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设计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课教学设计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教师运用iPad同屏传输及拍照功能解决了学生对抽象几何体三视图的想象难点;借助电子白板及实物展台的对比功能,直观地帮助学生发现作业中的问题,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此外,本课教学设计密切结合高考热点,利用还原法,将一些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放入长方体内,以解决学生难以直观得到三视图的困惑。
  【关键词】教学设计;三视图;同屏传输;电子白板;自主探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三视图,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三视图贯穿初高中的几何知识学习。学习三视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主要从简单的几何体出发,探究三视图的画法,也为后续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内容做好铺垫。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了解投影的概念和分类。
  ②学生能够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学生能由三视图想象出原几何体,为后续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做铺垫。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动手实践,体会三视图的本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更直观地感受三视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数学素养,加强团结合作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简单空间几何体的画法,教学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经过变化后的三视图及大小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能较好地理解直观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但当他们无法直观得到一些几何体的三视图时,仍会感到困惑。因此,学生对于三维空间的想象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知识抽象、思维难度较大的特点,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本课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
  教师利用实物展台,结合电子白板、同屏传输等信息技术融合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本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具
  投影仪、电脑、iPad、实物展台、实物模型、课件。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趣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授之以“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
  环节1: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图片引入(如图1、图2),用投影仪呈现生活中有关投影应用的图片,引入投影的概念。
  学生活动:欣赏、感悟和体会生活中的投影。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验生活当中的数学思想。
  环节2: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介绍投影的概念及分类,动态演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形成,并举例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引导学生类比,最终发现正投影的特性和优点。
  学生活动:幻灯片呈现多种投影的形成,学生通过类比、观察,得出正投影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原物体的大小,还方便作图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中心投影、正投影和斜投影,学生观察、类比、发现这些投影的本质区别,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规律。
  环节3: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图片引入(如图3),引入三視图的定义。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谈谈感想,体会图片的本质。
  图3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课堂充满乐趣、气氛活跃,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环节通过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要想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不能只从单一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而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这为三视图定义的引入做好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渗透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环节4: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引导和回顾,让学生说出三视图的定义,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感受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并请同学们欣赏生活中的三视图。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三视图,对于三视图的概念并不陌生,因此,此环节主要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视图的定义,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三视图的应用。
  环节5:活动一 探究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
  1.请画出长、宽、高分别为3cm,1cm,1.5cm的长方体(如图4)的三视图。
  图4
  教师活动:将长方体放入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中,展示“长方体的三视图”的动态形成过程,归纳三视图画图的位置原则(上正、右侧、下俯)及三视图之间的大小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最后强调画图实线与虚线的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体会三视图的本质,归纳三视图中的大小关系,探索画三视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体会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探究三视图的大小关系,最终将三视图的大小关系进行类比,启发学生总结三视图当中每两个视图间的大小关系,并推广到一般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探究精神。   环节6:活动二 画出下列几何体(如图5)的三视图
  教师活动:课堂巡视,留意学生的易错点,展示学生的画图情况,并请同学讲述每个几何体三视图的由来,提醒学生注意作图的规范性,注意画三视图时,把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画成实线,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画成虚线。
  学生活动:独立画图;学生代表展示画图情况;及时反思、总结。
  【设计意图】题目由易到难,学生大多能正确解答前两个几何体,却容易漏掉圆锥俯视图当中的圆心。本环节设计在于让学生通过作图实践,相互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和易错点,然后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挥,使学生加深印象,充分渗透和贯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的理念。
  环节7:活动三 知识探究
  由长、宽、高分别为2、2、3的长方体ABCD-A′B′C′D′切割而得的几何体(如图6),其三视图是怎样的?如果把图6放置变成图7,使切割面正对我们,它们的三视图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画出图7的三视图,并标记出长度。
  图6 图7
  教师活动:在几何画板中动态演示由长方体切割得到图6的过程,并让学生口答图6的三视图;然后在几何画板中将图6旋转成图7,问其三视图与图6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描述两个三视图的区别;借助实物展台的对比功能讲解学生的作图;引导学生总结本题探究的收获。
  学生活动: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学生很快就能口答出图6的三视图,再由图6旋转到图7位置,尝试画出图7的三视图,并思考其三视图是否和图6一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熟悉的几何体出发,经过切割后得到新的几何体,再旋转成新的几何体,探究其旋转前后三视图的变化。而对于图7的三视图,学生感到困惑,画三视图时容易出现错误。例如,正视图中间少一条虚线,而对于侧视图,多数学生很容易把几何体的侧面A′ABB′或A′ADD′当作侧视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引入还原法,将几何体放入长方体内(如图8),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关键点的投影,顺次连接,容易得到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9)。所以,侧视图并不是侧面A′ABB′或A′ADD′,而是以底面三角形的高为宽,长为3的矩形。由此可见,当几何体的三视图难以直观得到时,采用还原法能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此外,本环节通过实例让学生探究同一几何体放置不同,得到的三视图是不同的。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通过变式,一题多用,使学生对于三视图的理解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环节8:活动四 知识探究
  图10为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共由几块木块堆成?若三视图中的侧视图丢失,请问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组合体?
