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研学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lia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研学问题的认识
  语文课堂中的“研学问题”是针对”研学后教”课堂提出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所提出的统领全文学习的问题,结合我们学校的“传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它应该是深入环节的最关键一着。它应该是指向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课堂结束后,它应该指向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主要部分。
  二、以《颐和园》为例谈对研学问题的确立的思考
  本学期的中段,我们就如何在一些写景的美文中确立研学问题进行了讨论。《颐和园》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的美文,曾经关注到的一个教学案例,教师确立了一个牵一头动全身的研学问题:在颐和园的几个景点中,你喜欢哪个景点,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显然,研学问题的导向使学生自学时只关注了景点的特点,而没有对其如何描写的方法作深入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而在《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的四年级上册的阅读部分指出:分析概括——1能按事情发展、时间先后、地点变换顺序以及事物的不同方面,沥青文章的额写作顺序;2.初步认识篇章的结构(总分式结构、过渡句段)特点。领悟体会——3.了解比喻、拟人、反问的修辞方法,学习设问的额修辞方法,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拓展运用——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人或事物的方法。①尝试用上表示顺序的词句有条理地写人、写景或状物。②尝试抓住人、事或景物的特点进行仿写。
  综合上述的这一切,我们再关注文本本身就可以明晰:《颐和园》一课,体会作者对景点的描写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颐和园》一课的写作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并通过过渡句来串联内容;抓住景物特点,而且遣词造句准确生动,如“滑”一字、“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等词句的使用。都应当成为我们确立研学问题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样看来,案例中的老师所确立的研学问题指向景物的有什么特点,其聚焦点不准确,就不容置疑了。
  由此可见,研学问题应该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是在老师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学段要求所提出的通往文本的,让学生深入学习,获得知识、得到感受和体会、习得能力的的问题。
  三、例谈对运用“研学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问题研学需要合作学习,换言之,究竟什么地方才真正需要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以写景美文为例吧,在写景的文章中一般老师都会仅仅对“写得美”的句子互相交流感受?那么产生的小组学习的结果就是感受层面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的同学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对全组同学的感受进行整理,再汇报。这样的汇报才不是个人的,而是小组的结晶。但问题是,对美的感受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我们不否认交流中可以激发感受往更深层的地方发展,但是如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同样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更明显。从另一个角度,小组汇报出来的方面可能是很零碎的。对于同一个句子,A可能是读着句子产生了想象;B可能读着句子对其表达方法感受深;C可能是就某个词、某个标点有体会……当汇报的同学真的整理了,罗列了出来,教师是很难调控的。哪怕可操可控,其实以上所讲的都需要只抓汇报中最突出的一两点先引导全班关注并体会。这与不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单单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涵泳在文本里,再全班交流,其实效果是同样可以达到的。
  我常反过来问自己,如果在学习上,我渴求跟别人交流讨论是什么时候呢?那一定是我遇到了困惑且难以解开的时候。这就启示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该用在问题研学时的难点处。如在《鸟的天堂》一课中“为什么说大榕树的枝叶好像有绿色的生命在颤动?”当学生语塞,思维堵塞的难点处,可通过小组学习交流意见,突破难点。如“颐和园的写作顺序方面”,不仅各地点变换之间通过过渡句移步换景,关注动词间的巧妙串联,构成过渡句,而且各段景点描写中的顺序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是难点,也可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真的要将合作学习的任务等同于引导全文研学问题的话,对于《颐和园》一文,只能特点与描写方法合并来研究,把我们对内容的感受和写作手法的领悟一并来学习。
  总之,研学问题来自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和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帮助学生理出研学问题再涵泳于文本,在小组中迸发各种理解,全班汇报,教师再指导提升。这就是我努力追求的课堂。这样看来,预设怎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入研学,在什么环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了是研学后教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良好的音乐课堂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音乐课堂习惯的:第一、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第二、培养用心聆听的习惯;第三;培养“轻声高位”唱歌的习惯;第四、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习惯;第五、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习惯。  关键词:培养;初中生;音乐课堂习惯  【中图分类号】    习惯是指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习惯的重要性正如哲学家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问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的基本。提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益处。  关键词:提问;兴趣;想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我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而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被校方和学生越来越重视。本文将会简单分析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再浅谈互动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动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一、互动教学策略简介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交往、沟通,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
目的:通过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建立妊娠期糖尿病(GDM)小鼠的模型,了解妊娠糖尿病小鼠与妊娠非糖尿病小鼠脂肪中的UCP1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糖、脂代谢的情况,并且探讨妊娠糖尿病小鼠的脂
摘要:“少教多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要将这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实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的学法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又非常必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少教多学;语文;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课堂活动是非常实际的,更是人性化的。面对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课堂参与者,为遵循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农村中小
语文教学是立足文本、紧扣文本的教学,而文本本身就有着极广、极大的语文资源可以利用。但我们对语文教学也应该这样辩证地去看待,一方面是有关于意识形态对学生的传导,另一方面是针对应试的刚性需求而应该着重加强的知识。这就形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不同的层次。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的“金字塔”。  而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学生自身对语文知识的阅读和理解。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在运用时的最原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高远的目标和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率、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标成为教师亟待探究的的新课题。在此我就怎样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的动力。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