、有法、有趣地进行低年级的习作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为学生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作文指导;快乐阅读;课本;观察生活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承担着学生语言后续发展的重任。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事实上,虽然低年级学生掌握的字词较少,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却十分活跃,较少有拘束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表现欲强,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最佳阶段。教师应该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作为一位农村低年级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快乐写作。
一、从词扩句
小学低年级教学主要是以字词积累为主。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应紧紧抓住这一教学特点,利用低年级学生逐渐丰富的词语,及时进行写作训练。例如“花”这个字,教师先让学生组词。学生可能组成小花、花朵、鲜花等。于是教师选取其中的“小花”一词,把孩子们带到田野中,进行扩词成句的训练。“一片绿绿的田野上开放着一朵朵颜色艳丽的小花。”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田野上有什么?”生:“有草地,草地上开着一朵朵小花。”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草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知识特点,可以回答出多种答案,例如“绿绿的”“一望无边的”……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观察:“草地上开着什么样的小花?”生:“漂亮的(鲜艳的、美丽的)小花。”师:“小花的叶子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小花的花瓣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就会很轻松地描写出一段植物外观的小文章来。
二、先说后写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我不仅在教材中捕捉说话训练点,大胆设想,精心设计练习,而且让学生留心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和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如果学生有个性化的语言,就大加赞赏,并把好词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共享。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读到“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句时,我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家的果园、田地,说说秋天的果园、田野里还有什么,让学生当小作家编写课文。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有几个说得挺好的,比如“柿子树挂起一盏盏红红的灯笼”“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紫红色的宝石”等。
三、快乐阅读
“诗圣”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元朝教育家程端礼更用比喻阐明了两者的密切关系,他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销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的圣贤们都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可以接触到的阅读书籍非常有限。因此,我在教室里开辟出“小小图书角”,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放在图书角。图书角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使阅读量得到充分保证。我每天也抽出1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记录,多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平时的说话写作中加以应用。
除了阅读,我还注意让学生积累语言,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把古诗、儿歌、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学会应用。如,冬天来了,景色很美,描写冬天的古诗句子也很多,我让学生摘抄下来并背诵。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厚积而薄发,相信大量的汲取必会为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课本素材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多位专家评定的,具有非常高的学习欣赏价值。虽然《新课标》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不高,但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必不可少。因此,在教学新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教具,把学生带入课本情境,让学生接触课题,产生悬念,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细心指导,让学生随着读书活动的展开,逐步了解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感受成功阅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阅读,建立文字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的翅膀,边读边融入课文情境,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跟随作者去游览,眼见飞船、嫦娥,耳听他们的对话,感受嫦娥姐姐的惊奇与亲切,感受飞船弟弟的高兴与自豪。这样,学生的心情就会随着课文情境和角色的变化而变化,自然也就读出课文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实现与人交往,探究问题,爱听故事的本能要求,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作文技巧、构思等,同時开展作文训练,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观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叶圣陶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作来源于生活。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每天的生活、学习中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不少是很有意义、很令人难忘的事情。教师应当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留意,把这些事情随时记录下来。比如某个同学做了错事,教师批评了他,学生应该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引以为戒;周末,学生到自家的果园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写下来。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小生灵,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描写的对象。每当季节交替时,我都会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里去寻找季节的脚步:春天来了,带着学生去看农民种地插秧;秋天到了,让学生欣赏硕果累累的山坡……同学们写下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我还经常为他们的写作创设情景。比如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做游戏、劳动、体育活动等)。每次活动前,我都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或指导体验方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有所得,有所悟。在实践活动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学生觉得有话可写,并渐渐感悟到身边其实并不缺乏写作的内容。
六、积极评价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也是一样,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应该把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放在第一位。每次习作课上,我都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对学生是“鼓励鼓励再鼓励”。由于低年级的写作没有统一要求,于是我遵循自愿的原则,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了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我经常对学生予以表扬。对于初次写作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让他尝到写作的甜头,并勉励其继续努力,坚持写作,争取不断进步。于是,愿意写作、乐于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对每一篇文章我都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表扬。比如文章题目起得好的、词语用得好的、句子写得好的等等,我都大力给予表扬,并且把好词好句写在黑板上,学生很有成就感。在评讲时,让学生朗读写得好的句子,然后教师和全班学生一起赏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低年级写作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写作训练,“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农村小学教师在思想上一定要树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观念,利用现有的资源,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说话、写作的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提高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只要教师能有序、有法、有趣地进行低年级的习作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为学生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