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性护理在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所接收的50例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基础组和针对组,基础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在此前提下,对针对组患者再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以上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展开观察和比较。结果:针对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基础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0 %)显著低于基础组(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4,P<0.05);针对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基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4,P<0.05)。结论:对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效果甚佳,能改善患者的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无痛胃镜;肠镜;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103-02
胃镜和肠镜是现今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检查手段,其是把胃镜或肠镜插入患者的消化道内,以便对病灶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继而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1]。虽然该种联合检查的方式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因其属于侵入式检查,在此期间极易引起各项并发症,如呛咳、低血糖以及心动过缓等,继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有报道指出:对接受无痛胃镜与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本案将对我院所接收的25例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者,并对其予以针对性护理,以探析该种护理的临床运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案观察对象共计50例,均选自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所接收的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者。按就诊前后顺序,将上述观察对象分作基础组与针对组。基础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1.5±2.3)岁;体质量在46~80 kg,平均体质量(60.9±4.7)kg。针对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4.1±2.3)岁;体质量在49~78 kg,平均体质量(60.5±4.5)kg。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即性别、年龄、体质量等,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组间比较研究。纳入标准:存在胃肠道不适,且需接受胃镜、肠镜两项檢查者;不存在麻醉禁忌症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存在如心、肝、脑、肾等严重脏器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患有重度肠梗阻者;存在精神类疾病者;认知功能异常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无法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对50例患者均予以无痛胃镜和肠镜检查,在检查期间,对基础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如入院后,护理人员可大致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其对医院的陌生感;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向其说明在此期间需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清空胃肠道;护理人员需提前做好患者静脉穿刺的相关准备工作。患者完成胃镜及肠镜检查后,需在复苏室留观30 min,以便在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及时处理。在此前提下,对针对组患者再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制作流程图:为使患者能更好的理解无痛胃镜与肠镜检查,科室可制作简单明了的图片,制成一张流程图,告知其检查的各个步骤,提升其对检查的正确认识,继而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②心理干预:由于胃镜与肠镜属于侵入式检查,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可向其说明检查过程中无痛苦,不会产生不适症状,消除其对检查的恐惧感。若在与患者交流期间,发现其存在不良情绪,还可主动询问其原因,对其所提出的疑问,应给予耐心且细致的解释,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缓解其情绪,避免引发应激反应。再者,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需叮嘱家属陪同,加强沟通、安抚其情绪,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与支持。③做好准备工作:对检查期间可能用到的物品进行仔细检查,如药品、仪器等,确保各项物品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检查室内的相关设备、仪器等的使用方法,如心电监护、吸氧、气管插管等,了解检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④做好病情评估: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禁忌症以及适应症等,再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且做好预防对策。检查患者的心电图,留意其有无呼吸道炎症反应。若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则需对其予以血常规检查;若患者肥胖、年龄较大,亦或者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则需对其实施心电图检查。⑤检查中护理:在检查期间,需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如出现恶心、呛咳等症状,需停止检查工作,确保患者呼吸顺畅;若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可对其给予葡萄糖输注[3]。⑥检查后护理:待患者完成检查后,需将其送至复苏室,并留意其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对其给予持续吸氧,去枕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呛咳、误吸等情况。若患者意识清醒,护理人员可与其交流互动,以此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负性情绪。因患者在检查后往往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等情况,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防跌倒、坠床。此外,还需叮嘱患者检查后2 h内不可进食;如24 h后并未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可适当饮水[4];如未发生呛咳症状,则意味着其吞咽功能已恢复至正常状态,此时可开始进食,但需从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抑郁情绪评估:采取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估;SAS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高于该分值则表明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且得分越高越严重;SDS评分的分界值为53分,高于该分值则表明患者存在抑郁情绪,且得分越高越严重。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且展开组间比较分析;③护理满意度评估:采取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调查,该问卷为百分制,且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关键词】无痛胃镜;肠镜;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103-02
胃镜和肠镜是现今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检查手段,其是把胃镜或肠镜插入患者的消化道内,以便对病灶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继而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1]。虽然该种联合检查的方式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因其属于侵入式检查,在此期间极易引起各项并发症,如呛咳、低血糖以及心动过缓等,继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有报道指出:对接受无痛胃镜与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本案将对我院所接收的25例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者,并对其予以针对性护理,以探析该种护理的临床运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案观察对象共计50例,均选自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所接收的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者。按就诊前后顺序,将上述观察对象分作基础组与针对组。基础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1.5±2.3)岁;体质量在46~80 kg,平均体质量(60.9±4.7)kg。针对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4.1±2.3)岁;体质量在49~78 kg,平均体质量(60.5±4.5)kg。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即性别、年龄、体质量等,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组间比较研究。纳入标准:存在胃肠道不适,且需接受胃镜、肠镜两项檢查者;不存在麻醉禁忌症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存在如心、肝、脑、肾等严重脏器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患有重度肠梗阻者;存在精神类疾病者;认知功能异常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无法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对50例患者均予以无痛胃镜和肠镜检查,在检查期间,对基础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如入院后,护理人员可大致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其对医院的陌生感;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向其说明在此期间需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清空胃肠道;护理人员需提前做好患者静脉穿刺的相关准备工作。患者完成胃镜及肠镜检查后,需在复苏室留观30 min,以便在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及时处理。在此前提下,对针对组患者再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制作流程图:为使患者能更好的理解无痛胃镜与肠镜检查,科室可制作简单明了的图片,制成一张流程图,告知其检查的各个步骤,提升其对检查的正确认识,继而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②心理干预:由于胃镜与肠镜属于侵入式检查,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可向其说明检查过程中无痛苦,不会产生不适症状,消除其对检查的恐惧感。若在与患者交流期间,发现其存在不良情绪,还可主动询问其原因,对其所提出的疑问,应给予耐心且细致的解释,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缓解其情绪,避免引发应激反应。再者,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需叮嘱家属陪同,加强沟通、安抚其情绪,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与支持。③做好准备工作:对检查期间可能用到的物品进行仔细检查,如药品、仪器等,确保各项物品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检查室内的相关设备、仪器等的使用方法,如心电监护、吸氧、气管插管等,了解检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④做好病情评估: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禁忌症以及适应症等,再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且做好预防对策。检查患者的心电图,留意其有无呼吸道炎症反应。若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则需对其予以血常规检查;若患者肥胖、年龄较大,亦或者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则需对其实施心电图检查。⑤检查中护理:在检查期间,需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如出现恶心、呛咳等症状,需停止检查工作,确保患者呼吸顺畅;若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可对其给予葡萄糖输注[3]。⑥检查后护理:待患者完成检查后,需将其送至复苏室,并留意其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对其给予持续吸氧,去枕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呛咳、误吸等情况。若患者意识清醒,护理人员可与其交流互动,以此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负性情绪。因患者在检查后往往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等情况,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防跌倒、坠床。此外,还需叮嘱患者检查后2 h内不可进食;如24 h后并未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可适当饮水[4];如未发生呛咳症状,则意味着其吞咽功能已恢复至正常状态,此时可开始进食,但需从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抑郁情绪评估:采取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估;SAS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高于该分值则表明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且得分越高越严重;SDS评分的分界值为53分,高于该分值则表明患者存在抑郁情绪,且得分越高越严重。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且展开组间比较分析;③护理满意度评估:采取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调查,该问卷为百分制,且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