  教师活动:在学生分组活动利用教具还原几何体时,教师巡视,请学生代表通过iPad的同屏传输功能演示并讲解摆放的方法。
  学生活动:分组探究,先将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再讲解摆放的方法,然后根据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加以讨论,并用实物摆出所有可能的几何体。
  【设计意图】本题给出三视图,让学生自主探究擺放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先由任一视图出发,先后结合其他两个视图确定最终唯一的几何体。而三视图当中,若只给出两个视图,最终还原的几何体就会有很多种情况。因此,摆放的方法并不唯一。本环节设计分组讨论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此外,本环节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摆放木块,感受几何体形成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为后续学习三视图的还原提供了直观的体验。
  环节9:归纳小结
  1.三视图的定义
  2.三视图的画图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回顾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位置:上正、右侧、下俯
  2.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3.虚实:可见为实,不可见为虚
  六、教学反思
  由于初中数学已涉及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和投影等相关知识,而三视图和投影联系密切,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两部分知识合二为一,安排一课时讲授。
  三视图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得到三视图,而当学生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就容易出现错误或者疑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梯度分明,由易到难,先是通过作图强化画三视图的三项基本原则,接着让学生观察与熟悉几何体的切割,学生就很容易得出三视图。教师再旋转几何体,引导学生探究三视图的变化,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会发现,很难直观得到旋转后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有的同学还错误地把直观看到的几何体的某个面当作三视图。在这里,教师从学生的疑惑点和易错点出发,通过还原法,将几何体放入长方体内部,找出关键点的投影位置,顺次连接这些点,得到三视图。此外,本课设计密切联系高考考点,高考往往会考查根据三视图计算几何体的量。这里同样可以利用还原法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深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解决了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iPad的同屏传输功能,将抽象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具体化、形象化,还利用电子白板与实物展台的对比功能类比学生的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最后的小游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落实了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节课还采用了学案导学,但由于教师对于学生规范画图的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在画图活动当中无法快速、规范地画出三视图。由此可见,导学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此外,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更好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处理好讲解和自主探究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如何观察、归纳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2019年2月中旬,有网友爆料称,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阁社区的围墙上出现了一幅以“司马光砸缸罚款二十”为标题的普法宣传画。此事随即引发众多网友的质疑。  据悉,张贴这张宣传画的初衷是当地司法局想利用墙报进行普法宣传,其栏目的名称是“当历史典故配上现代法律”,墙报通过文字和图画来说明“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如果对照今天的法律,司马光是要被处以二十元罚款的。而宣传画上引用的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5月27日,铜陵PCB产业园开园、超远精密电子开业、产业园环保中心正式运营,三喜同庆,在我国PCB发展史上。写下了非凡的一笔,市领导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出席了盛典,共同见证这一
【摘要】构造函数法是构造法与函数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指在解题中利用已知条件和函数的一般性质、特殊性质构造出满足条件的函数对象,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构造函数法的教学立足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实施样例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辨别构造函数所依据的不同函数性质,基于函数的一个性质或多个性质设计变式练习,促进方法的迁移。  【关键词】样例学习;函数性质;变式练习  史宁中教授将数学思想进行了概括,提出了
讨论了双连续局部C-半群的Laplace变换的若干性质。
夜里无事,随手翻开了相册,让一帧帧有印象或没印象的画面在眼前划过。过了不知多久,突然停下,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定格在我眼中。  我想起来了,这人是我的堂哥,一个我已很久没见、连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模样都不知道的人。  照片里,我是刚刚开始换牙的年纪,他则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他用瘦瘦的手臂抱起胖乎乎的我,我则把缺了门牙的灿烂笑容留给了镜头。我不知道这张照片是何时何地何人为我们拍的,甚至第一眼都没认出照片里
越南北部太原省(ThaiNguyen)省长DuongNgocLong3月25日宣布,韩国三星电子投资20亿美元在颜平工业园(YenBinhIndustrialPark)建的生产基地开始动工修建。这个基地将用于生产手机、
根据日本电子回路工业会(JPCA)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以员工数在50人以上的企业为对象),2013年2月份日本印刷电路板(硬板+软板+模块基板)产量较去年同月下滑31.8%至100.6万平方公尺,连续第6
审美想象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培养审美想象力是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运用拉回映射和楔积的性质,给出三维欧氏空间二重积分和曲面积分的积分表示。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预先制定有效的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和编制好合理的施工顺序进行预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上严格控制,严格遵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提供操作质量,严格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