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通常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如何行之高效地做好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结合近些年来教学实践谈谈我的见解。
  一、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常用和最有效的途径。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我们要充分利用人文性的特点去设计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品德资源。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实施德育渗透,达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模拟真实情境,以营造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引起共鸣,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峨眉道上》一文中,设计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对“一架天梯竖在葱茏的陡坡上”这一景象进行想象,并与“铺路人背着石板一步一步的爬山上,铺成路……”联系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铺路人无私奉献的品格和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勇气,受到只要坚持勇敢有信心就能战胜困难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表演课本剧等着创设情景,更加生动形象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寓教于乐,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实现寓德于教。
  二、指导实践法
  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我们常说,生活是德育的大舞台,要在生活中进行德育,让德育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主要内容。要真正落实这样的德育理念,我们就得把司空见惯的德育口号转化为对学生具体的行为要求,让我们的德育像呼吸那样自然,并常态化。比如,可带领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例如,带领同学去春游;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去植树;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就可以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在玩中学,在合作中成长。像这样一些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寻访调查,留心观察生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当然,还可以带领学生实践操作,体验生活。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因此,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亲自实践操作。
  三、榜样示范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把一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同学们都很激动,当时我灵机一动,设计了关于抗日英雄的主题演讲,布置了作业后,同学们马上着手准备,有的找事例,有的写演讲稿,分工明确,在演讲中同学们体现了小英雄聪明机智,同时激起了同学的爱国之情,整个演讲下来同学们都很激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同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警、自律。在一次学习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及其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调动他们自主接受教育。
  四、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运用情感熏冶法首先要求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其自身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德育工作者的教育魅力,首先源于他做人的楷模。他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都是其良好素质的外化,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动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要热爱祖国,对祖国的命运与前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具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要有高尚的情操,对受教育者要有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同时还应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内强素质,外树良好的形象、规范的行为,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与形成,也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好德育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同时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景创设;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总之,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学生,去影响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学生。小学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时期,思想道德的教育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从老师自身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学生的导师也应该是学生的同学。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
期刊
海陵区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成绩差,从一个侧面上反映农村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现状。在当前我国农村公办学校普遍出现师资队伍落后、教学设备配套不足、信息化教学发展滞后、教学质量转差,出现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学生向城镇流动,特别是向民办学校流动人数多,这是农村公办学校发展的危险信号,长此以往,学生流动大、学校声誉差,会出现农村公办学校的恶性循环。为实现国家提出的城镇均衡发展的目标,实现农村公办学校跨越式发展,反思
期刊
无生上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无学生状态下模拟有学生存在的师生双边教学过程,主要是用来评比、研究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是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及教师竞聘活动的一种途径,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课堂教学发现或培养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本人结合自己在2006年参加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经历以及这几年作为学校教研组长组织学校青年教师无生授课的经验,对体育教师进行无生上课时策略作以介绍,并和同行进行
期刊
“把爱与责任托起大山儿女的希望”这句话一直影响我的一生,大学毕业后就义无返顾的从事乡村教学,至今已有7个年头。我所在的敬德中心校位于离县城较远的偏运乡镇,全校500多名的学生全部为农村学生。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最苦恼的事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他们在进入学校学习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积极性不强,自觉性较差。这是由于农村家庭情况的客观环境决定的,很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都忙于
期刊
教学中,我们经常目睹这样的现象:学生写两遍就能记住的生字,也非要写十遍不可;有的一篇作文写两周没有结尾;有的一节自习什么都不想学,主意还没有拿定,下课铃响了;更有的学生广播不听,报纸不看,歌曲不唱,体育不上,埋头在书堆里,成绩却不好。这些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学生所付出的劳动是不是都有效;其次,单位时间的利用率究竟有多高。这两个问题,中学生很少想到。这两个问题若不解决,学生便无法摆脱学习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一直以来,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视文章的分析和理解,重视人文内涵的挖掘,但却缺少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的阅读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低下,如说话和习作时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词不达意,语病多多,言不成文。如何才能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于自己的习作
期刊
为了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变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从2012年起,我校规定周二、周四的大课间活动内容为“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着中华经典的独特魅力,领悟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智慧,践行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人格。 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期刊
课堂就像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师生投入真情实感,互动交流,智慧生发的地方;也是学生求知、展示自我、创新、体验成功的平台。课堂蕴含着无限的能量,这能量是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获得;有效地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方法,是师生活动的桥梁。教师的提问除了讲究适量、适度外,还必须做到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富有创新意识,把握好方法、途径,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教学是指师生,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生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